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心理健康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大班心理健康教案
【篇一: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洋葱头的故事》
——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容易变化等特点,大班的幼儿已
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觉得他人在排斥他或批评他时,会
感到自悲,就容易发脾气,产生生气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
绪排解掉时,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开展此次心理辅导活动,目标就是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通过助人自助的
方式,相互获得帮助。

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大班幼儿
应能对自己积极感受,学会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
造一种关怀,信任,宽松和谐的氛围,满足幼儿的正当需要,不要
以简单,粗暴,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要多鼓励和肯定幼儿,为
幼儿创设能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
周围人的肯定和积极评价,使之对自我产生满意感和自信感,能自
我欣赏,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健康的心境。

教师主要对该年龄段幼儿在情绪发展,以及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方
面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教师在组织此次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回答或表现都能用“肯定”或“表示同感”的方式给予
回应,用自身互动模式,以语言感染幼儿,为幼儿充分营造良好的
心理交流的环境。

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选择用较为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
《洋葱头的故事》作为显性线索,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

洋葱头在
故事中是个大家都不愿和它做朋友,而变成个爱发脾气,又自悲的
角色,后来有一只老鼠闯进它们的世界,并肆意捣乱,洋葱头通过
自己想办法对付老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中还隐藏着一条隐性线索,引导幼儿自信心的建立逐层递进,
教师引用了par 的“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模式”以及温斯坦的“自我教育
课程模式”。

a.发现困惑: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以“洋葱头为什么哭?”引题。

(温斯坦:考虑各种可能的反应)
b.发现问题:通过迁移,发现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生气?”
(温斯坦:了解自己的特性)
c.发现构想:针对问题,探索可行的对策或构想“你有没有让自己
快乐起来的办法?”。

活动中教师也让幼儿来重复充分表现自己的本领,从而建立自信。

(马洛斯:不断实现浅能,智能和天资)
d.发现事实:讲到老鼠的出现。

e.发现解答: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赶走讨厌的老鼠呢?”(温斯坦:衡量可能产生的后果)为洋葱头想办法。

f.实施反应:洋葱头自己想到好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走老鼠。

(让幼儿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
活动最后,教师让幼儿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长处,进
一步让幼儿学会自我欣赏,将活动推向高潮。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

2.把握故事主题,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

以上两个目标都是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来的,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慢慢成熟,能懂得初步的自我欣赏。

故事情节的创设,教师的提问引导,充分让幼儿发挥其长处,并懂得欣赏,以达到以
上目标。

(三)重难点突破:
重点:在生气时尝试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的情绪。

难点:学会自我欣赏,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

难点解决:
1.通过故事的欣赏,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2.每个人都敢于想办法来帮助洋葱头,并能获得肯定。

3.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要求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四)活动对象:本次活动设计适宜大班幼儿。

(五)材料的准备:
图片,统计表
(六)活动流程:
1、设疑引题:
教师:厨房里住着一只洋葱头,它在厨房里走来走去,还一边跺着脚,一边生气地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提问:“洋葱头为什么这么生气?”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生气?”“用什
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开心起来?
设置疑问,让幼儿和快地进入故事情节中,体验洋葱头生气的原因。

接着又让幼儿谈谈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以自己生气的角度融
入故事中,产生不良情绪。

2、欣赏故事
教师:洋葱头设法把自己变成一只香喷喷的奶油蛋糕,骗老鼠吃,
把老鼠辣坏了,再也不敢来了。

洋葱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还
有这么厉害的本领,现在其他的蔬菜再也不会笑它长得难看,味道
不好闻了。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洋葱头的成功,会引起幼儿的共鸣,孩子们
会为随着洋葱头的情绪由失落自悲到逐渐产生自信,到自我能力的
肯定,自信心不断地建立并通过自己的长处战胜了老鼠的过程描写,主要的是心理变化的细腻表现,使幼儿也能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3、自我欣赏:“我的本领大”
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本领,并用图表的统计法拉统计班上
每位幼儿的长处,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对幼儿的能力
进行了肯定,最主要的是体现了活动的普遍性,让孩子们能觉得这
是很普通的事,其实我们真的很能干。

