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注解——便坚根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圣心源》注解——便坚根原
一、卷六:便坚根原:(原文)
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
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其气皆燥。
然手阳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变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变己土而为湿,以多从令者易化,而主令者难变也。
故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燥者也。
反胃噎膈之结,胃湿而肠燥者也:
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
阳主开而阴主阖,阳盛则隧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粪若羊屎者,皆阴盛而肠结,非关火旺也。
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而疏泄之令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即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肠以燥金之腑,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黏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
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
此证仲景谓之脾约,脾约者,阳衰土湿,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合渣滓顺下于大肠也,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则祸变生矣。
解:便坚者,手足阳明胃之病也。
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足明明胃腑,从手阳明大肠“化气”也,故手阳明大肠之腑,与足阳明胃腑,其气皆燥。
手阳明燥金,是主气,而足阳明之燥,是化气。
足太阴土湿,是主气。
脾土病湿,则胃腑化气之燥,不敌主令之湿,则胃燥者,而变为从脾家而成湿化。
脾家主令之湿,能变胃燥而为湿,却不能变肠燥为湿,因为大肠也是主令。
湿为脾家主令,而燥为肠主令,都是主令,所以不变。
如脾为湿土主令,而肺从令而化湿。
金燥者,肺病本气之燥盛,却不能变脾家之湿,而变为病燥。
以从令者易变化,而主令者难变也。
(如果这段看不懂,就在补一点基础理论,如五行之土,主令为湿,五行之金,主令为燥。
土分戌己,就是戊土指胃,湿土指脾。
金有庚辛,也就是庚金为大肠,辛金为肺。
土湿者脾主令,而金燥大肠主令,而又有化气,所以肺从化太阴之湿,胃从化大肠之燥。
假如病
肺燥者,而脾不会变燥,而病脾湿者,肠也不会变湿。
只因脾与肠者,皆主令之气,而非从化之气。
此基础理论,观黄师原著,《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都有,就是六气主令与十二经从化之论。
)
故伤寒阳明之便结,是肠胃之燥者也。
此是因伤外寒,而郁其阳燥之盛也。
而反胃噎膈者,是胃湿而肠燥也。
此是因伤内寒,而阴盛湿寒也。
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
外感伤寒,郁其六气之燥盛也。
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
内伤里虚,水寒土湿也。
这个寒燥便结者,就是下面要讲的内容。
2 阳主开而阴主阖,也就是阳性发散,而阴性收敛,阳盛发散,则隧窍开通而便利,阴盛收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所以便秘。
凡粪若羊屎者,皆阴盛收敛而肠燥秘结也,非关火旺而亡津也,因肠本燥金主令也。
重点,肾司二便,传送之职,则在庚金。
合上句,阳主开而阴主
阖,肠主令为燥,则即为上段,肠之寒燥者病理,所谓的肾阳虚类型的便秘。
肾阳虚而脾土湿,肾阴盛而收敛,肠为传送之职,而燥金主令,肾家之司,所以便秘。
先理解“肾司二便”:肾司二便是肾虚气化的失常,导致出现的尿频、尿闭、失禁以及大便不通等症状。
人的大小便是由肾来做主的,肾阳虚弱,就会没有力量推动大便下行,就会出现便秘等症状。
尿液是肾的气化作用的结果,大便的排泄虽然属于大肠的功能(只是传送之职),但其调控和肾的气化有密切的关联。
还有二便贮藏和排泄别在大肠与膀胱,便有赖于肾的气化。
肾气充足,气化正常,二便通利,开合有度;肾虚气化失常,则可出现尿频、遗尿、失禁、尿闭,以及大便不通或滑落不禁等症,故说肾司二便。
此段是网摘,通俗的理解,可以理解为肾司二便,肾气虚,则二便变。
3 返回原文: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而疏泄之令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即塞,疏泄之令不行,大砀以金之腑,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黏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
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
阳衰土湿,脾气郁结,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则祸变生矣。
也就是通便之药,只起一时之功,久用而生变也。
便秘之证,仲圣名之为脾约。
而麻仁丸之脾约,是阳明病之胃肠燥盛。
所以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
也可以这么理解,所有的便秘,统称之脾约。
而脾约者,分手足阳明病之燥盛。
与阳虚阴盛之阴敛证。
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在肠。
也就是便秘者,有胃肠之燥,也有肾阳虚阴盛之失司。
之前的便秘医案,看便坚根源,也没细看,只停留在一个似懂非懂的认知上。
这几天读理中汤医案,很多便秘,所以就又细看了一遍,方便理解医案。
就做了一个笔记,方便大家借见。
很多人看不懂黄师,就因为黄师讲的太细,反而被以圆圈理论绕晕,或被水寒土湿而搞的僵化。
有极端的,开始造反黄师,而批评黄师著作。
黄师的泄利根原,方为苓蔻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茯苓、肉蔻、桂枝。
而这个理中汤,不仅能治泄利,还能治便秘。
正是经方的一方能多用,所以很多人有的注解即使没看懂,但从疗效上也能对仲圣崇拜。
理中汤为什么能治便秘,答案就在“便坚根源”。
而便坚根原方,能治便坚,却不能治泄利,但此方理法也不代表有错。
其实还是圆圈理论,还是水寒土湿,只是阴阳变化万千,理论难懂而已。
因为不懂,而反黄师,此为无知。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