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与MSP相交环业务配置及单节点失效解决办法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P与MSP相交环业务配置及单节点失效解决办法
程立东(四川联通内江分公司)
摘要:广义的复杂组网有三种情况,分别是环带链组网、相切环及相交环组网,前两种组网方式很常见,业务配置简单,而相交环保护业务配置稍微复杂。

具体情况分为:SNCP与SNCP相交、SNCP与MSP相交、MSP与MSP相交。

本章节着重介绍一下MSP 与MSP相交环如何解决单节点失效的二种办法。

关键词:单节点失效复用段相交复用段保护复杂组网
一、目前传输网络的现状
随着四川联通近几年传输网络的大力发展,网络日趋完善,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成环率也越来越高。

但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问题。

如:1、组网复杂,跨环成环越来越多。

2、监控ECC风暴问题。

3、设备运行环境、光缆质量、误码性能如何控制。

4、核心汇聚层设备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

设备单节点故障影响越来越大。

四川联通组网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案:1、核心、汇聚、接入均为SNCP组网方案。

2、核心MSP+汇聚接入SNCP的组网方案。

3、核心MSP+汇聚MSP+接入SNCP组网方案。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全网为SNCP网络的特点:业务配置简单。

保护机理简单。

缺点是环路太大,中间任意两个地方出问题就会影响业务,整个环路光缆最多允许一条中断。

核心采用复用段、汇聚接入采用SNCP组网方案特点:将核心层与汇聚接入层分开。

各自网络内的光缆允许一条中断,即核心允许一条光缆中断,汇聚接入允许一条光缆中断。

而核心采用复用段、汇聚采用复用段、接入采用SNCP组网方案的特点:将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分开,环网进一步划小,每个环路允许一条光缆中断,对光缆的容错率更高。

针对不同的网络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网方案。

针对光缆故障率较高的地段,我们可以考虑核心层和汇聚层均采用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接入层采用SNCP保护环。

二、复用段与复用段相交环情况及数据配置
引入复用段环相交后,就必须考虑复用段与复用段相交环单节点失效的问题。

单节点失效,简单来说,就是传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故障或者掉电而失去原有的功能,可以简单理解为节点掉电。

本文将介绍复用段与复用段相交环的几种数据配置及其优缺点。

网络组网基本情况介绍:
图1 组网图
如图1所示:ACDB组成2.5G复用段保护环1,CEFD组成2.5G复用段保护环2。

两个复用段保护环在CD两点相交。

假设要开通A-E的一条2M业务:
第一种方法较简单,我们称之为单链跨环法。

一般现在目前很多相交MSP 环均采用以下配置方法:
A点配置一条2M支路板至11-SL16-1光口的一条双向业务,如图2所示。

C点配置一条7-SL16-1至11-SL16-1的一条双向穿通业务,如图3所示。

E点配置一条8-SL16-1至2M支路板的双向业务。

如图4所示。

图2 A点单站配置截图
图3 C点单站配置截图
图4 E点单站配置截图
这种方法采用单链配置,优点是:业务配置简单,具有环路保护能力,满足日常维护的需求,能保证一个环路中断一条光缆不影响任何业务。

缺点是:当C点掉电失效时,经过C点的业务会中断,此时,A-E业务中断。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业务流的路径:1、正常情况下业务开通方向如下图所示:
图5 业务正常路由
正常情况下,A至E的业务业务从A点经过11槽1光口到达C点的7槽1光口,再经过穿通后从C点的11槽1光口到达E点的8槽1光口,经过E点的交叉板后业务落地到2M 板上。

E至A的业务与A至E的业务一致。

2、当C点失效后,业务中断。

图6 C节点失效
当C点失效后, A点的11槽1光口,D点的7槽1光口、11槽1光口,E点的8槽1光口上面出现R_LOS告警,针对复用段保护环1来说,A点、D点发生倒换,B点穿通。

A 至E的业务路由为:A点原配置到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业务经过交叉板后不再到11槽1光口,而是倒换至8槽1光口的后8个VC4。

所以这个业务将从A点的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B点的11槽1光口,B点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与8槽1光口的后8个VC4进行穿通。

业务经过B后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D点将进行倒换操作,将7槽1光口相对应的原配置的前8个VC4的业务倒换至12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的VC4:9 VC12:1,按照复用段的倒换机理,此时原D点7槽1光口未配置任何业务,故业务到达D点的交叉板后中断。