培养了幼儿积极的生活、学
习的态度。

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教师的一再肯定和鼓励更加
激发了幼儿学会欣赏别人的态度。

从中懂得了如何排解不良的情绪,活动愉快,自信的体验。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作为一个幼儿心理辅导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掌握排
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已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
生活、学习的态度。

在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在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孩子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现在,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幼儿不懂
得发现自己的长处,不知道如何自我欣赏,当然就更不辉知道如何
欣赏他人了。

因此,当故事讲到老鼠出现了,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
是好的时候,很多孩子表现出来的胆怯、惊慌,都体现了幼儿的内
心真实的反应。

但当洋葱头战胜老鼠是,孩子们也就恍然大悟,原
来它还有这个本领啊!之后教师很自然地过度到幼儿自身,其实,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自己没发现,而幼儿已经知道自
己长处的幼儿,教师则是引导他去发现并懂得欣赏
他人的长处,这样就有利用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从
而达到活动的目标。

但在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帮洋葱头想如何对付老鼠的办法时,提
问的要仔细设计,要引导幼儿用巧妙的方法将老鼠赶走,而不是只
图将老鼠杀死。

【篇二: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爸爸妈妈,我爱你》
设计思路: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数
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
成长。

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

但孩子们由
于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对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

为了培养幼儿从
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故事《快乐地家》,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感恩的心(歌曲)课件。

2、爱心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一)欣赏故事《快乐的家》。

提问:
1、小兔乐乐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乐乐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2、乐乐说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那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二)小结:
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一)读爸爸妈妈的来信《宝贝,你长大了》
1、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2、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二)欣赏“爱的相册”
1、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2、相册可以留下
我们的爱。

(三)听录音《亲爱的孩子,我爱你》
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
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
(一)欣赏课件并提问: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二)“悄悄话”爱心卡。

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
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说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爱心卡献给爸爸妈妈。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熊来啦
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
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
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
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
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
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
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2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跳皮筋计意图:
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把皮筋游戏和民间童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正好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

结合我园每星期五讲杭州话这个特色,活动中幼儿要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连开花》,提高幼儿对讲家乡话的兴趣。

结合我园的民间特色,所设计了这节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自由探索并能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以达到锻炼的目的,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自由探索,本次活动采用了:尝试法、游戏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 提高幼
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会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兰开花》。

2.材料准备: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视频,小鼓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
来做做运动吧
(二)通过游戏, 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余老师带来了一些皮筋,请你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 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

( 幼儿围成
圆圈, 单脚撑皮筋, 另一只脚练习跳)
3.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尝试双脚交替绕圈跳。

(1)幼儿看视频,分组练习。

(2)请一组幼儿示范。

(3)跳皮筋比赛。

现在我们要进行跳皮筋比赛了,看哪组小朋友跟着老师的节奏,跳
的又快又整齐。

营养丰富的蔬菜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的道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蔬菜,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食用部位与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寿光蔬菜博览会的图片蔬菜制品蔬菜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师:“刚才小朋友告诉我,潍坊有许多好玩的地方,
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

我的家乡是寿光。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每
年的4月20日国际蔬菜博览会开幕,菜博会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蔬
菜和蔬菜组成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菜博会的展厅、超
市和生态餐厅去逛一逛。

我们先到展厅来看看。

2、引导幼儿欣赏菜博会的精美图片。

师:“这是什么?”“我们坐下
来慢慢观赏吧。


3、边观察图片边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它长在哪里?为什么架起来?(节省空间)这是什么瓜?它有二三百斤重呢!嫁接出来的不同南瓜。

是高科技的产品。

胡书记也来过菜博会呢!他见寿光的蔬菜这么好,要向全国的
农民伯伯推广。

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的?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
示吗?这么漂亮的辣椒,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彩椒。

萝卜长在哪里?上面那是什么?我们吃的是它的什么部分?这是谁?它象什么?我们吃的就是它的花。

这么漂亮?向什么?能吃吗?它
也是菜的一种,我们叫它金针菜。

土豆长在哪里?土豆上面还有什么?我们吃的是它的茎。

你看到什么了?农民伯伯手里拿着什么?
那是藕!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刚从泥里拿出来呢!我们吃的是它
的根茎。

