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郑动 ___ 3月日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
7、让给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赞扬扬这种精神!
8、填空:万里长城像(),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过渡: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
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我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2、指导读诗句
(1)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
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
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
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
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指导读诗
6、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三、总结全诗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奖励看图片,感受蓝玉与翡翠合璧的美,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5、交流在预习作业的书写中,哪些字容易写错。
当堂练写一遍。
二、继续学习生字词,扫清朗读障碍
1、过渡:生字词同学们学的时候比较留心,读的不错,但这篇课文中的词汇特别多,有些加了注音的字读不好,就影响我们读课文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礁盘浩瀚生息繁衍
蕴藏贮存曾母暗沙
储量享有蔚为壮观
翡翠魅力心旷神怡
练读、指名读、齐读
2、能单个的读好词语,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把词语送进课文,你还能读好吗?老师来考验考验你们。
出示带生词的句子: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指名读
指导关注“辽阔”一词的用法,出示辨别搭配的练习:
辽阔的(草原)辽阔的(平原)
宽阔的(马路)宽阔的(场地)
广阔的(天空)广阔的(胸怀)
小结指导:遇到这些意思相近,但又有差别的词语,要学会对比记忆,加深印象。
在作业和作文中准确的运用。
讲“阔”的故事,指导识记字形,准确书写。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请了几位师傅为自己家建造园林,他经常去查看工人们做的怎么样,有一天,他走到一座快要完工的门前,摇了摇头,然后用手指沾了点水,在还没门上写了个“活”字便走开了,几位师傅聚在一起仔细的看了看门上的字,议论纷纷,突然,一个最聪明的明白了主人的意思,按照主人的指示做了把门进行了改造,主人再次来看,很满意的点点了头。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其中的奥妙了吗?)
3、再读句子,初步理解“星罗棋布”
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这句话中有个成语,你能结合句子的意思和我们刚才看到南沙群岛的位置图,猜猜他的意思吗?
再次出示地图
5、再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文中的其他四字词语,练读三遍。
6、出示带有很多四字词语的段落,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
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
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指名读,读好词句。
变换句子的排列,体会句式整齐对仗的美感。
再次朗读,读好节奏
出示:
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
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7、继续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受“第二波斯湾”的美称。
指名读
选取段落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出示:
巨大的蓝色宝库
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
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继续出示,注意观察动词的变化:
是巨大的蓝色宝库
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
蕴藏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贮存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齐读词组
三、整体读文
1、出示读全文要求:
认真、响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成语,读顺句子。
读长句子要学会停顿换气,句子之间和小节之间的停顿要稍长。
2、阅读作业:
读完全文,概括一下每个小节的主要写了什么。
在文中划一划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下节课交流。
3、书写作业: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一、二、三、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概况:二百多座岛屿
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这里航行捕鱼,在岛上开垦、种植。
3、指导用归纳法概括段意:第一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
4、学习、运用:介绍一处地方,通常在开头要写明地点和概况,使人有个初步的了解。
我们也可以学着用上“位于”,加上方位,介绍一下家乡扬中。
例:我的家乡扬中位于江苏省中部;扬中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小岛……
5、对比文字,体会语言的美感。
(1)老师课前查到这样一段关于南沙的资料,同学们读一读,和课文中介绍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
南海有四大群岛,南沙群岛是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属海南省。
一向为广东,海南两省渔民捕鱼的场所。
(2)指名读说,这段话介绍了哪些情况?
(岛屿数量多,广东和海南人们在这里捕鱼。
)
(3),同样是对南沙群岛地理位置和概况的介绍,你更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
学生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书中的介绍更美,美在哪儿)
(4)指导品读词句:
A用“星罗棋布”一词,形象地写出岛的数量多,分布广?
B、介绍沿海的居民在南沙捕鱼,书中的语言句式更整齐,读起来更有美感。
出示:
在大海上航行、捕鱼,
在小岛上开垦、种植。
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
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5)指导朗读。
感受文中句自的整齐、优美、抒情。
C、以传说开头,增添了神秘感,更使人感受到海岛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6、读全段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第一段文字讲了三方面的情况,概括这一段,用的是归纳法。
有的段落整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概括段意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找到这段话的中心句。
中心句通常写在段的开头或结尾,仔细一读就能发现。
第二段是哪种情况呢?请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2、自读后,交流中心句
出示句子,朗读:
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3、这个宝库中有什么呢?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个宝库的巨大的?同学再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1)交流板书:海洋生物
矿产资源
海洋动力
(2)交流体会“巨大、蓝色”,相机出示:巨大的蓝色宝库
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
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3)这里的“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都表示了多的意思,那能不能交换代替使用呢?(交流体会文章用词准确恰当)。
(4)简单补充介绍海洋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了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但阳光,海水都是可以运用的清洁的新能源,现在人们就开始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来发电。
南沙在辽阔的海洋中,不愧是巨大的蓝色宝库。
(5)指导朗读:这些词语都透着对南沙的喜爱与赞美,有感情地读一读。
4、根据课件上的词语提示,练习背一背
5、小结: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介绍了这三宝来介绍。
把“巨大的宝库”的意思写具体,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并不陌生。
板书:总分结构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这样的写法,请同学自己轻声第三段,划出中心句,再找找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哪几方面,把关键词圈画出来。
2、出示段落,指名读
3、读后交流:
总说: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分说:天是一块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水中的鱼虾五彩缤纷
每一个浪花都是美的
4、哪些词句特别美,特别神往?
