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三四校一联语文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9分)
1. (3分)D(假设关系不成立)
2. (3分)C(说法绝对化)
3. (3分)B(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
二、(36分)
(一)(19分)
4.(3分)B(穷困: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5.(3分)D(①句是表明孝顺,②句是刘勋的行为,④句是闲居时坚守节操。
)
6.(3分)B(“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刘节服了兵役”)7.(10分)
(1)(5分)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
(译出大意1分:“大宗”、“每”、“怨望”、“或”4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5分) 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
(译出大意给2分;“可”、“面”、“折”3处,每译对1处给1分)(二)(11分)
8.(6分)
“合”“浮” (2分) “合”字写出了诗人远望时看到的田野和沙滩合成一片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2分) “浮”字写出了诗人往更远处望时看到的连绵的远山被暮靄笼罩的景象。
给人一种苍茫之感。
(2分)
9.(5分)
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暂解去乡忧”变为后来的“客悲不自已”。
(准确概括,给2分)开始有友人相送,和友人一同欣赏黄昏的景色,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愁苦,后来踏上行程,遥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离家思乡的愁苦变得更加深重了。
(详细分析,给3分,此处分析,如把“归舟”理解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
)
(三)(6分)
10.(6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A给3分,答C给2分,其余不给分。
解析:B.梦境的描绘不存在真实不真实的说法;D.文章的主旨不在于“没有必要为暂时的不幸而懊恼不已”,而是突出现实生活中充满许多的悲剧因素;E.“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的说法没有依据。
(2)(6分)
热爱生活;渴望真情;乐观知足。
(每答出一点,并作出分析,给2分。
)
(3)(6分)
一方面作者借助对梦幻的描述、心理的描绘来展示卡米拉的“平凡的幸福”;另一方面用没有结婚的事实与子女满堂的幻觉进行对比形成矛盾冲突来凸显卡米拉形象的悲剧意味。
(每答出一个方面,给3分。
)
(4)“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每一个角度给4分):
第一个角度,运用反语,(1分)命运对她不是不薄,而是让她的命运充满悲剧性。
(1分)因为如此珍惜爱情、极易满足的卡米拉所希望的能和丈夫相亲相爱、能过子孙满堂的平凡的幸福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是极其无奈又极具悲剧色彩的。
(揭示出悲剧的内涵给2分)
第二个角度,命运对卡米拉真的不薄。
(2分)因为现实中她的未婚夫穆拉德并未像卡米拉所梦到的是一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还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而是一个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婚的薄情之人。
命运对卡米拉不薄,让她四十年来躲开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纷纷扰扰,一直在梦中享受幸福。
(分析出“不薄”的内涵给2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
解析:A原文是说特蕾莎修女在回忆12岁时的想法时说“意识到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而非12岁时说。
B从她创办“垂死贫民收容所”的行动及获诺奖后的讲话中可看出此项正确。
C是“三个之一”故得1分。
D与出身无关,只要加入时没有多余的个人财富,加入后不追求个人财富即可,故不正确。
E从文中对她的天性的描述到歌词里出现的她的理念可看出此项符合文意。
(2)(6分)
从特蕾莎修女的行动上看,她创办各种救助机构,四处奔波筹集善款。
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别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无数的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
从特蕾莎修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有扶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崇高理念。
有一颗天使般的心。
(可举原话)。
从影响上看,他唤醒了许多人的爱心,无数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也鼓舞了那些弱势的人。
(意思对即可,每条2分)
(3)(6分)①有爱心,有悲悯情怀,有奉献精神(例子略)②谦虚博大的情怀,不求个人荣誉(语言)③坚韧顽强的精神(奔走呼号)④英勇无畏的精神(斗和尚,赴战火中领人)⑤生活简洁朴素,不追求个人享受(日常生活)(任三项即可,其它概括,只要文中有表述亦可。
每项2分)
(4)(8分)理解:综合全文可知,这句话是强调: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来说,他就是全部世界,每时每刻都应有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它与种族、国家、阶层、组织隶属无关。
并非是说社会不需要团队精神,集体观念。
(2分)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每个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尊卑都应有人的权利和尊严,因而个人最重要(2分)每个人享有尊严,人类才有尊严,只要社会中存在被漠视被遗忘的人,人类社会就不是理想的社会(2分)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是关注个体的重要性,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以整体的名义侵害个体的利益,整体就难以和谐(2分)(本题有难度,意思对即可。
如出现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不太同意特蕾莎修女的观点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而且不绝对,不极端,可酌情给分)
