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考点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考
点专题训练
单选题
1、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周一良、吴于廑认为:“15世纪中叶奧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传统商路。

”而雷海宗则认为:“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上述现象说明
A.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
B.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比较符合事实
C.两种解释均背离了历史真实
D.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史学界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两种对立观点说明,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D项正确;仅有一个历史问题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不能说明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更符合事实,B项错误;在没有材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武断地将两种解释一并否定,C项错误。

2、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了5倍,本国的产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占优势。

这将导致西班牙
A.加紧向外开辟新航路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C.国内工商业发展缓慢D.丧失大量海外殖民地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导致本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这会阻碍产品的销售,不利于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所以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新航路已开辟,所以A错误;根据材料“本国的产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占优势”可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属于材料的影响,所以B错误;西班牙丧失大量海外殖民地与材料无关,所以D错误。

3、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排除AC两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故选B项。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中出现了“两个大陆的相遇”“两个世界的汇合”“两个文明的汇合”等这类说法,并以此来取代“地理大发现”。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B.研究者因好恶不同而形成差异
C.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
答案:A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因此史学界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认识更多的从交流、交融等角度分析,这说明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A项正确;学者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不是好恶导致,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史料的真伪会影响历史评价的准确,因此详实史料并不一定会得出正确的历史评价,排除D项。

故选A项。

5、拉丁美洲有很多地名以耶稣(San-)和圣母玛利亚(Santa-)为名,如圣地亚哥San Diego)阿根廷的城镇圣萨尔瓦多(San aslvador),巴拉圭的城镇圣玛利亚(Santa Maria)等。

这表明
A.天主教在全球范围传播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影响了美洲的风俗文化
C.生产力水平低限制本土宗教发展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宗教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区大力传播天主教,导致了这类地名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天主教在全球范围传播由此开始,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说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影响,而资本原始积累是对欧洲而言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6、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

你认为人口的激增的原因,可主要归于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B.新航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D.海上航线的开辟使交通更加发展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交通发展无关,排除BCD。

故选A项。

7、如图反映的是近代某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
A.促进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B.促使欧洲白银大量外流
C.为欧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即欧洲殖民者携带手工业品或武器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挑起非洲的部落战争并用手中的武器或手工业品换取战俘,或者亲自用手中的武器掠取黑奴,然后把黑奴贩卖到美洲的过程,最后把美洲的物产运回欧洲销售,其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 项正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为美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故选A项。

8、“我向我们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

”哥伦布的这句话反映了他的远洋航行
A.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B.扩大了教会的影响
C.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D.得到了于王室的支持
答案:D
解析:
材料“我向我们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体现的是王室对哥伦布航海的支持,D正确;材料与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教会影响及推动造船业的发展无关,ABC排除。

故选D。

9、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开始进行远洋探索,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B.《马可波罗行记》的诱惑
C.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D.宣传宗教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故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C项正确;奥
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直接原因,排除A项;《马可波罗行记》的诱惑是内在动力,排除B项;宣传宗教是宗教因素,排除D项。

故选C项。

10、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

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
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

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
全不同。

这一变化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
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欧洲中世纪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宗教所认知的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反映出人们世界观的变化,C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排除D项。

故选C项。

11、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

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

这一现象
A.表明荷兰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反映出商业革命的逐渐发展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得益于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欧洲新制作的地图中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进行了一一标注,说明当时的欧洲注重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根据“17世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商业革命逐渐发展,对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要求不断提升,B项正确;这一现象不能说明荷兰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现象是商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地圆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

故选B项。

12、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开始B.西方殖民入侵
C.资本原始积累加速D.防疫水平低下
答案:B
解析:
1492年开始,哥伦布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在美洲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与材料中“1492年时约有
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相符,B项正确;材料中“印第安人”锐减,是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
带来的疾病而死去,而非人口大流动,排除A项;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财富的集中是两回事,排除C项;防疫
水平低只是一个方面,忽视了被屠杀、奴役而死去,排除C项。

