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贵州大学199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曹世新199940831213
指导教师许道云
摘要本设计主要针对人工管理的不科学性和不规范性而设计的。

其中除了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包括设备的入库出库、设备维修、设备固定资产、调配等管理。

而且该系统划分详细有很强的查询功能,能够根据你的需要而找出或打印出信息。

1、前言
1.1 编写目的
由于人工管理的成本高效率低且不规范容易出错的原因所以我们开发了这个设备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计算机对设备的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清楚具体的记录设备的所有相关信息以及能够简单快捷的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附件库存下限时自动提醒功能。

1. 2 背景
本系统是在多家大型企业包括工厂,医院等单位的要求下而进行开发的,在本小组的多次调研和分析下总结了20多条功能要求.今后可能继续开发如:医院的住院管理、医院门诊管理和企业人事管理、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系统。

1。

3 本开发小组人员:
孙林曹世新
1。

4本系统的基本说明
考虑到本系统的推广问题以及功能要求的需要,本系统采用dephi5。

0开发软件和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VER管理.根据目前管理员的水平和设备限制情况,本系统能在WINODOWS 98/me/2000/xp上使用。

开发完毕后用户将能得到本系统的用户手则,和测试报告,本小组保留开发方法的资料、产权和解释权.并且对使用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和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维护、升级的管理。

1.5 系统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建议奔腾3以上CPU 256内存WINDOWS 98/ME/2000/XP 操作系统打印机等配置。

在系统初始化后系统的操作将由该单位自己的管理员进行管理。

2、可行性分析
2.1功能要求
2。

1。

01、主设备购增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

1.02、主设备增值情况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1.03、附件购置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1。

04、设备入库批量处理功能。

2.1。

05、分期付款情况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

1。

06、进口设备购入有关资料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

1。

07、设备出库单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1.08、设备调配单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1.09、设备销减管理功能。

2。

1。

10、设备增值管理功能。

2.1.11、附件耗用管理功能。

2.1.12、库存盘亏处理功能。

2.1。

13、设备维修情况记录和维修费用管理功能。

2。

1。

14、设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登记管理功能。

2。

1.15、设备入出总帐检索查询和打印功能。

2。

1。

16、固定资产明细帐检索查询和打印功能。

2。

1.17、设备折旧汇总统计打印功能.
2。

1。

18、设备购置分类、检索查询、统计汇总打印功能.
2.1。

19、设备附件购置分类检索查询、统计汇总打印功能。

2.1。

20、卫生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报表总打印功能。

2。

.121、设备管理字典维护功能。

2。

1。

22、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2.1。

23、系统初始化管理功能。

2。

2 目标
2。

2。

1 采用此管理系统后能够减少管理员工从而减少费用.
2。

2.2 信息处理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2。

2.3 信息管理更加安全,完整。

2.2。

4 设备的管理集中而且有序。

2。

3 本系统预计开发时间为一个月,耗费少,遵守国家关于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发过程的一切费用先由本小组自行解决待系统完成后由使用单位按照合同收费。

而且本系统的兼容性好对设备配置要求不高(配置要求在1.5中)。

2。

4我们采用瀑布模型对本软件进行开发,本系统是B/S模式。

2。

5 通过多次调研我们发现现在的设备管理是通过人工登记表格后再由专人管理.所有过程都是人工。

使用本系统后只有设备的基本信息需要人工输入,并且一切操作都是有迹可查,并且本系统对用户进行了等级分划,分为管理员和查询者,管理员需要身份密码验证和本人工号,查询者不能对数据进行任何修改只能进行查询。

2。

5 由于采用SQL数据库再用QUERY进行调用数据库所以不会因为大量的数据访问而造成堵塞。

2.6 要求在使用的前三个月内必须人工管理同时进行。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需求分析
3.1数据流图
3。

2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且需要经过使用本软件的培训。

3.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
1、sbjbxx(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
Sbgr(购入信息数据库
附件数据库
调配数据库管理
设备维护数据库
设备修理数据库
设备固定资产数据库
设备出库管理数据库
4、概要设计
4.1 本系统分为设备基本信息,设备附件管理,设备入库,设备调拨,维修设备固定资产计算,设备出库几个模块.加上报表和数据字典的管理和打印功能。

4。

2
4.3 在使用中设备的信息录入是人工进行管理的这部分是无法取代的。

4。

4 现在由于条件个单位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设备机读卡功能不实现.
4.4故障补救:本系统会每日自动进行保存数据,以及随时可以打印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我们会立即进行改进或恢复系统。

