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各种表现手法(有大量例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摄影
•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指出:“美是性格的表 现。”
• 人物摄影的真谛就是表现性格,表现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人物摄影的概念
• 1.什么是人物摄影 • 2.人物摄影的发展史——超越与积累的进程 • 3.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精品课件
1.人物摄影
•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 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 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
• 人物摄影看似容易,但要捕捉到人物身上具有性格特征的美的闪光点 却并非易事,人物摄影对摄影师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 人像可以是在对被摄体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是摄影 师被授命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拍摄的比较正规的照片。由于涉及到 方方面面,所以有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配备 不同的影象效果;不同的拍摄视点适合不同的人物面容,可美化不同 的背景。
精品课件
• 普及的人像摄影使肖像由贵族的城堡、沙龙走向普通民众之家。但同 时引起了针对照片素质展开了竞争。有一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的创作 方法兴兴起,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
•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 1813-1875) 将绘画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创作原则移植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之中, 开拓了充分展示美术特色的摄影道路。他重视画面的具体情景气氛和 人物的内心冲突,带有强烈的寓意性和宣泄性,同时完全保持画面的 结构稳定、均衡和带有明显古典意味的体量和谐。
精品课件
《面包师》 (精德品国课)件 奥古斯特·桑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韦斯顿自拍像
• 美国人爱德华·韦斯顿 (Edward Weston, 18861956),观察方式与众不同, 他善于从光线的缓慢移动之 中,发现事物瞬间裸露出来 的不为人熟知的特殊形象。 这种形象其实正是事物内在 本质和结构的一种瞬间呈现。 使摄影第一次以自己的视觉 接触世界,这种摄影视觉开 发,对整个20世纪摄影的发 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的人 体摄影同样独具一格。在人 体摄影上,韦斯顿努力发现 人体构成的独特性和超越美。 拍摄于1936年的《人体》, 是确立韦斯顿人体摄影巨匠 地位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 不同寻常的构成,体现了韦 斯顿杰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艾森豪威尔 纽曼
精品课件
安迪沃霍尔 纽曼
精品课件
毕加索 纽曼
精品课件
曼雷自拍像
• 世界摄影史中人物摄影的一个分水 岭式的人物——曼雷。
• 曼雷是20世纪最着名及最原创的艺 术家之一。他在摄影史上的特别, 并不仅仅因为他身上的一些标签, 而在许多方面均对摄影史产生了重 要影响。他是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 义艺术家、即物主义摄影的代表人 物与“萨巴蒂效应”的发明人。曼 雷通过他的实验作品将摄影改革, 然后透过他的人像及时装摄影作品 把他的实验作品通俗化。
精品课件
• 对充分聚焦、影像清晰不是很在意,她专注于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 对人物的内心气质、精神品位和画面的雍容和谐十分考究。卡梅伦自 己曾经说过:“人把心灵敞开多好啊”,这就是他所有人像摄影最高 的追求,让人的心灵与外在形貌同在,并展示给每一个愿意接近的人。
精品课件
《妇女头像》朱利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的
精品课件
