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
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
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
..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上:指汉武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

C.转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

D.节,即符节,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

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改名;他善于著书,后来因作赋受到赏识。

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

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

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

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

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王吉;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又被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译文: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译文:
5.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解析】
1.“唐蒙已略通夜郎”是“还报”的具体内容,应在“还报”后断开,排除BD;“二岁”是“治道”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A。

2.A.“暗含臧否之意”错。

《史记》以“上”称武帝是因为武帝是当朝皇帝,还没有谥号;以谥号称景帝也是褒扬之意,因此“臧否”的说法错误。

3.C.“开通边疆道路”错,结合原文“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可见“开通边疆道路”的不是司马相如,而是唐蒙。

4.本题得分点有:(1)卒章,最后一章;因,凭借;风谏,规劝;说,通“悦”,高兴。

(2)通,开通;诚,如果、果真;愈于南夷,状语后置句。

5.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结合原文“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分析,一是因为孝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无法施展才华;二是梁孝王来朝,遇到了邹阳、枚乘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于是辞官“客游梁”。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

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

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
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等。

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

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

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

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就召来相如询问。

相如说:“有这件事。

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

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

”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

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

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

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

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让他做了郎官。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

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

相如回来报告,说唐蒙已经掠取并打通了夜郎,趁机开通了通往西南的路,征发巴蜀士卒,参与徭役的有几万人。

用了两年时间修筑道路,道没有修成,士卒有很多死去的,花费以巨万来计算。

蜀地百姓和汉朝当权者多说这件事不好。

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交往,得到的赏赐很多,他们大多愿意做汉朝的内臣,请求派遣官吏来管理,和南夷一样。

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靠近蜀地,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

”汉武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任命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去出使。

司马相如便平定了西夷,邛、筰的国君都请求做汉朝的内臣。

打通了零关道,回来答复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高兴。

这以后有人上奏说相如出使的时候受贿,失去了官职。

过了一年多,又征召他做了郎官。

司马相如口吃却擅长写书,他做了官后,不肯参与公卿国家的大事,常称病闲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