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意境空灵的典范。如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国画也很讲究气韵。气韵是画的神,也 就是艺术意蕴。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 也,是天地间之真气。故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 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 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清·唐岱 《绘事微言》)
总之,对于艺术作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它 的艺术语言,此后才开始进入艺术作品的形象和 意蕴。
从艺术分析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可分为内容 和形式;从艺术感知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又可分 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这正符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注 疏》里谈到的言、象、意的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 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由此 形成了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比如,绘画语言是色彩与线条,音乐语言是 旋律、和声、节奏,舞蹈语言是身体造型、动作、 表情和节奏,电影语言是画面、声音、蒙太奇和 长镜头,戏剧语言是动作、对白,文学语言是文 字。
无论鉴赏哪一门艺术,都须从艺术语言入手。
以电影《黄土地》为例,凝滞不动的高原、 高亢悲怆的民歌、欢腾喧闹的腰鼓和缓缓的黄河 水、漫漫的黄土地——电影语言造成强烈的美学 冲击。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也就是 说,艺术不是靠讲道理或逻辑证明的方式征服观 众,而是以艺术形象的魅力感染观众。成功的艺 术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
自古至今,艺术家们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艺术 形象,如乐山大佛、抓髻娃娃、浮士德、哈姆雷 特、安娜、贾宝玉、堂·吉诃德、阿Q、日瓦戈等 等,这些凝聚了人类心灵之光的艺术形象,记录 着人类的精神历程,一起构筑起文明的美学丰碑。
影片中运用了11段闪回,主要是回忆、梦 幻、自由联想,造成了影片扑朔迷离的美学风 格。电影界公认《八个半》内涵丰富,对于影 片作出了多种阐释。但是,谁也无法确切地阐 明影片的艺术意蕴。
作为一种形而上美学意味,艺术意蕴象征了 艺术作品的高度。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艺术 意蕴,或都能达到同等的丰富性与深厚度。许多 作品仅仅停留在艺术语言或艺术形象的层次,艺 术意蕴缺席或匮乏,导致艺术作品浅陋粗俗、生 命短暂。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艺术意蕴。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 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 精神。”
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也都极为重视艺术作品 的艺术意蕴。古典诗学特别看重诗歌的韵味,如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韵外之致”、“味 外之旨”等。
对于我们曾经激赏的艺术品,回忆起来的大 多是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艺术作品的魅 力。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也是细节。
《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自从它的诞生 直到今天,人们仍旧在争论,揭示了封建家族 的没落,歌颂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哀叹王朝 的衰败,参破世间的滚滚红尘等等。这无从定 论,也无需定论,因为这恰恰是《红楼梦》伟 大之所在。
3、细节
细节是艺术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动作、生活场 景与情境的精确描绘,它是完成艺术表达的重要 手段。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通过富于包孕性细节揭 示艺术的内蕴。
张旭是盛唐两大草书大家之一,他的字已经 超乎潇洒,自信且达观,傲然于世。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美 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艺术意蕴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诗 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等句子,穿越千年时间隧道还葆有艺术 魅力,就在于它们不仅描绘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还蕴涵了丰富的艺术意蕴。
以苏联导演杜甫仁科的电影《土地》为例, 它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创建的艰难过 程,以共青团员瓦西里为代表的农民同以霍马 为代表的富农进行了坚定的斗争。政治斗争、 人和自然的相遇、乌克兰草原构成了作品的题 材、主题和细节;同时,艺术家对事件的态度、 对草原自然生活的情感与思考也是影片的重要 内容。
从语言的性质和功用上区分,艺术语言是感 性的、审美的,科学语言是理性的、实用的。
艺术语言拥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包含着主观 情感和美学倾向,它的功能不是说明,而是表现; 科学语言一般是用理性的抽象语言来说明一件事 情,表述是客观的,不夹杂主观情感,它的功能 是说明,而不是表现。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 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形象 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2、主题
主题也叫主旨、中心思想,它是艺术作品中 蕴藏的主要思想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这里所谓的思想内涵并不是现成的思想,而 是艺术家对社会自然生活的独立思考。任何艺术 作品都有主题,但主题不一定就是一种明确的思 想,它来自于艺术家对题材的深刻体验与独到思 考,隐迹于艺术作品的形象之中。
艺术作品中的主题可能是一种思想,也可 能是一种意趣、一种情感经验、一种美学发现以 及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玄思妙想、佛理禅趣等 等。艺术作品的主题同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采。
艺术主题往往不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有 些艺术主题可能只是一种思想,也可能是一种意 趣,一种情感经验,一种美学发现以及各种各样 的人生感悟、玄思妙想、佛理禅趣等等。
艺术主题的丰富性与深厚度是伟大作品的 条件。
丰富性是指艺术作品的主题不仅仅是平面 表述,而是立体阐释,是对生活多方位思考的广 度。伟大的作品往往同时蕴涵着多重主题,构成 复式结构或立体交响。深厚度是指艺术主题在对 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上所达到的高度。艺术 主题的丰富性与深厚度往往是融汇在一起的。
艺术语言是用来完成艺术形象的。艺术语言 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 《黄土地》的电影语言恰好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意 蕴相吻合,它成功地塑造了黄土地上陕北老汉形 象。这样的电影语言当然是成功的。