茎有很多种,有象西红柿、黄瓜那样的茎,也有象藕、土
豆这样的根茎、块茎。

你认识它吗?福娃跟我们说再见了。

(2)、师:“孩子们,展厅里的景色还有很多呢,我们今天就先观
赏到这里,想一想除了这些蔬菜,你还知道什么蔬菜?” “你是怎么
吃的?”师:“小朋友知道这么多的蔬菜呢,不过,菜博会的蔬菜超
市里有更多五花八门的蔬菜呢!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看一看吧!”
4、幼儿自由观察探索蔬菜
发现西红柿,引导孩子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知道吃的是西红柿的
果实,让孩子想一想还有什么蔬菜也是吃果实的?是不是有这些呢?我们进去看看,到底哪些蔬菜是吃果实的?不是吃果实的蔬菜我们
又是吃的它的什么部分呢?
(1)、自由观察:看一看你认识什么蔬菜?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蔬菜
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我们吃的是它的什么
部分?可以怎么吃?
(2)、集中观察:孩子们,这是什么?你知道我们吃的是它的什么
部分吗?吃了它有什么好处吗?西红柿——含有维生素,对皮肤有
好处,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年轻。

萝卜——含有矿物质,帮
助我们消化食物。

菠菜——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又大
又明亮,看的更清楚。

土豆——含有淀粉、维生素。

不仅可以当蔬
菜还可以当粮食吃。

即可以生着吃,又可以熟着吃。

蘑菇、豆芽(3)、孩子们,看看这些菜的颜色一样吗?不同的颜色还养护我们
身体里的不同器官呢!绿色对肝脏好,可以减肥,还对失眠的人有
好处。

你能帮我找一找绿色的蔬菜吗?(菠菜、生菜、白菜、荠菜、芹菜、香菜、绿萝卜、绿辣椒、黄瓜、瓠子、甘蓝、西兰花??)红
色对心脏好,能增强抵抗力。

防感冒。

最近很多宝宝感冒了,请你
找一找预防感冒的红色蔬菜!(西红柿、红辣椒、)黄色对胃好,
对骨头好,还能延缓衰老(金针菜、胡萝卜、南瓜、韭黄、姜黄??)
白色对肺好,(花菜、蘑菇、藕、冬瓜、)紫色对肾脏有好处。

(洋葱、茄子、紫菜??)
(4)、小结:孩子们,这些菜的形状、颜色、营养成分一样吗?吃的部分一样吗?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不同的蔬菜有
不同的营养,小朋友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种营养,所以
不挑食的孩子才会更健康的。

(5)、分类:这么多蔬菜乱七八糟的放在一起,客人们来参观好看吗?我们帮它们分分类吧!
(6)、幼儿分类
第一组:根第二组:茎第三组:叶第四组:花第五组:果实第六组:食用菌第七组:芽类
师:现在好多了,客人来参观就非常清楚了,一看就知道哪些蔬菜
是吃根的,哪些蔬菜是吃果实的??
5、蔬菜餐厅
(1)、师:参观完蔬菜超市,我们最后到生态餐厅去看看。

蔬菜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凤凰)这是什么?它象什么?
用什么做出来的?出示蔬菜制品——引导孩子观察
蔬菜拼盘:这里面有什么?一定很好吃!
果蔬片:它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待会尝尝看。

果蔬汁: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猜一猜会是什么味道?有营养吗?(2)、师:这么多好吃的,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蔬菜的吃法还真多!你想吃吗?那我们买下来。

到活动室里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再想一想蔬菜还能做成什么?
牙齿上的洞洞
活动目标: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能说出龋齿三种以上的危害;
2、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动画片《聪聪王子牙防历险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引出情景表演;牙宝宝在哭,原来是他的小主人喜
欢吃甜食,又不刷牙,时间长了,细菌在牙宝宝的身上钻了几个洞洞。

二、寻找龋齿产生的原因
1、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然后漱口,观察干净的水有了什么变化?(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出示图片
2、“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出示图片)如
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出示图片)
3、“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鸡蛋壳,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感觉怎样?(硬硬的)再看看杯子里是什么?那是我们前两天浸在醋里的
鸡蛋壳,看看现在怎样了?
4、讨论: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
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师小结蛀牙的原因。

