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设计-薰衣草挥发油的提取与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薰衣草全草中提取精油,经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分离鉴定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出50个组分,鉴定了芳樟醇(32.2%)、乙酸芳樟酯(35.01%)、薰衣草醇(4.5%)、乙酸薰衣草酯(8.22%)等28种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颇具发展潜力的提取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短时高效、清洁环保、质量优等优势。

关键词:微波; 水蒸气蒸馏; 薰衣草; 精油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薰衣草系屑形科,植物狭叶薰衣草的地上部分,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的属性,所含的精油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各个行业。

植物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等。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颇具发展潜力的提取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短时高效、清洁环保、质量优等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CO2)常应用在天然香味物、调味品和天然色素的提取上,其中精油提取占据主导地位。

薰衣草油还具有安神助眠、缓和情绪,能缓解经痛及月经前的紧张情绪,还可促进细胞再生,平衡皮脂分泌,修复灼伤与晒伤,抗感染,改善各种皮肤病症状等而被用于医药行业.
从薰衣草提取精油的主要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和现代的CO2超临界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是批量生产薰衣草油的主要方法,一般认为水蒸气蒸馏法的产品品质较好,但出油率不高(一般为0.8~1.0%),而且能耗较大;溶剂浸提法的出油率虽高但需要大量的溶剂而且分离较麻烦;而CO2超临界萃取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一般实验室难以进行。

本实验以降低能耗,提高出油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薰衣草全草中提取精油.其方法便捷,对提取的薰衣草挥发油产品进行GC一MS分析,产品有效成分更丰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更高,适于分析研究。

1.2仪器与试剂
微波反应器,挥发油提取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液漏斗,圆底烧瓶;薰衣草,石油醚(分析纯),氯化钠(分析纯)。

1.3 实验操作
1.3.1 薰衣草挥发油的提取
准确称量50g薰衣草粉末,装人1L圆底烧瓶中,加人650mL饱和食盐水,浸泡2h,置于微波反应器中,在挥发油提取器中加人5mL石油醚。

然后微波加热2h,设定温度105℃左右,至回流速度为每秒1到2滴。

蒸馏至溜出液不再浑浊为止,收集溜出液,得淡黄色透明液体。

1.3.2 薰衣草挥发油的定性鉴定
①测定了产品的折射率,并与文献值对比。

②挥发性试验将少许挥发油蘸于滤纸上,挥动纸片,观察油迹不能挥散而消失(一般与油脂相比较)。

1.3.3 薰衣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
色谱柱:DB-1,30 m×0.25 mm;柱温:45℃(保持1 min),3℃/min升温至180℃(保持10 min),再5℃/min升温至22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不分流;载气:氦气;流速:1.0mL/min;检测器:FID;进样量:0.8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薰衣草精油的测定
通过气相色谱可分离出50 个组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各组分经NIST 库检索,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总出峰面积的96.48%,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32.2%)、乙酸芳樟酯(35.01%)、乙酸薰衣草酯(8.22%)和薰衣草醇(约4.5%),这四种化合物总含量占84.93%,其余多为烯烃、醇和酯类化合物。

解成喜等人[5]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再用GC-MS 分析鉴定精油成分,共鉴定出21 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55%,而本实验鉴定出28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48%,可见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其化学成分保留更完全。

表1列举了薰衣草精油中所含一些化合物及其百分含量(%)。

2.2 出油率及其影响因素
本次实验干薰衣草50g,蒸馏时间为2h,所得精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出油率为0.87%,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当,具有短时高效、清洁环保、质量优等优势因而降低了能耗。

3 结语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薰衣草全草中提取精油,出油率为0.87%,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32.2%)、乙酸芳樟酯(35.01%)、乙酸薰衣草酯(8.22%)和薰衣草醇(4.5%),总含量达到79.93%。

该装置由于能保持水蒸气畅通而免除了加热并缩短了蒸馏时间,从而降低了能耗,同时减少了因蒸馏时间过长而可能造成某些成分的水解或热解,保持了精油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金建忠薰衣草挥发性组分的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6,8(4);8-10.
[2] 王新玲,热娜薰衣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 华西药学杂志,2010,25(3)∶361-262.
[3] 吴霞,刘净薰衣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821-823.
[4] 解成喜崔晓明.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294-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