电影语言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革命性变迁。 20年代,这位“伟大的哑巴”开口了,1927年美 国的《爵士歌王》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1935年,马摩里安的五彩片《浮华世界》是电影 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此后,摄影机与胶片不断 进步,立体声、宽银幕等相继出现。至90年代, 电脑技术进入电影语言,如《阿甘正传》、《侏 罗纪公园》、《狮子王》等。
影片里的大雨、辉煌的向日葵、乌云低垂的 草原、累累的苹果都已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而 是寄寓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一种隐喻。
1、题材
题材是呈现在艺术作品里的社会自然生活。 它来自于客观世界,又融入了艺术家的主体精 神,是艺术主题的载体。题材来自丰富的生活 素材,但又是经过艺术家提炼加工的。
题材对艺术作品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艺术 作品的题材,人们把艺术作品分为山水诗、风 景画、历史剧、言情片等等。
“《黄土地》的青年创作者对视听因素的使用 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把电影表现手段当作语言 符号系统来使用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不仅扮演 人物的演员在说话,画面中的一切视觉因素和听 觉因素都在‘说话’,在传达信息……影片的视 听语言向我们道出了这片土地具有地域性(陕 北),又具有历史性(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还 具有社会性(愚昧落后)。”(周传基)
如图,元代郭畀的《雪竹图卷》描绘了雪中 的竹子挺拔傲立,真所谓藻雪精神,冰清玉洁。 其中所包涵的艺术意蕴尽在不言之中。
对于艺术作品里的艺术意蕴,观众只能以心 灵去感悟,去接近,但永远不会也不可能穿透。 艺术意蕴往往具有模糊性,不容易用一个明确的 概念来规范、限制,即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 式”中的“意味”。
对于一些艺术巨作,它们的艺术意蕴就更难 以把握。
如费里尼的《八个半》描写了电影导演古 伊多的心灵混乱与苦闷:一是创作上的神思枯 竭,一是情欲和道德的冲突。他正在准备拍摄 一部反映地球末日的科幻片,但不知道怎么拍; 同时,他在妻子、情人和梦幻少女之间尴尬、 懊悔、追求,梦想自己像苏丹王一样回翔于后 宫佳丽之中。
艺术主题和艺术家的人生经验、美学趣味、 生活际遇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括的,因 为它具有模糊性与形而上的美学品质。有些艺术 情境必须靠感悟,有些艺术主题需要用心灵乃至 一生的经验去接近、去体味。
请听一段音乐,试着概括出它的主题。
艺术意蕴是艺术魅力的源泉,是优秀艺术作 品的标志。只有富于艺术意蕴的作品才具有永恒 价值。
第五讲 艺术作品的构成
关于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不同流派有不同 的看法。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可分为内容和形式 两部分,这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要元素。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作品的题材、主 题、细节、情节、情感等要素的总和。它是审美 主客体的统一,是社会、自然生活与艺术家审美 情感的融汇。
艺术语言也有创生、发展与衰落、更新的过 程。因此,艺术革新往往从艺术语言入手。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印象派绘画、邓肯的表 现派舞蹈、未来主义的诗歌等新的艺术流派都是 通过艺术语言的更新进行艺术变革。最有说服力 的证明就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文言到白话的转 变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体系。
有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
如米勒的作品大多反映农民的生活,而同时 期的其他画家却大部分专注于王公贵族。这本身 就表明了米勒的情感态度。同样,中国现代艺术 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过去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的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后来才出现了工农 兵形象。这种题材选择就透露出明确的政治态度 和阶级情感。
王弼阐述的“言、象、意”的关系,也正是 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者 之间的关系。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语言 的目的,又是艺术意蕴的载体。观众接受艺术作 品,从艺术语言开始。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 介。所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完成的, 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
当然,主题并不决定于题材,而是关键取决 于艺术家的态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有关宋代农民起义的两 本针锋相对的小说《水浒传》与《荡寇志》。前 者以为宋江起义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后者认 为起义就是造反,造反就是暴徒,暴徒就应该砍 头。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固然重要,更重要 的却是艺术家的态度和思考。
视听形象是指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的 艺术形象,如电影、戏剧和舞蹈。它们既存在于 空间中,又存在于时间里。观众需要调动眼睛和 耳朵一起感知艺术作品,在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 延展中重塑艺术形象。
比较《莱斯标克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两幅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艺术形象是人类精神探索的结晶,一个时代 的艺术形象总是带有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精神和 文化气氛。中国艺术在漫长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 特的形象,如书法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 富。
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通过视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绘画、雕塑、建筑等。它们大多存在于二维空间 或三维空间中,可以用眼睛观看。
听觉形象是指通过听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音乐等。听众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来重塑听觉形 象,带有浓郁的主观特色,难于作出明确的意义 判断。
自古至今艺术家们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艺术形象如乐山大佛抓髻娃娃浮士德哈姆雷特安娜贾宝玉堂吉诃德阿q日瓦戈等等这些凝聚了人类心灵之光的艺术形象记录着人类的精神历程一起构筑起文明的美学丰碑
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什么? 对于音乐,首先感知的是音响;对于电影,首先 感知的是音响和画面的运动;对于建筑,首先感 知的是造型和色彩。
请看三幅作品:张旭《古诗四帖》,王羲之 《兰亭序》,弘一法师《华严经句》。思考它们 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有何异同。
书法塑造的是一种主体形象、情感形象。 弘一法师的字力求销形,但却表现出真正的 潇洒,不计得失、不为物欲所动,透露出远离尘 世的空旷高洁。
王羲之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他的字亲切而不 随俗,智慧而放达,虽然看穿了万物但又不愿意 放弃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