三、龋齿有哪些危害?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
四、游戏“保护牙齿有佳佳” 。

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目标
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知道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在抢答的活动中,区分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种类。

3、乐意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绿色食品,并参与绿色食品游戏赛。

活动准备
1、一些和饮食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1)教师:你喜欢吃什么食品?为什么?
2)教师将幼儿说的各类食品一一贴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画在黑板上,
并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了解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观察画面,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啦?他们为什么会生病?例如:观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他会拉肚子?(吃蔬果不
清洗,也没有洗手。

)??观察一名肥胖儿童:他为什么会这么胖?(他吃的东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吃多了??)
3、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吃什么食品比较好?什么样的食品要少吃,为什么?
4、请幼儿在纸上记录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师请幼儿谈论自己
记录的结果,并将
【篇三: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案《解绳结》】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晨锻常有跳绳的幼儿拿到一根打了结的
绳子,解了一会儿没解开就放弃了;平时玩自选游戏比如下棋时,
有的小朋友也没有坚持下完一局就被其他玩具吸引了。

大班幼儿即
将升入小学,专注做事的能力急需提高,自控能力对于他们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以解绳结为切入点,解绳结是一个细活儿,需要幼儿
控制自己足够专心和耐心,给幼儿任务和动机,结合幼儿心理发展
特点,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提升幼儿的自控
能力。

【目标预设】
1、能专心坚持完成任务。

(重点)
2、尝试控制自己不耐烦的情绪,排除外界干扰。

(难点)
3、感受坚持专心完成任务的自豪与喜悦。

【设计理念】
解绳结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件常见的小事,却拥有大作用——锻炼自
控能力。

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社
会适应能力更强。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坚持和自制:坚持是克服困难
并出现持久行为的倾向,自制是通过抑制某些欲望而控制冲动的能力,都需要幼儿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以符合外界的
要求。

《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学会调控情绪。

”让幼儿“知道引起
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

”本次活动便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自我评价和自我
反省,从而实现自控能力的自我提升。

【设计思路】
本活动由故事引入,创造情境为幼儿操作提供动机。

之后层层递进:从第一次在干扰下坚持解绳结,录像讨论;到第二次总结经验尝试
排除干扰专心解绳结,录像对比;到第三次挑战更多绳结,脱离录
像,自我监管。

幼儿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和纠错能力,也体验到了专心坚持完成任务的自豪和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3根彩带(第一、二根彩带每根上打好6个较紧的结,第三根彩带打好10个较紧的结)、动画片、摄像工具、多媒体
经验准备:幼儿会解绳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给出任务
师:有位老奶奶是卖彩带的,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生意也很好。

可是有一天她出门买菜,回来发现所有的彩带都被家里那只调皮的
猫玩儿的打结了,这还怎么卖得出去啊,你们能不能帮帮她,解开
这些结呢?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给出任务,幼儿有了自主操作的动机。

二、幼儿尝试解完一根彩带上的所有绳结
1、幼儿解绳结,教师播放动画片,并摄像记录
师:解完的小朋友挥动你的彩带我就知道了。

2、播放录像,幼儿讨论。

师:有的小朋友虽然解的慢,但是6个绳结他坚持解完了。

师:(播放录像)你觉得你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够好?你
为什么会这么做?下次你会怎么做?
3、教师总结
师:要记得自己的任务,有始有终,坚持做完。

还要认真专心地做,不要被别的事情影响而分了心。

(设计意图:1、动画片是干扰因素,也是奖励,暗示幼儿完成任务
才可以得到奖励。

2、摄像便于幼儿自我评价,对比他人后也有动力
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纠错。

3、幼儿自主讨论也使幼儿相互汲取经验,解决问题,明白坚持专心才能完成任务。


三、幼儿再次尝试排除干扰完成解绳结的任务
1、幼儿解第二根彩带的绳结,教师播放动画片,并摄像记录
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解完所有的绳结挥一挥彩带让我知道,就可
以看动画片等待别的小朋友了,这次你会不会被动画片影响啦?
2、播放录像,幼儿讨论。

师:(播放录像)你觉得自己这一次哪里进步了?
师:觉得自己进步了的小朋友一起挥一挥你的彩带欢呼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