5、详细设计
5.1根据程序现有的模块我将其结构设计图画出:
6.2各模块的功能说明
1功能说明
该模块主要是对设备的基本信息如:编号,日期,放置地点等的编辑记录管理.
程序单元名:sbjbxx(设备基本信息) 表名:sbjbxxk
2
注释:1。

设备购入日期第9到第11位为购入设备当日设备的批号,后四位为该设备在同批设备中的编号。

2、设备现价为设备现在实际残值。

3、付款方式是包含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以及受赠送等方式。

4、备注是关于该设备的大事记录如:维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调配记录等。

5、设备完好性包括:设备严重故障(机器不能使用)、设备一般故障(能使用但是有异常)和正常三级.
二、设备购入信息管理
1功能说明: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设备进厂时的基本信息如:供应商,生产厂家,合同等等。

程序单元名:sbgr(设备购入基本信息) 表名:sbgrxxk
2
注释:
1 供应商编号是唯一的。

2 产品号是指同批设备中的序号,也就是设备号的后7位号码,它们是统一的。

三、附件管理
1 功能说明:该模块主要是对设备附件基本信息和库存的管理。

程序单元名:fj (附件购入管理)表名:fjglk
2
四、设备调配管理
1 功能说明:此模块主要记录设备调配前后的基本信息。

程序单元名:dp(调配管理) 表名:sbdpglk
2
注释:备注是对调配的原因说明。

五、设备维修
1功能说明:此模块包括维护和修理两部分,主要是对维修原因,维修单位,维修费用等的记录管理。

程序单元名:Wh(维护管理)表名:whglk Xl(修理管理)表名:xlglk
注释:
维护是长期而有计划的所以有维护计划.
六、设备固定资产数据库
1、功能说明:对设备的固定资产进行计算(本系统的折旧方式为:平均年限法)
程序单元名:gzc(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表名:gdzck
公式:
设备年折旧率=(设备固定资产原价- 设备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预计年限
设备增减值=设备实际残值—预计设备残值
七、设备出库管理数据库
1功能说明:此模块是对设备出库,报废的管理和记录
程序单元名:ck(设备出库管理) 表名:ckglk
2
注释:出库去向是指设备出库以后接受单位。

5。

3
通过需求分析用基本E-R图来描述设备管理系统的概念结构设计
5。

4、设备管理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设备(设备号,设备名,设备分类,设备存放位置,设备型号,耗电量,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编号,
现在价值,使用状态,负责人员,使用时间,付款方式,设备出厂日期,设备出厂编号,设备生产厂家,设备生产国家,维修单位,设备原单价,同批设备数量)
此为设备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2、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国别,姓名,付款额,购进时间)
此为供应商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3、附件(附件号,名称,型号,附件单价,生产厂家)
此为附件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4、库房(库房号,管理员号)
此为库房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5、维修商(维修商号,维修单位,维修人姓名,维修日期)
此为维修商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6、调配前部门(调配前部门,部门前部门负责人号)
此为调配前部门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7、调配后部门(调配后部门,调配部门后负责人号)
此为调配后部门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8、进货(设备号,附件号,进货商号,数量)
此为联系“进货”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9、库存(附件号,库房号,库存数量)
此为联系“库存”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10、维修(维修商号,设备号,维修款)
此为联系“维修”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11、调配(设备号,调配前部门,调配后部门,日期)此为联系“调配"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6、测试
7、设备管理系统的总结
7.1 此系统在一个多月的努力下完成了,此系统的使用简单方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推广设备的管理实现计算机登记管理是必然的。

本系统用很强的功能性能够完成设备从进库到出库的所有设备相关管理而且计算过程清楚详细。

7。

2 技术性能评价:系统的总体结构水平,系统可靠性较高,效率高,安全保密性好,有较强的适应性.
系统建设评价:1规划目标实现度:系统现状真实值达到系统现状期望值;
2先进性:系统在硬,软件技术方面花费适当;
3经济性:信息系统投资与所实现功能相匹配;
4资源利用率:信息系统集中了先进的计算机、部设备、讯等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各种软件,以及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中的各类信息,并充分得到了利用;
5开发效率:本系统开发周期较短,技术危险性较小;
6运行管理科学性:本系统有可靠的系统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系统维护的规章制度;
7系统建设规范性:本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高.
系统应用评价: 经济效益: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分析,经济效益较高;
社会效益: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社会总效益,也增强了企业应变能力;由于提供给决策的数据做到了准确和及时,从而减少了决策的失误,产品质量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改善等都给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厂家,企业和上级领导和下级部门和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推动生产的发展;
管理科学性:管理体制和方法提高,劳动人员素质提高;
用户满意度:得到一定的用户的认可;
本软件是个大型软件系统,其开发需要漫长的过程,通过测试,本软件已达到预定目标,能交付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