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14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对应演练3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四 探究单摆的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对应演练·迁移运用
1.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0.97(0.96、0.98均可)__cm .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C__.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为t
100
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为(0.9 cm +7×0.1 mm)=0.97 cm .
(2)单摆符合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偏角不超过10°,并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故选项A 错误.若第一次过平衡位置记为“0”,则周期T =t
50
,若第一次过平衡位置记为“1”,则周期T =2t
99
,选项B 错误.由T =2π
l g 得g =4π2
l
T
2,其中l 为摆长,即悬线长加摆球半径,若为悬线长加摆球直径,由公式知g 偏大,故选项C 正确.为了能将摆球视为质点和减少空气阻力引起的相对误差,应选密度较大、体积较小的摆球,故选项D 错误.
2.下表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 /m 0.5 0.6 0.8 1.1 周期T 2
/s 2
2.0
2.4
3.2
4.4
(1)2
(2)利用图象,取T 2
=4.2 s 2
时,l =___1.05__m ,重力加速度g =___9.86__m/s 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由T =2π
l g 得l =g 4π2T 2,所以图象是过原点且斜率为g

2的一条直线. (1)l -T 2
图象如图所示.
(2)T 2
=4.2 s 2
时,从图中可读出其摆长l =1.05 m ,将T 2
和l 代入公式g =4π2
l
T
2,得
g ≈9.86 m/s 2.
3.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多选)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BC__.
A .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 .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 .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 .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2)如图甲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1 m 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 cm 、精度为1 mm 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 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的周期T 2;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的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ΔL .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4π2
ΔL
T 22-T 21

解析 (1)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须选用密度大、半径小的摆球和不易伸长的细线,摆球须在同一竖直面内摇动,摆长一定时,振幅尽量小些,以使其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故选B 、C .
(2)设第一次摆长为L ,第二次摆长为L -ΔL ,则T 1=2π
L
g ,T 2=2πL -ΔL
g
,联
立解得g =4π2
ΔL
T 21-T 22

4.将一单摆装置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 (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单摆的下部分露于筒外),如图甲所示,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振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L ,并通过改变L 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 ,再以T 2为纵轴、L 为横轴作出T 2­L 函数关系图
象,那么就可以通过此图象得出小筒的深度h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1)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 2
­L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图象应该是a 、b 、c 中的___a __;
(2)由图可知,小筒的深度h =___0.315__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9.86__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次停表计时得到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总时间为___66.30__s . 解析 (1)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h g 得T 2
=4π2L g +4π2
h g
,纵轴截距大于0,图线应为题图乙中的图线a ;
(2)由图象的截距得h ≈0.315 m;由斜率可求得 g =4π2k =4π2
1.26
0.315 m/s 2=π2 m/s 2≈9.86 m/s 2.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