纳达尔自拍像
• 法国人纳达尔,(Gaspard Felix Tournachon, 18201910),是法国人像摄影的第 一位经典大师。摄影活动最旺 盛时期是1854年到1870年之间, 以人像摄影为主。他的人像摄 影拍摄的大都是社会上的知名 人物。,他已经领悟到现代摄 影最核心的观念,也就是瞬间, 在这一点上它跨越了同时代英 国人像艺术的代表卡梅隆始终 没有越过的门槛。
• 最初,他拍的是故乡威斯特林(westerwald)的农民,最后他拍摄的人 像广及农村和城市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也是德国典型人物的剪影。为 此 ,纳粹党人大感不满。他们梦想亚利安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 种,桑德清澄雪亮的观点,和这个梦想格格不入。一九四三年,他们 把桑德所发表的《时代的脸孔》(facesoftlme)一书销毁,幸好有许 多底片保存下来,给我们留下当时那一段历史的记录,否则这段历史 就要永远消失了。
• 曼雷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 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 索者,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 影技法由他始创,曼雷在摄影史上 与匈牙利的莫霍尔纳吉齐名,同为 抽象主义摄影派的倡导人。
精品课件
安格尔的小提琴
精品课件
曼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萨巴蒂效应(Sabattier effect)
即局部影象反转效应。拍摄毕的胶片、放大曝光毕的相纸,在显 影过程中,投以一定的光后继续显影。拍摄时(放大时)没有受光的 部分,借助此光感光并让显影进行下去,但已经被显影的部位原封不 动,为成负象和正象构成为一体的感觉。称此为萨巴蒂效应,其应用 在作业法方面,又叫反转影象摄影。
传统光,是指在黑白或彩色的感光材料显影的过程 中,再一次让感光材料受光,从而使其产生局部影像反转的效果,这 最终的影像既含正影(色)调,也有负影(色)调,这是法国科学家 阿曼德·萨巴蒂尔在1862年发现的。国外也有不少著名的摄影家利用 中途曝光的技法制作作品,如上面所提到的美国摄影家曼·雷也利用 同样技法制作了不少代表作品。
• 现在,类似的一些传统的暗房技法可以通过电脑的影像处理的软件, 十分容易制作,但依靠电脑轻松的软件转换而得到的影像,和与通过 反复试片而得到的影像,视觉冲击力是完全不同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这一时期,人像摄影受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也较大。遵循超现实主义 原则的美国人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 1906-1979)曾经因为 系列人物摄影《跳跃》轰动一时,他要求那些被拍摄的大人物、名流, 在照相机面前自由跳跃,他认为只有在跳跃时,人们才会露出真实自 我,让平日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得以释放。跳跃实际上是哈尔斯曼对潜 意识释放的一种尝试,应该属于他超现实摄影的探索范围。
精品课件
《艰难时世》
奥斯卡·古斯 塔夫·雷兰德
• 19世纪60、70年代,作为人肖摄影的一个重要分支,画意人体摄影在 用光上趋向于精微细腻,表现力明显加强。这种画意人像摄影风格后 来被社会接受,一度相当流行,直到20世纪20、30年代仍有所发展。
两条生活道路(1857) O.G.雷兰德
精品课件
• 画意人像因为不能很好体现被拍摄人物个性而且外观形式千篇一律, 渐渐将人物摄影的主导地位让给了注重表现人物内在气质和个性特征 的艺术人像。摄影师开始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拍摄对象,体会、理解被 拍摄人物的人生历程、品位气质、精神境界和思想感情,并找到它们 最能流露这一切的个性化的姿态、表情,将它们固定于照相底片上, 变成人物精神世界和个性外貌永恒的居所。
精品课件
《莎娅·伯恩哈德》 纳
• 商业人像摄影在19世纪一度繁荣之后,到20世纪实处开始转型。在这 期间,德国肖像摄影家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是一位重 要人物。桑德的肖像摄影明显地体现了19世纪古典人像向现代商业人 像的转变,他的作品具有19世纪肖像的庄重严谨,又拥有现代人像的 灵动自如。桑德一生拍摄的人物,遍及各个阶层,形形色色,但都很 好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气质,因而桑德的人像被誉为“时代的镜 子”,桑德本人也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纽曼(Arnold newman, 1918-),美国人,生于纽约。纽曼的人像素有 “环境肖像”之称,他的拍摄风格是将人物与其生活和工作的特殊性 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出工业时代人与物的不可拆分的纠葛。
