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朝阳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 S:32 Cu:64
第I卷(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A. SO2 B. H2S C. HBr D. NH3
2.下列关于2042Ca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22 B.电子数为20 C.中子数为18 D.质量数为:4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
C. 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既能氧化浓盐酸制氯气,也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
D. 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硫离子:S-2
B.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 氢氧根的电子式:
D. HClO的结构式:H﹣O﹣Cl
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钾与硫酸的反应 B. 金属镁与盐酸的反应
C. 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6.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⑤
7.2A(g)= B(g)+ Q(Q代表能量,且Q>0),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稳定性:NH3>PH3>AsH3
B. 离子半径:Li+>O2->F-
C. 酸性:H3PO4<H2SO4<HClO4
D. 碱性:LiOH<NaOH<KOH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越稳定,其熔沸点越高
B. HF的热稳定性很好,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C.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D. 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条件
10.甲、乙两种非金属,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甲比乙的单质容易与H2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的简单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A.全部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下列叙述中正确选项的个数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⑦冰熔化时水分子内共价键发生断裂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13.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NH 3 的沸点高于PH 3,推出CH 4 沸点高于SiH 4
B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推出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C .CO 2通入Ba(NO 3)2 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 2通入Ba(NO 3)2 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D .硫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其最高价含氧酸H 2SO 4为强酸,推出HC1O 4为强酸
14.Q 、R 、T 、M 、W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 的原子序数是R 的原子序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W 6中各原子核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 Q 、W 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 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氢化物
D. W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说明W 的非金属性在五种元素中最强
15.将几滴KSCN(SCN -
是“类似卤离子”)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 3+
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 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SO 2,红色也褪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 4将SCN -
氧化 B .②中红色褪色的原因是SO 2将Fe 3+
还原为Fe 2+
C .②中红色褪色的原因是SO 2将SCN -还原
D .SCN -
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16.取四个干燥的烧瓶,分别装入标准状况下的干燥氨气、含有二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氯化氢、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3)的混合气体;
然后分别做溶解于水的喷泉实验。
实验结束后四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2∶1∶2∶2 B.5∶5∶5∶4
C.5∶5∶4∶4 D.7∶7∶4∶3
17.某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式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与足量的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
B. NH5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C. 1molNH5中含有5N A个N-H键(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D. NH5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为8个电子
18.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
图如下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极b附近的pH值增大
C. 电子迁移方向:电极a→灯泡→电极b→电解质溶液→
电极a
D. 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
第II卷(共56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
19.(10分)Ⅰ.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2)写出氮气分子的结构式。
Ⅱ.下列物质:①N2 ②CO2 ③NH3④Na2O ⑤Na2O2 ⑥NaOH ⑦CaBr2⑧H2O2⑨NH4Cl ⑩HBr。
(1)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
(2)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
(填序号,下同)
Ⅲ.下列变化中:①干冰气化;②硝酸钾熔化;③KHSO4熔融;④硫酸溶于水;⑤蔗糖溶于水;⑥HI分解;⑦碘升华;⑧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1)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
(2)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
(3)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
Ⅳ.下列物质:①1H、2H、3H ;②H2O、D2O、T2O;③O2、O3;④14N、14C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3)氢的三种原子1H、2H、3H 与氯的两种原子35Cl、37Cl相互结合为氯化氢,可得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有________种。
20.(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⑧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同位素符号是:;
(2)④、⑤、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③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④、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5)由表中两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A和B都含有18个电子,A是一种6原子分子,可做火箭发动机燃料;B是一种常见强氧化剂。
已知:液态A与液态B充分反应生成一种液态10电子分子和一种气态单质,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14分)甲、乙两化学活动小组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氨的催化氧化”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小组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若装置A中使用的药品是NH4HCO3固体,则A需要的仪器有试管、导管、橡胶塞和_____(填选项序号)。
a.锥形瓶 b.酒精灯 c.烧瓶 d.蒸发皿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④若A、B中药品足量,则可以观察到装置F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认为可将甲小组的装置中A、B部分换成如图2所示装置(其余部分相同)进行实验。
烧瓶中加入的是过氧化钠固体,则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____,U型管中加入试剂是______。
22.(15分)I.已知拆开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化学键的键能,单位kJ·mol-1。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结构式表示为如图所示:
试根据下表中的化学键键能计算0.1molP4(白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能量_____kJ。
Ⅱ.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电能,构成原电池。
(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本质判断,如下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填序号)。
A. 2FeBr2 + 3Cl2 = 2FeCl3+2Br2
B.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 2H2O = 2H2↑+O2↑
D. Cu+2AgNO3 = 2Ag+Cu(NO3)2
(2)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有关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图Ⅰ中气泡产生在锌棒表面,Ⅱ中产生在铜棒表面
B.图Ⅰ和图Ⅱ的气泡均产生在锌棒表面
C.两图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几乎一样快
D.图Ⅱ中产生气体的速度比Ⅰ快
E.温度计显示的均为室温
F.图Ⅱ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Ⅰ的示数
G.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
H.图Ⅰ和图Ⅱ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3)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Pb(s) + PbO2(s) + 2H2SO4(aq) = 2PbSO4(s) + 2H2O。
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负极增重48克,转移电子_______mol。
(4)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7分)在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
(1)若将50mL 4mol/L 稀HNO3和200mL 0.5mol/L稀H2SO4混合后,加入19.2g 铜粉,微热,充分反应。
①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若使铜粉全部溶解,还需加入0.5mol/L H2SO4 mL。
(2)若c(SO42—)+c(NO3—)=a mol·L-1。
取200 mL该混合酸,则能溶解铜的最大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a的式子表示)。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试题(理科)
答案
一、选择题
ADDDB CBBDC BADCC CAC
二、非选择题
19.(10分,每空1分)
Ⅰ N≡N
Ⅱ、8 5
Ⅲ、1、5、7、8 2、3 4、6
Ⅳ、1 3 5
20.(10分,每空2分)
(1)(2)r(O2-)>r(Na+) >r(Al3+)
(3)NH3+HNO3=NH4NO3 (4)1:2
(5)N2H4+2H2O2=4H2O+N2
21.(14分,每空2分)
(1)①b
②与H2O和CO2反应,产生C中所需的反应物O2;防止E中液体倒吸;
催化剂
③4NH3+5O2===4NO+6H2O
△
④铜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蓝,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红棕色(2)浓氨水;碱石灰
22.(15分)(第1空3分,其余每空2分)
Ⅰ、298.2
Ⅱ、(1)AD
(2)ADG
(3)Pb+SO42—-2e—= PbSO4; 1
(4)CH4+10OH--8e-===CO32-+7H2O;减小
23.(7分)(1)0.6 (2分) 400 (2分)(2)0.12a(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