E至A的业务路由与此类似。

在D点后业务中断。

这里就不再论述。

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单链跨环法基本一致,只是在D点多增加了一条穿通配置。

我们称之为跨环简单保护法。

(注意使用时隙需一致)
A点配置一条2M支路板至11-SL16光板的的一条双向业务,如图2所示。

C点配置一条7-SL16至11-SL16的一条双向穿通业务,如图3所示。

E点配置一条8-SL16至2M支路板的双向业务,如图4所示。

D点配置一条7-SL16至11-SL16的一条双向穿通业务,如图7所示。

图7 D点单站配置截图
这里A、C、E点的配置方法与第一种方法完全一样。

只是D点增加了一条7-SL16至11-SL16的双向穿通业务(为简化配置,D点可以配置VC4级别的穿通)。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业务流向:1、网络正常情况下业务流向如图5所示,A至E的业务业务从A点经过11槽1光口到达C点的7槽1光口,再经过穿通后从C点的11槽1光口到达E点的8槽1光口,经过E点的交叉板后业务落地到2M板上。

E至A的业务与A至E的业务一致。

2、当C点失效后,业务流向如图8所示:
图8 C节点失效
C点失效,如图8所示,C点掉电后,A点的11槽1光口,D点的7槽1光口、11槽1光口,E点的8槽1光口上面出现R_LOS告警,A-C-D-B复用段保护环1和C-E-F-D复用段保护环2发生倒换,A、D、E节点发生倒换,B、F节点穿通。

具体操作为:A点原配置到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业务经过交叉板后不再到11槽1光口,而是倒换至8槽1光口的后8个VC4。

所以这个业务将从A点的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B点的11槽1光口,B点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与8槽1光口的后8个VC4进行穿通。

业务经过B后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D点将进行倒换操作,将7槽1光口相对应的原配置的前8个VC4的业务倒换至12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的VC4:9 VC12:1,按照复用段的倒换机理,业务经过交叉板后倒换到原配置到7槽1光口VC4:1 VC12:1业务上,而此时原D点7槽1光口配置了一条到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的双向穿通业务。

同样D节点的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将倒换到8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上,业务将会倒换到8槽1光口的VC4:9 VC12:1时隙上。

到达F点的11槽1光口,F点进行穿通操作,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穿通到8槽1光
口的后8个VC4。

业务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时隙输出。

到达E点的11槽1光口,E点进行倒换操作,将8槽1光口的前8个VC4所配置业务倒换到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

那么业务将从11槽1光口的VC4:9 VC12:1 经过交叉板倒换交叉后从2M支路板上输出。

A 到E的业务正常,反之。

E到A业务也正常,分析方法同A到E的业务。

3、C节点未完全失效时,业务流向如图9所示
图9 C节点未完全失效
C点未完全失效,如图所示:光缆A-C、C-D的上面一条、C-E同时中断后,针对复用段保护环1来说,A点的11槽1光口,C点的11槽1光口、7槽1光口、12槽1光口,D点的7槽1光口,E点的8槽1光口上面出现R_LOS告警,A-C-D-B复用段保护环发生倒换,A、C、D节点发生倒换,B节点穿通。

A至E的业务路由为:A点原配置到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业务经过交叉板后不再到11槽1光口,而是倒换至8槽1光口的后8个VC4。

所以这个业务将从A点的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B点的11槽1光口,B点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与8槽1光口的后8个VC4进行穿通。

业务经过B后从8槽1光口的
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D点将进行倒换操作,将7槽1光口相对应的原配置的前8个VC4的业务倒换至12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的VC4:9 VC12:1,按照复用段的倒换机理,业务经过交叉板后倒换到原配置到7槽1光口VC4:1 VC12:1业务上,而此时原D点7槽1光口配置了一条到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的双向穿通业务。

业务将会倒换到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时隙上。

针对复用段保护环2来说,C点、E点的发生倒换,D点、F点的穿通。

上面的2M业务到达D点的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后,由于D点只会将8槽1光口与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进行穿通。

前8个VC4依然保持原有方式交叉。

故业务将会到达C点的8槽1光口,C点进行倒换操作,将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倒换到8槽1光口的后8个VC4。

而对8槽1光口的前8个VC4不会进行任何操作。

所以业务到达C点的8槽1光口后业务中断。

E到A的业务路由相仿,业务到达D点后将会发生中断。

优点:业务配置简单,具有环路保护能力,能保证一个环路中断一条光缆不影响任何业务。

同时具有单节点失效保护功能。

缺点:这种方法唯一的缺点是当C点至A点、E点两条光路中断,C点至D点两条光缆只中断一条时,这种情况业务会受影响,建议出现这种节点未完全失效时,手动关闭未失效的光路,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三种方法(DNI配置法):
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标准的DNI双节点配置方法,由于DNI标准配置数据相对复杂,一般在网运行的设备使用这种方法的较少。

