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的石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塘盆地的石油
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石油消费占到能源消费40%以上。
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一直处于高位,国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油气资源后备基地。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部,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是青藏高原内部海相地层保存最为完整,也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是我国陆域新区最有望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的处女地。
在中国地调局党组的领导和部署下,项目组设计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程,该工程分为3个部分。
一是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二是羌塘盆地重要构造油气地质调查,三是伦坡拉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工程的起止时间是2015~2020年。
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是促进西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能源资源基础。
西藏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十分关键的发展地区。
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是寻找新的后备能源基地,提高我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最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表明,在西藏广阔的地域上,羌塘盆地所占比例最大。
尽管羌塘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及强烈的构造变形,但仍然可能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伦坡拉(盆地群)小型油气田的发现,为实现商业开发,建成西藏地区首座油田,并成为西藏地区油气勘探的桥头堡,
引领和促进西藏地区油气勘探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对提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能力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探索具有高原特色勘探技术,创新和发展油气地质理论。
开展青藏高原复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高海拔和高寒地区的勘探工程技术攻关,解决一系列世界高寒地区的油气勘探技术方法难题,将填补我国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方法的空白。
加强西藏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和重大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解决一系列制约油气突破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可以极大提高我国地学理论和高原油气地质理论的创新水平。
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部门先后对羌塘盆地进行了地质调查工作。
20世纪80年代,原地矿部在盆地东部雁石坪一带完成1∶20万区调填图4幅;20世纪90年代,中石油(原石油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羌塘盆地首次开展了油气预查及石油地质调查;国土资源部2001~2005年在羌塘盆地完成1∶25万区调30余幅,面积覆盖盆地全区及周边。
10余年来,国土资源部完成重点区块1∶5万石油地质与构造详查10个,面积6250平方千米;完成地质走廊大剖面综合调查320千米;采集分析各类样品17000件(项)。
近20年来,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在羌塘盆地做了大量的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他们在前期优选的9个重点区块中,选择托纳木、半岛湖及隆鄂尼—昂达尔错等重点区块,进一步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质浅钻等综合调查,初步落实了8个地覆构造。
经过连续三轮项目攻关,获得了羌塘盆地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重、磁、电、地震)、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地质钻探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特别是近5年来,项目
组开展了石油地质、地震、非地震物探、石油化探、地质钻探及遥感地质等10多个学科的调查工作。
同时,这些研究也促使中石油、中石化许多专家改变了过去的认识,从最初对青藏油气前景所持的怀疑态度,逐步转变到青藏油气前景大有希望。
项目组成员在开展调查评价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创新与开拓进取,对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基础地质、成藏模式等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大量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先后提交专题成果报告50份以上,在国外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及大型专业技术图册4本。
明确的远景目标
基于前期认识,成都中心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程团队设置了2015年度、2017年度和2020年度目标。
2015年度目标
2015年,对前期已优选出来的托纳木、隆鄂尼—达卓玛、半岛湖—光明湖3个远景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井位论证,优选出3~5个战略调查井井位,制定钻探计划,为2016年度实施战略调查井工程做好准备。
分析伦坡拉盆地群结构构造、沉积演化、主力烃源岩时空展布及地球化学特征,优选2~3个有利区带,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建议。
2017年度目标
实施4~5口战略调查井工程,获取盆地地下基础地质与石油地质资料,实现羌塘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性突破;同时开展光明湖—沙湾湖、土门、龙尾湖和东湖等其余远景区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盆地结构次级单元调查,确定5~6个油气预探井井位,为油公司实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做好准备。
在尼玛、措勤等盆地优选4~5个有利区块,实施战略调查井,争取实现油气战略发现。
2020年远景目标
一是通过实施本工程,完成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侦察工作,回答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问题;二是在优选出来的8~10个油气远景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井位论证,实施8口战略调查井与5~6口油气勘探预探井工程,实现羌塘盆地及伦坡拉盆地群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三是形成具高原特色的油气勘探模式与地质理论,集成与创新高原油气勘探技术,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十余年历练,成都中心建设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青藏高原创新团队
“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青藏精神”,是成都中心专业队伍始终坚持与弘扬的优良传统,而青藏油气羌塘项目组则是这支队伍中“青藏精神”的典型代表。
十多年来,羌塘油气项目组在青藏高原生命禁区开展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真正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钻研的优秀团队,为我国西部新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藏高原具有与中东地区可比拟的油气地质条件,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对青藏地区油气资源的了解,几乎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自2000年成都中心开展以羌塘为主体的青藏油气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土资源部重点攻关项目“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国家油气专项“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油气专项“青藏高原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新区”等三轮调查与战略选区工作,羌塘油气项目组作为这些项目的核心队伍——总项目综合组,前后组织十几个单位的300多人,已在藏北高原连续战斗了十余个春秋。
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被人们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高寒缺氧,行走困难,让人气喘胸闷,夜晚常常无法入睡;这里泥沼广衍,河湖星罗棋布,交通条件极差,陷车后的挖车、综合组几天一次的搬迁等缺氧条件下的重体力劳动,是项目人员的经常性工作,而露宿荒野当“团长”则是常遇的事情;在这里长期工作的项目人员,都会留下许多后遗症,他们有的已无法再上高原,有的已因工伤残,甚至留下终身病痛。
羌塘盆地项目组的事迹,不胜枚举,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
羌塘项目组以崇高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为精神力量,以国家民族责任为己任,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在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战略选区方面成绩斐然。
近几年来,羌塘油气项目组每年要组织全国十几个单位的300余人参与合作研究与调查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人才,多名年轻技术人员经过项目锻炼,已经脱颖而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率队冲锋陷阵的领军人才,成了一支集沉积地质、石油地质、地震物探、非地震物探、化探、遥感等十多个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稳定队伍,专业搭配合理,人员年龄层次分明,为我国青藏高原油气地质工作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根据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