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在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石燕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在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堵管的发生、转运的安全、针形的选择、连接的正确性等安全相关事件进行评价.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无通道、24G留置针、液体不通畅、部位选择不正确以及通道连接不规范等情况发生比率(4.00%,4.00%,6.00%,20.00%,2.00%)均低于实施前(20.00%,56.00%,28.00%,40.00%,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提高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08
【总页数】3页(P137-139)
【关键词】PDCA循环法;安全管理;静脉输液
【作者】石燕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新疆克拉玛依83409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PDCA循环是一种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循环过程。

包括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的循环过程[1]。

静脉输液是对患者进行治疗选择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2]。

手术患者受术前麻
醉的影响及术中治疗、肿瘤药物的使用,血流动力学可发生急剧改变,导致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要使介入手术安全的完成,就应具有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但是我院介入手术室作为全院介入手术的公共平台,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每台手术仅有1名护士巡回配合手术,而且患者转移多由护工独立完成,术前静脉通道
的建立绝大多数在临床科室完成,存在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

因此,对患者进行输液管理非常重要,我科针对目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2016年4—6月,运用PDCA循环加强介入手术室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行择期局麻介入手术的成人患者为调查对象。

将2016年1—3月的50例患
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6年4—6月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15~86岁,平均(54.2±9.6)岁。

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24~79岁,平均(47.6±10.3)岁。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要求对静脉输液进行管理,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方法
如下。

1.2.1 计划(P)(1)现状调查:留置针留置期间常见管理问题。

①无静脉通道;
②静脉通道建在右侧肢体或建立在关节位置;③留置针型号太小,液体输入不通畅;
④一个肝素帽插有多个头皮针;⑤护士在转运患者时将液体关掉,直接放在患者身体上或平车上,致通道堵塞;⑥手术结束时,手术室护士未取延长管,造成回血堵塞管道。

(2)设定目标: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介入手术室的特殊性和输液患者的实际情况,经全体护士会议讨论决定,部位穿刺错误率有40%,降至30%。

1.2.2 实施(D)(1)加强培训:由护士长或负责人组织术中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查房,并且制定详细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规范。

组织护工学习在转运过程中保证
液体通道安全的重要性;(2)具体细则:①血管的选则: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弹性好、粗直、避开关部位的血管,避免在有感染、静脉炎、渗漏、血肿的血管穿刺。

②留置针的管理:选择18G留置针,一个肝素帽上不能插多个头皮针。

③对中央
运输进行管理,要求中央运输不能随意把液体关掉放在患者的身体上或者平车上。

④输液管道的管理:手术结束后取掉患者的静脉延长管和三通。

⑤封管:输液完毕后不得直接取掉输液器,应进行封管,先用5~1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再用含10~100 U/ml的肝素钠盐水3~5 ml进行正压式封管[3],可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3)加强临床科室沟通:介入手术室护士长或负责人负责与临床科室护士长沟通,制定术前患者输液准备的具体规范和要求,术前严格按要求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组织病房护士到介入手术室参观,了解介入手术的过程,掌握术前规范建立静脉通道的意义和重要性。

与中央运输组长沟通,制定转运过程中液体的管理细则。

1.2.3 检查(C)每天由介入手术室护士长或负责人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关
于术前静脉通道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病房护士长,及时进行沟通改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保证患者输液安全[4]。

1.2.4 处理(A)介入手术室护士每日对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查房,对当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将成功的管理方法作为今后的实施标准[5],将未解决的问题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确保介入
手术室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静脉输液管理后总体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无通道、24G留置针、液体不通畅、部位选择不正确以及通
道连接不规范等情况发生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病房护士建立静脉通道时发生表1中常见错误,与病房护士对介入手术室DSA机结构不了解有关。

病房护士在选择建立留置针时,依照工作的习惯性[6],未考虑
病情、介入手术室特殊性和工作效率等因素。

因此而造成患者的痛苦,增加介入手术室工作量,影响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介入手术室术中应加强通道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当静脉输液的管道被手术铺巾遮挡或术者身体依靠,不能直接观察穿刺部位,极易造成无效的静脉通道。

通过三通反复加药及患者活动对输液管道的牵拉,都可造成输液管接头与留置针分离。

留置针移位,甚至导致留置针脱出血管外[7],造成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外渗,不能有
效地进入患者体内。

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后,病房护士能更加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介入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则留置针及穿刺部位。

避免了患者在介入手术室进行再次穿刺的痛苦,既减少了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又保证了患者手术安全[8-9],提高
了患者的满意度。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病房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了解患者近期没有介入手术,正确的建立静脉通道。

介入手术室护士术中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疼痛、肿胀,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早处理,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及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运用PDAC循环对介入手术室输液安全进行管理,通过介入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
士的有效沟通,针对介入手术室的特殊性,对患者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部位,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献】
[1] 孙树英. 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256-3257.
[2] 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等.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
床护理,2013,12(11):54-56.
[3] 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
管理杂志,2013,13(1):38-39.
[4] 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5] 陈妙霞,张俊娥,王雪华,等.应用PDCA循环改进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探讨[J].中国
护理管理,2012,12(2):76-78.
[6] 叶荣荣.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133-1135.
[7] 苏秦.探讨护士静脉输液中的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9):6230.
[8] 李广波,王存民,戚岳俊.静脉输液安全风险防范讨论[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139-141.
[9] 林英,陈慧真,魏凤琴.急诊科实施预防性护理对急诊输液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28-2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