故选B项。

13、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御用医药无效。

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皇帝服用后疟疾速愈。

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康熙皇帝服用了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后疟疾速愈,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物种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影响,排除C项;朝贡贸易以政治
色彩为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14、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

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
处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伦敦城市人口大幅增长,故选D;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是
最主要原因,排除。

小提示:
15、马尼拉大帆船是指从1565年到1815年的250年中,西班牙的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

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上述现象有利于
A.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B.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市镇经济较快发展
C.确立菲律宾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D.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1565-1815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市镇经济的发展,故选B;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由分散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故排除A;菲律宾当时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并不具有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故排除C;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故排除D。

填空题
16、美洲物种的外传
国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答案:西班牙明朝明朝西班牙光绪 15 16
根据所学,玉米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甘薯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15世纪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17、其他航路的开辟目的:_____、______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__________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答案:英国荷兰大西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他航路的开辟目的:用过、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8、如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

与图中序号对应的是①。

故答案为①。

小提示:仔细看清图示,熟记四个航海家的成就。

19、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答案:好望角美洲环球
根据所学,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达·伽马1497年—1498年达·伽马绕
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麦哲伦的船队从大西洋出发
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0、商业革命:原因:____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答案:新航路
商业革命: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答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航海家主要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2、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____,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____。

(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4)推动了____。

(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答案:全球粮食产量人们的饮食习惯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
们的饮食习惯。

(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4)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23、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丰富人们____,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答案:食物种类
根据所学,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24、物种的交换
(1)原因: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_________的大交流。

(2)表现
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_______、_______、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_______、玉米、番茄、甘薯、_______、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3)影响: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________的品种源自美洲。

答案:动植物家畜家禽马铃薯花生 1/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25、原因: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________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________和新兴的________、
________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答案:海路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
食压力。

因此史学家在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玉米)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2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

西班牙人
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3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程度。

仅1545至1560年,经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了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

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
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4 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课中,教材的编写者们使用了以下的几个标题:①人口
迁移与物种交换大规模进行。

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③早期殖民扩张开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背景。

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且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大量白银的涌入,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从材料4中,任选一个标题,并结合教材内容,用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

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体。

早期殖民扩张。

大规模的移民(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玉米种植的适应性强与其世界性流动。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任意两点);价值:①改变了欧亚非大陆
的粮食生产结构,②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④成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
之首。

⑤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任意两点);
(2)变化: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

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物种交换与植物
大交流(任意两点给);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世界日益连成一体。

④人
口迁移与流动加快。

⑤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⑥西欧逐渐崛起,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任意三点);
(3)影响:①黄金热的癫狂状态,反映了上升时期西欧人的一种价值追求。

②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
使财富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

③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从传统迈入近代,西欧开始崛起。

⑤欧洲发生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旧制度逐渐解体、新制度日益发展起来,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任意三点);
(4)标题: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阐述:①三大贸易圈齐头并进,相继形成。

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

③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
贸易网络。

④出现了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⑤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
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任意三点);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
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体;早期殖民
扩张;根据材料“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的移民(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种植的适应性强与其世界性流动。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价值:根据材料“玉米最
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及所学知识可知,成为在中国大部分地
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变化:根据材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
销售。

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
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及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
强。

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等方面概括。

原因:根据材料内容及
所处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日益连成一体;人口迁移与
流动加快;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西欧逐渐崛起,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等方面分析原因。

(3)影响:根据材料“仅1545至1560年,经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了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

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
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及所学知识,可从黄金热的癫狂状态,反映了上升时期西欧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使财富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传统迈入
近代,西欧开始崛起;欧洲发生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得旧制度逐渐解体、新制度日益发展起来,社会转型
和近代化等方面分析。

(4)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4中,任选一个标题,并结合教材内容,用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

如选择标题:
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可知①三大贸易圈齐头
并进,相继形成。

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

③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贸易网络。

④出现了中日
之间的丝银贸易。

⑤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
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等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材料二哥伦
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
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
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
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