但DNI不失为一种全面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的时隙需一致)
A点配置一条2M支路板至11-SL16光板的的一条双向业务。

如图2所示。

C点配置2条单向的SNCP业务(7-SL16主收11-SL16,选收12-SL16;11-SL16主收7-SL16,选收8-SL16,2条单向的穿通业务(11-SL16单发8-SL16,7-SL16单发12-SL16)。

如图10至图13所示。

E点配置一条8-SL16至2M支路板的双向业务。

如图4所示。

D点配置一条7-SL16至11-SL16的双向穿通业务。

如图14所示。

图10 C点DNI配置截图1
图11 C点DNI配置截图2
图12 C点DNI配置截图3
图13 C点DIN配置截图4
图14 D点DNI配置截图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业务流向:
1、网络正常情况下业务流向如图5所示,业务从A点经过11槽1光口到达C点的7槽1光口,再经过穿通后从C点的11槽1光口到达E点的8槽1光口,经过E点的交叉板后业务落地到2M板上。

2、当网络单节点失效后,业务保护机理同上面第二种配置方法介绍的情况一致,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

3、到C节点未完全失效时,业务同样能正常运行。

网元A至网元E的业务路由如图15所示,网元E至网元A的业务路由如图16所示。

C点未完全失效,如图所示:光缆A-C、C-D的上面一条、C-E同时中断后,A点的11槽1光口,C点的11槽1光口、7槽1光口、12槽1光口,D点的7槽1光口,E点的8槽1光口上面出现R_LOS告警,A-C-D-B复用段保护环1、C-E-F-D复用段保护环2发生倒换,A、C、D、E节点发生倒换,B、F节点穿通。

A至E的业务路径为:A点原配置到11槽1光口的前8个VC4业务经过交叉板后不再到11槽1光口,而是倒换至8槽1光口的后8个VC4。

所以这个业务将从A点的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B点的11槽1光口,B点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与8槽1光口的后8个VC4进行穿通。

业务经过B后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业务到达D点的12槽1光口,D点将进行倒换操作,将7槽1光口相对应的原配置的前8个VC4的业务倒换至12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业务到达D
点的12槽1光口的VC4:9 VC12:1,按照复用段的倒换机理,业务经过交叉板后倒换到原配置到7槽1光口VC4:1 VC12:1业务上,而此时原D点7槽1光口配置了一条到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的双向穿通业务。

业务经过交叉到达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的时隙上输出,到达C点的8槽1光口,C点由于配置了一条单向的SNCP业务,业务到达11槽1光口的VC4:1 VC12:1时隙上,C点发生倒换,业务倒换至8槽1光口的VC4:9 VC12:1时隙上。

同样D节点的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与8槽1光口的后8个VC4穿通,业务将会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输出。

到达F点的11槽1光口,F点进行穿通操作,将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穿通到8槽1光口的后8个VC4穿通。

业务从8槽1光口的VC4:9 VC12:1时隙输出。

到达E点的11槽1光口,E点进行倒换操作,将8槽1光口的前8个VC4所配置业务倒换到11槽1光口的后8个VC4。

那么业务将从11槽1光口的VC4:9 VC12:1 经过交叉板倒换交叉后从2M支路板上输出。

A到E的业务正常,网元E至A的业务路由可以按照A到E的业务路由来进行分析。

业务同样能从E点到达A点。

A到E的双向业务正常。

图15 网元A至网元E的业务
图16 网元E至网元A的业务
DNI配置法的优点是:环路保护能力完善,对单节点失效具有很好的保护能力。

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缺点是配置复杂。

资源占用率高。

结束语:
以上三种方法只是针对MSP与MSP相交的情况下数据配置方法。

第一种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无法解决单节点失效的问题,但配置简单。

第二、第三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单节点失效问题,相对来说,第二种数据配置相对简单,业务保护功能更加强大,但在C点未完全失效时需要手动关闭未失效光路。

第三种方法配置复杂,但较为完善。

针对MSP与SNCP,SNCP 与SNCP相交的情况,配置过程类似,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1】肖萍萍吴健学SDH原理与技术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2】邓大鹏光纤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简介
程立东(1980年12月17),男,2002年毕业于成都邮电学校综合电信9803班,中专学历。

2007年毕业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现从事四川联通内江分公司传输设备维护工作。

通信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