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分层突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
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 ③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④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晶学思心胃
拓展层-典题建接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解析】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
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
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 A 、B 两项错误。
珠三角城市化水平
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 C 错误。
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
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
D 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IR
层-知识整台\
知识怀系反哺報材
■■■■■■■■■■■■
fr
-
4f
地理
从希海到内陆 时地城幷舁
ss
fit
性
带
主.1
B.大气降水增多
丸汽.水、 岩石、生務、 七壤、地肢
31成 形也
非地带性分异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
A.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 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 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 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解析】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大陆西岸,
紧靠太平洋分布,造成南美洲地势大致西高
东低,故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故选 B 。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是沉积作用的
结果,与地壳运动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无关;
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流经的
结果;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是暖流、东南信风
(迎风岸)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 3〜4题。
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
【导学号:23010244】
(F
20°
40°
A.
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
A.
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解析】 第3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
1 000 km ,形成了一
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
B 。
第4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
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 暖动物均可生存,故 C 对;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 A 错;企
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做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
B 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 1 689 m ,气
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故 D
错。
【答案】 3.B 4.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
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
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
5〜6题。
海拔畑
A 000 -
【解析】 第5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
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 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 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
高山冰雪带海拔
£■2
A.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5(XJ0 -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米处(
)
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
累积区。
第6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 2 000〜3 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
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答案】5.A 6.C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7〜9题。
7.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9•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第7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8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
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9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答案】7.C 8.D 9.C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
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 10〜11题。
A 貝址历贰次冰期的山峰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点苍[逼一一”,
4爺历三次冰期的山峰 经也
末机和悄歎第
■二枕冰期的山统
点苍山
A.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 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 第 10题,材料中提示经历 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 1 次冰 期的山峰是最晚的, 经历 3 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 经历 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 间。
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历 3次冰期, 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 1次冰期(末次冰期 ),因 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 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
B 项正确。
第11题,
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 B 项正确;点苍山
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 A 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
冰川发育无关,C 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
D 项排除。
答案】 10.B
11.B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 簇簇花草相映, 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 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 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
12〜13题。
12.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苔原带 13 .阿尔泰山南坡 ( )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 第 12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 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
第 13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 分布于海拔较高处, 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 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 渡地带; 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 应为当地的夏季; 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 的大西洋水汽影响。
答案】 12.B
13.D
)
B.高山草甸带 D.冰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