指名读,说: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南沙的美丽、好客)
5、欣赏图片,聆听音乐,齐读全段。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打比方)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它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法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指导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
6.总结学习这节的方法:读——划——品——读——背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繁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引导认识作者丰富的想象。
仿照此写法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怎么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读出自己的惊叹。
五、学习第四节。
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不由感叹――齐读第四节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燕子(三年二期一单元)
(设计者:浏阳市沙市完小罗利平王志敏)
【文本特点】
1、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
来,在天空中、在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2、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
以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要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
【实践基点】
一、初读全文,扫清词语障碍。
1、观察字形结构,练习书写:燕、聚、演、倦、漾、沾、增、拂
2、标出带横线字的读音沾()小圆晕()电线杆()几痕()细线掠()过
3、学习词语:
俊俏聚拢赶集荡漾偶尔掠过赞歌
读一读,体会意思,抄写一遍。
用“活泼”“偶尔”说话。
二、再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
1、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抓住重点句概括段意。
课文的第一段写了燕子的,第二段描述了美好春光里的,
第三段生动描绘了时的燕子,第四段写了燕子时的美景。
3、浏览课文后,我发现作者是按照由到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三、细读课文,领悟写作手法。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活泼可爱的燕子?
提示:从一、三、四自然段中概括。
运用句式:首先描述燕子的,然后描述,最后描述
2、课文从哪些景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春天的烂漫无比?(试举例说明)
3、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品一品。
文中最后两个比喻句中“五线谱”指的是(),“音符”指的是(),可以推断,作者把()当做“谱纸”,把()当做“小节线”。
面对春天的美景,可爱的小燕子会唱“()”。
你还有什么新奇的比喻吗?试举一例
四、自主积累,学会选择。
1、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诵下来。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在摘抄本上。
五、课外拓展,多元选择。
1、模仿这一课描述燕子外形的方法,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出
它的外形。
2、用手中的笔画一画燕子。
3、搜集赞美燕子或春天的诗词。
六、对比阅读,体验原作的情境。
海燕
郑振铎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当春间二三月,轻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
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同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于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
第一年,小燕子来往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翻翻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
我没有见过那末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天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
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
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
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
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
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
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读了《燕子》的原文,我又读懂了文章中的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 古诗两首(三年二期一单元)
(设计者:浏阳市沙市完小罗利平王志敏)
【文本特点】
1、两首都是描写“春”的古诗,《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2、两首古诗语句凝练、简洁,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
【学习要点】
会认写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用词的巧妙以及诗句的凝练
【实践基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认读生字词:咏、绦、泗、滨
2、结合注释或插图理解词语
妆:绦:胜日:
光景:等闲:
3、给古诗划上诵读的节奏线。
4、初步读懂古诗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
《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
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二、再读古诗,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联系字词的注释,把两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写下来。
2、结合插图,想象作者来到泗水边寻找春天,都看到了什么“焕然一新”?
“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景象?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美景,但是选择描写的角度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吗?
三、对比欣赏,体会写作的巧妙。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辛弃疾《满江红》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迎春》
读了这些诗句,你觉得这些诗人都是通过什么景物描写突出春天的美好呢?
四、课外拓展,深化诗歌情感体验。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乡情思。
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 荷花(三年二期一单元)
(设计者:浏阳市沙市完小罗利平张芒辉)
【文本特点】
1、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一种轻灵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精美的荷花图,给小学生们带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2、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从嗅觉、视觉和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的意境。
【学习要点】
①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
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实践基点】
一、初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3、给划痕线的字加拼音。
挨()挨挤挤挨()打仿佛()拜佛()
2、读读生字词,并且用“仿佛、翩翩起舞”练习说话。
①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②练习说话:
仿佛
翩翩起舞
③字的书写。
蹈、佛、蜓(每个字书写三遍)
二、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1、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作者去看,然后写了荷花生长时的,作者沉浸其中,与融为一体的感受。
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闻到()——观察()——欣赏()——想象()——回到()。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和“~~~”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3、品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巧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说说“冒”字为什么用得好?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用词也很巧妙呢?
4、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①.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