五、(20分)
13、(3分)D
解析:A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这里是贬词褒用。
B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不合语境。
C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这里是望文生义。
14、(3分)A
解析: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既然“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那么“反腐败的问题”怎么会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深恶痛绝的”呢?C搭配不当,“中国好声音”不能与“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搭配。
D句式杂糅,“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可以改为“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因素”或者改为“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15、(3分) C
解析: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六句话的意思和关系,二是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
从整个文段看,⑥“垂直农场”跟①“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相比前者是总述而且标点符号是句号,故⑥在前,①在后,然后是②,“生产”涉及“淡水使用”,故②后接⑤,由“也”和“更”可知⑤后接③由“而且”和“农产品”可知④在最后。
)16.(5分)观点鲜明2分,论述条理3分。
17.(6分)一个句子3分,符合句式1分,符合情理1分,语言优美1分。
六、(60分)
18.(60分)
立意参考:
⑴从蜘蛛的做法和第三个人的表现的角度立意: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⑵从第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笑对人生;
⑶从第二个人的认识和表现的角度立意:换个角度看问题、善于变通。
评分参考:
(1)立意合题,起评分为42分,书写漂亮再加2分,立意准确深刻加2至5分,结构严谨完整加2至5分,材料典型丰富新颖加2至5分,语言通畅有文采加2至5分。
(2)偏题作文,评为36分至38分。
如果书写差卷面不整洁,则不能高于32分。
(3)完全跑题作文,不能超过30分。
(4)将原材料扩写成一篇文章,35分以下评分。
(5)无标题扣2分,只有标题只给2分。
(6)字数不足700字,每少50个字扣1分,字数不足600字,36分左右评分,字数不足300字,15分以下评分。
(7)最高分不得超过56分,最低可以打零分。
(8)预估均分为43分。
附参考译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
年少为书生,在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人都抛弃了老弱逃跑,唯独司马芝坐着守护老母亲。
贼寇到了,准备用刀砍死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老了,就看各位了!”贼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道义。
”于是能够免遭杀害,用鹿车推上母亲。
在南方呆了十余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
太祖平定了荆州,让司马芝担任菅长。
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律。
郡主簿刘节,是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郡做盗贼,入郡就扰乱官吏办公。
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参军服兵役,掾吏根据情况禀告司马芝说:“刘节家从来就没有服过徭役,如果到时候藏匿,你一定会为事情办不成负责任。
”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
现今调遣王同等人服兵役,希望你按时派遣。
”兵已经集结在郡,然而刘节藏了王同等人,就命令督邮以军队要出发来要求县里,县掾吏实在没有办法,就乞求代替王同。
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济南,详细地陈述刘节的罪状。
太守郝光一向尊敬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为“让郡主簿服兵役”。
后来迁任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是司马芝治理的旧郡的将领,宾客子弟在界数次犯法。
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留姓名,而托附很多事,司马芝不给他回信,所有的事全都按照法规来办理。
后来刘勋因为不守法律而被诛杀,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获罪,然而司马芝因为不理他而被称赞。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者,私人请托不理会。
恰好内官想拿事请托司马芝,不敢对他说,就通过司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
董昭也很怕司马芝,不替他沟通。
司马芝对众位属下教导说:“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
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
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
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
各位难道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吗?于是下属都自我勉励。
后来担任大司农。
司马芝上奏说:“君王治理国家,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如今两方敌虏没有消灭,战争没有停止,国家的机要,在于谷帛。
专门把农桑作为重要的事务,在国家的策略方面是很有利的。
”明帝听从他。
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夸耀自己的品行方正。
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
在官位上去逝,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从魏到今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司马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