精品课件
1947年的布列松
精品课件
纽曼
肯尼迪 纽曼
精品课件
梦露 纽曼
精品课件
• 中途曝光的相片制作顺序是: 1.按一般放大照片方法在相纸上先第一次曝光。 2.在暗房的安全灯下,将已曝光的相纸显影一分钟。 3.在显影盘的1米高处设置一个20W的灯泡,点亮1~5秒左右。 4.在暗房的安全灯下,继续显影一分钟。 5.然后如同一般的放大相片顺序,定影、水洗等处理即可。
• 中途曝光的技法是难以预测的,但进行适当控制是可以取得好效果的, 这要靠反复实践,关键是光源至影像的距离,而且要注意二次曝光时 间。
• 此时,肖像摄影基本上全部在室内拍摄,但英国人罗伯特·亚当森 (Rbert Adamson,1821-1848)在1843年开设了苏格兰第一家照相馆, 与他的同行不同,亚当森让自己的拍摄对象从狭窄的银版摄影室中走 出来,充分利用阳光的照明效果,使人物内心世界强烈地凸现出来。 这一点对以后摄影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烈用光来表现人的 内心,此后一直是摄影探索的主线之一。
精品课件
原子的达利 哈尔斯曼
精品课件
• 当前,人像摄影已经成了跨越艺术摄影、报道摄影、商业摄影等多个 领域的摄影门类,在各个领域出现了更加丰富多彩地探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20世纪40年代,人像风格化的趋势更加明朗,变成人像摄影的主导取 向。所谓风格化,是指人像摄影所追求的双重风格效果,一方面是准 确把握并且深刻地展示被摄人物的内心特制、个性特征,揭示出被摄 人物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是对每一幅人像照片都以独创的构想,全 新的形式进行创作,并在创作中渗透拍摄者特有的艺术品位、艺术格 调、艺术风格。也就是说,要求人像摄影在内质与视觉上同时实现两 个个性化。
• 卡什(yousuf karsh, 1908-2002),加拿大籍土耳其人,生于马尔 丁。1924年移民加拿大。成名作是拍摄于1941年《英国首相邱吉尔》, 一开始,拍摄按照常见的方式进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代表性人物丘 吉尔以英国绅士的气派悠然地抽着雪茄,缺少卡什心目中那种“基于 正义的威严与气度”。卡什突然不顾礼节,冷不防一把扯下他嘴边的 雪茄国,丘吉尔被激怒,卡什见机按下快门,人像摄影名作《愤怒的 丘吉尔》如此诞生。
• 纳达尔说过:“攫取拍摄对象 的精神,一瞬间的理解让你与 拍摄对象之间有了交流,让您 能够了解这个人……一张令人 信服而和谐的照片,一张熟悉 的肖像。”这段话的意义在于 它说明纳达尔已经掌握了摄影 的两个基本观念:精神和瞬间。
精品课件
《乔治·精桑品课德件》 纳达尔
《威尔莱特·李·杜》 纳达尔
达尔
英国杰出的女摄影家朱利亚. 马格丽特.卡梅隆是(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151879)。她是以“特写镜头” 表现人物的开创者。她开创 的具有“摄魂”魅力的人像 摄影,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肖 像摄影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肖 像绘画。卡梅隆对人物性格 有敏锐的观察力,她不仅掌 握人物外形的特征,同时还 把其内在的性格拍出来。她 这种通过人物外形表象而进 入到心灵底层的探索,几乎 是一种天赋。
精品课件
《查尔斯·波德莱尔》 伊特恩·卡加 1861-1862

精品课件
• 自摄影术发明,人物肖像一直是相机景框在择取对象物时的一个重要 题材,而作家又是种种人物肖像中,极被钟爱的摄影主角。这些影像 都使得作家肖像确立着某种图象式的正典意义。被摄下的人物,在每 一张照片里,都获得了特权式的崇高对待,也被认为是存有某种内在 精神力的。
精品课件
2.人物摄影的发展史——超越与积累的进程
• 摄影术诞生以来,“拍摄人”一直是一个重要题材。从19世纪50、60 年代风行欧洲的“名片摄影”开始,150多年来,关于“如何拍摄人” 这一课题的认识经历着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进程。
• 摄影术诞生后第一个热潮就是很快在欧美掀起了一股“肖像热”。在 欧洲、美国各大都市都有许多公开服务的照相馆,甚至在德国、日本 乃至中国的大都会也都设立了这类面向公众的照相室。
• 当时新奇的“名片摄影”风行一时,成为19世纪50、60年代的时尚。 一位名叫梅亚尔的摄影师仅仅给英国王族拍摄名片照每年就大约有 500,000张,而英国一年之中制成的名片照片多达三四亿张之多。
• 伊特恩·卡加是十九世纪一位天才的肖像摄影家。他拍过那个时代很 多政治家、画家、雕塑家、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和演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