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参考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解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教育质量、改善教育
行为为直接目的,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的
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
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父母对孩子的看法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
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
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父母的人才观a:父母的人才观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成为人才的价值取向,即父母
对什么是人才、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解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是指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时常用的方法和形式。

它总结了家长各种教
育行为的特点,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6.家庭精神环境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
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短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的主要方面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是指儿
童在学龄前阶段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他们一生中最基本、最基本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
童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1)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先天条件;(2)为儿童的身体发育
奠定基础;(3)启发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孩子适应他们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

父母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和
社会资源,对孩子产生全面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在物质、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健
康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

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

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
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4.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
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2)游戏活动法;(3)实际操作方法;(4)环境熏蒸;(5)赏识与鼓励法;(6)示范法;(7)提示提醒方法。

儿童
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指导;(2)社区指导;(3)政府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媒的指导。

5.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
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
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
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
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幼儿时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如何看待与子女的关系是其家庭教
育的根源,它决定着父母的家庭教育动机,影响着父母的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的。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专制家长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
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溺爱型。

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
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
珠子,用爱的方式过度教育。

(3)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的父母通常是由于其他类型
的教育失败,或
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

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党。

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

这类父母对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

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三、讨论话题:根据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阐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
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

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
指导鼓励孩子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时间、空间和材料上提供支持,鼓励同龄人玩
游戏,家长也应该抽出时间参与孩子们的游戏;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家务和自
助练习,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在营造家庭环境方面,为孩子准备
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注意使用音乐、艺术品和自然物品美化家庭
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自主和自由,注意父母的模范作用;在欣
赏和鼓励孩子时,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欣赏应该与孩子的具体行为和进步有关。

他们应该
掌握孩子们的赞扬和鼓励程度。

表扬孩子不应该太频繁。

激励方式应以精神激励为主,少
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影响孩子的思想,启发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
保护孩子的自尊。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2一、概念阐释1.亲子游戏
答:亲子游戏是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基于亲子情感进行的活动。

它是婴儿出生后头两
年的主要游戏形式。

2.特殊儿童
答: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
的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

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
障碍的儿童。

总的来说,这些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须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

3.孤独症
答:自闭症儿童,也称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通常发生在3岁之前。

它是一种终身的、固定的、严重的综合性精神发育障碍。

”4.超常儿童
答:智力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
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5.弱智儿童
答:智力落后儿童,又叫弱智儿童、智障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和活动能力
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水平,并表现出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6.身体残疾儿童
答:肢体残疾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
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儿童有些事先天的肢体不全,有些是由于后天的
原因造成的。

7.视力残疾儿童a:视力残疾儿童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视力丧失或视力减退,难以从
事普通人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

8.听力残疾儿童
答: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
清周伟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二、简答题1.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
答: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包括托儿所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

托儿所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包括:(1)要发展小儿的
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
正常发展。

(2)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模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发展孩子们的智力,获得简单的知识。

(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4)我们应该在饮食、睡眠、衣着、洗涤和与他人交流等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文明
卫生习惯和美丽观念。

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
(1)保护婴儿的生命安全,保障婴儿的基本生存需要,发展婴儿的基本动作和多种
感官,增强婴儿的体质和抵抗力,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引导婴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卫生习惯
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

(2)萌芽婴儿智力,培养婴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婴儿的感觉、直觉和初
步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理解,培养有益的兴趣。

(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
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

(4)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感知和兴趣,培养幼儿的基本艺术素养。

2.0-3岁儿童的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由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食用多种事物;
(2)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分别为婴幼儿加工制作膳食;(3)吃得健康安全;
(4)每日饮足量的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3.简要描述0-3岁儿童情绪萌发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答:(1)营造关心、接受和尊重的心理环境;(2)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丰富生活内容;(3)引导婴儿学会表达和发泄他们的不良情绪。

4.简要描述4-5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身体发展:
(1)生理上进一步成熟;
(2)增加运动灵活性和稳定性。

心理发展:
(1)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2)认知活动的有意发展;(3)提高社会交往水平;
(4)词汇量增长迅速,句子复杂程度提高;(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发生。

5.简述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任务答:(1)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自理能力;(3)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我护理尝试;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6.如何对家庭中3-6岁的儿童进行安全的自我保健教育?答:(1)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2)将安全知识渗透到生活中;(3)利用奇迹进行安全教育。

7.试着描述5-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答:(1)抽象思维开始萌芽;(2)渴望学习、询问和使用你的大脑;
(3)思维、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强;(4)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5)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8.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答:(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