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铜能用作导线,是因为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C.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不能用加热的方法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2 . 某工厂为防止环境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的描述,下列四种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含有Fe
B.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和Cu(NO3)2
D.滤液一定含有AgNO3和Cu(NO3)2,可能含有Fe(NO3)2
3 .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相应的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合金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石油与化石燃料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4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加热后可变成黑色
5 .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以下源自生活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两片金属相互刻划比较硬度大小B.用食盐水消炎杀菌
C.用生石灰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用紫甘蓝叶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
6 . 将铁粉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ZnSO4和FeSO4,可能含有
B.滤渣中的固体只有Cu
CuSO4
C.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D.滤渣中的固体一定有Cu,可能含有Fe
7 . 将一定量铁粉加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待铁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纸上留下的物质只有铜B.滤纸上留下的物质为铜和银
C.滤液中的溶质是AgNO3D.滤液中的溶质是Fe(NO3)3
8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铁粉和镁粉反应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9 . 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氧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10 . 同学们探究金属A,B,C,D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放入到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A,B和C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A表面无明显现象,C产生气泡的速率比B产生气泡的速率慢;将D放入到B的盐溶液中,D表面有固体析出.则金属A,B,C,D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D>C>B>A
C.D>B>C>A D.B>C>D>A
11 .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
C.一氧化碳用于炼钢D.用聚氯乙烯做食品包装袋
12 . 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下列有关做法合理的是()
A.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B.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C.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D.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13 .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二、填空题
14 .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条件下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在干燥的空气中
B 在潮湿的空气中
C 浸没在植物油中
D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15 . 2019年3月10日,中国商飞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上街机场试飞成功,作为动力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得到了充分验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作为理想新能源的原因是_____(答一条),飞机的燃油多为石油加工的产品,煤、石油和_____,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
(2)制造飞机需大量的钢铁,现有含Fe2O3 40%的赤铁矿和含FeS240%的黄铁矿两种铁矿石,炼铁时应该优先选择赤铁矿,原因是_____。
(3)制造飞机除钢铁外,还用到下列材料:①合成橡胶,②羊毛织物,③铝合金,④塑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4)氮化硅陶瓷可用作飞机发动机的部件。
已知硅元素部分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图中X=14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
D 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16 . 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身边的化学物质有多种用途。
(1)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铝原子___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③氦气___________④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⑤氯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 ⑥氨气________
(2)用相关序号填空a氢气,b钛合金,c二氧化碳,d铁粉、e水银、f石灰石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__;②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③可用于食品抗氧化剂的是_____;④可用作理想高能燃料的是________;⑤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_______;⑥工业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是______。
三、实验题
17 . 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I.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II.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III.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II与III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B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成分探究:小丽称取了m1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得到m2g黑色固体,经测定黑色固体为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则m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用m1表示)。
(4)《自然》杂志刊载了一种新的炼铁技术: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与上述炼铁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18 . 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二是探究_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四、简答题
19 . 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_________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黄铜
b.不锈钢
c.铁矿石
(3)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五、推断题
20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六、流程题
21 . 实验室废液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之一。
课外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性质后对含有CuSO4、FeSO4、ZnSO4和H2SO4的废液进行处理,其简单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III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2 . 铁易生锈,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铁的生锈,既不单纯是水的作用,也不单纯是氧气(空气中)的作用,而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
同学们探究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____________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八、计算题
24 . 取25g某石灰石样品于一只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146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2.2g,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
_____
25 . 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想探究某地天然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样品放在烧杯里,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共消耗稀盐酸100g ,称量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81g。
求: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2、
四、简答题
1、
五、推断题
1、
六、流程题
1、
七、科学探究题
1、
2、
八、计算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