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
不同方式的治疗,对其1个月后皮肤红斑大小、瘙痒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
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死亡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比
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依匹斯汀;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80-02
荨麻疹通常是指由外界某些因素导致患者的皮肤、黏膜以及血管发生短暂性
炎性充血或组织的一类皮肤疾病之一。
患者发病时会产生不定时的面部以及四肢
的斑块,发作次数为每日一次或多次。
临床上根据荨麻疹的发作情况分为急性和
慢性荨麻疹两种,其中慢性荨麻疹为疾病每周发作至少两次以上或者发作时间超
过6周[1]。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对其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各
个方面都带来了困扰。
目前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来迅速
缓解其临床症状,其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但是单独使用抗组织胺药治疗慢性荨
麻疹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多种免疫调节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2]。
此次研究我们选取了100例门诊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旨在确定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到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荨麻
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
其中
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5~59岁,平均年龄为(41.1±6.2)岁;对照组
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为(40.1±5.8)岁。
所有患者
经诊断均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病情在6个月以上,出现反复发作且来院
前1个月内未进行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组胺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排除
糖尿病、肝肾疾病、肺结核以及肿瘤等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此次研究根据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依匹斯汀
胶囊口服治疗(国药准字H20130054,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mg,2次
/d;实验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国药
准字H20103804,新疆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片,3次/d。
所有患者均在饭后口服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根据其皮肤红斑大小、瘙痒程度进行评分。
其中瘙
痒评分:无(0分),发作频率1~2次/d(1分),发作次数3~5次/d(2分),发作次数>5次/d(3分;红斑评分:无(0分);出现少量红斑(1分),出现
中等量红斑(2分),出现大量红斑(3分);风团评分:无风团出现(0分),
出现少量风团且直径<0.5cm(1分),出现中等量风团且直径<1cm(2分),出
现大量风团且直径≥1cm(3分)。
以总积分下降作为判定疗效的依据,其中疗效
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总体疗效评价:将疗
效指数分为4级进行评定:疗效指数超过90%为痊愈;疗效指数在60%到90%之
间为显著进步;疗效指数在20%到60%之间为进步;疗效指数低于20%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死亡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治
疗总有效率水平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患者体内分泌大量炎症递质
组胺,此外乙酰胆碱、5-羟色胺(5-HT)、白三烯(LTs)等炎症递质分泌也随之增加,
这些物质刺激嗜碱性粒细胞反过来又增加炎症介质的释放。
而依匹斯汀作为抗组
胺类药药,可以选择性的抑制H1受体,同时可以显著的抑制LTs诱导的粒细胞
趋化、抑制炎症细胞释放各种炎症介质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分,最终抑
制变态反应。
而复方甘草酸苷作为和糖皮质激素的分子结构上相似且由甘氨酸、
甘草酸苷以及蛋氨酸组成的复合制剂,不仅可以抑制T细胞的过度激化,调节T细
胞释放细胞因子,保持Th1/Th2平衡,还可以阻止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以及花生四
烯酸代谢,从而发挥抗炎抗过敏[3]。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死亡以及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翟虹[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
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广泛的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夏芳,曾庆海.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2):387-388.
[2]宋攀,曹伟,刘瓦利.刘瓦利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J].中国临床医
生,2014(7):91-92.
[3]吴潞明,张超,邹勇莉.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22-222.
[4]翟虹.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