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例题中在公园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景点或建筑物的位置。

这道例题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促进知识与经验的迁移,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使用数对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教学中及时引起学生注意并组织思考、讨论,能更好地理解数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能够明确列行的
概念,能够用正确的格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做题的正确率在90%以上。

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时中书写格式上出现错误,有的没写小括号,有的在列和行之间没有用逗号隔开,目前还没有发现列和行颠倒位置的现象。

但也有几名学生敷衍了事缺少学习数学的热情,缺乏主动性,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主要从学生自身的自主意识入手,一旦他自己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了,相信他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逐步加深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1、出示幻灯片2(如下图所示)请学生以口答的形式用数对表示图中A、B、C、D的位置。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觉得很方便。

如果在一张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又怎样来表示呢?
1、教学例2。

(1)幻灯片3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示意图。

教师小结:标得准确,但是由于景点在顶点上,不在方格中,无法将位置说清。

(2)幻灯片4出示正确的方格图。

提问:方格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什么不同?方格中的0表示什么?教师及时小结:列与行的数序都从0开始,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同时也指示了列从左往右,行从上往下;第几列和第几行都直接用数标在横轴和纵轴上。

说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还有儿童乐园的位置?(4)观察比较。

平面图上儿童乐园和书报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有什么共同点,表示什么意思?大门和书报亭用数对表示时的“3”意思一样吗?这说明什么呢?(5)猜景点游戏。

要求任选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教师也参与到活动中(6)小明家的位置在(3,8),他
要去地方位置在(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一、二题
指导完成练习三第4题。

第(1)(2)小题
学生通过观察口头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尝试在方格纸1上标行与列,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汇报。

并集体讨论:你们认为这种标法可行吗?
学生观察,回答发现。

反馈时出示景点的数对位置,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书报亭的位置(2,3)大门的位置(3,1)儿童乐园的位置(2,6)。

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

同桌猜一猜景点的名称;同桌学生可交换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路线。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小组讨论第(3)(4)小题。

通过复习,为新课做好铺垫加深学生对行与列的认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数对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将数对的知识与平面图形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1)数对中的两个数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2)数对中有一个数相同,表示的位置则在同一列或同一行;(3)数对中只有一个数是确定的,只能确定物体或点的位置在某一行或某一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