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第二课时间(教案)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竹节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能够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抓重点句子,文段品读,体会竹节人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如何从句段品读中感受到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
二、完成任务2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进行品读分析。
(3)汇报交流
预设1:第3、4自然段写了制作之乐。
预设2:第8—23自然段写了玩耍之乐。
(4)重点品读:17—19自然段,竹节人打斗场面。
利用20—21自然段,讲讲侧面描写。
三、完成任务3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①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讲好一个故事要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
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2.感受文中的神态描写
(1)教师提出要求:再次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和“我”心情的词语。
老师前后
“我”的心情
神态变化
老师没收玩具
时
老师玩玩具时
4.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
5.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预设:“我们”上课贪玩竹节人,老师非常生气,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我们”很沮丧。
下课后,“我们”希望能在老师的窗外找到竹节人,却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虽说最后两手空空悄然离开,但是“我们”的心情已经释然了。
四、课堂小结
1.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的乐趣、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三方面的记叙,通过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体现了竹节人给“我”带来的乐趣,表现了儿童的喜悦和老师的童心未泯。
五、总结阅读方法
板书这节课主要运用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朗读、默读、浏览、细读、边读边悟、结合生活体验读等,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相关的语段,迅速地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阅读的目的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
写玩具制作指南 3—7 提取关键信息
玩法 8—9 关键词
分享乐趣 3—29 细读、朗读
讲故事 20—29 起因、经过、结果
六、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