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河洛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河洛文化
巩义河洛汇流处
的大家庭密切相关,对徐阳墓地的资料加以搜集整理,对认识陆浑戎的历史有着积极的作用。
再如,在山西省芮城县的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在山西襄汾县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发现的陶寺遗址是河洛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较大的一处。
关于考古发现,除了考古发掘报告需要进一步关注外,考古过程中也有许多趣事留存,《河南文史资料》十几年前曾经专门做过一期著名考古学家关于典型遗址发掘过程的回忆,其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发掘过程。
这一方面的资料搜集可以向考古人员进行约稿,请他们就相关考古发掘过程撰写回忆性的文章,这些资料既是相关考古的必要资料,也是从事口述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其四,关注学者已有的通俗著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洛阳市相关学者已经做出过不少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于春斌先后出版《河洛古村行》《河洛人文探访录》等。
周得京出版了《洛阳名桥记》《洛阳成语典故大全》《洛阳与丝绸之路史话》等。
刘彦卿出版了《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洛阳夹河滩史话》《洛阳古井记》《天下洛阳》等。
郭绍林主编的《洛阳都城史话》以故事(事件)的形式将洛阳都城史的历史串了起来,成为人们喜爱的读物。
再如徐金星主编的《河洛史话》《洛阳十三朝》等系列读物,更是影响深远。
在晋南临汾市有王国正的《临汾史话》,运城市有于波的《三晋史话(运城卷)》、柴继光的《河东盐池史话》。
当然,这里所列举的仅仅是部分学者的成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河洛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五,对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应予以关注。
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等高等院校、文物部门以及相关文化单位,都有一批从事河洛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以专业素养见长,并且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专业性强,以严肃性而为学术界所称道。
对这些学术著作可予以通俗化的处理,对于民众认识接受河洛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六,对河洛文化现代传承的故事加以搜集整理,丰富黄河故事的内容。
可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英模人物、科学家、著名学者,也可以选择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贴近的典型事例,如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邻里和谐等,使民众深切感受到河洛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文化,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使民众以较高的热情接受河洛文化,形成人人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
其七,对传统民俗加以整理,使民众感受到河洛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能够感受到黄河文化的传承。
比如洛阳水席、洛阳宫灯、河洛大鼓等,这些传统民俗都有相当丰富多彩的故事在内。
再比如春节民俗、婚庆民俗、丧葬习俗等,都是河洛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民俗,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与传统习俗相关的内容加以搜集整理,也能够使人感受到黄河文化的传承。
三、讲好黄河故事的方式
深入挖掘河洛文化对讲好黄河故事具有积极的意义,讲好黄河故事使其得到更广范围的传播,促使河洛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促进河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为了更好地讲述黄河故事,弘扬河洛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组成专门的人员,将河洛文化中与黄河有关的内容加以梳理,使相关历史更加系统。
在整理相关资料过程中,要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将具有积极意义的
陶寺遗址现场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