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
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
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
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C.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③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鸿章、
鲁迅等④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九十年前的8月1日,一位叫黄震的发报人通电全国宣告一场起义的胜利,这份通电的“中央委员及各省代表联
席会议”名单中不可能有()
A.周恩来B.贺龙C.朱德D.毛泽东
7.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
止内战。

该影片再现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B.第一次国共合作
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
项是()
A.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诞生
B.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D.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分析数据有助于认识历史。

下图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有()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
④1992年“南方谈话”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0.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
11.人类文明的产生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而出现了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下列古代文明属于海洋文明的是()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巴比伦文明
12.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
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签署了《九国公约》B.参加了巴黎和会
C.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D.加入了国际联盟
13.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画中大炮上绘有英、美、苏等国国旗。

画中文字分别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体现该宣传画“团结”主题的国际组织是()
A.同盟国B.协约国
C.反法西斯同盟D.欧洲联盟
1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
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5.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16.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是()
A.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综合题
1.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2)材料二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控知识分子,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有什么危害性?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
建设规划叫什么?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元旦社论
(3)材料三中“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材料四“清风吹拂,碧波荡漾。

春天的白洋淀,到处是生机勃发的景象。

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

”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4月1日社论
(4)材料四中提及的“春天的故事”,在1979年是由谁拉开帷幕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3.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

面对危机不同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尼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变革。

但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
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
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41年1月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3)材料三罗斯福总统所说的“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我们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项“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有何突出特点?
(4)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对我国解决各类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
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

A项是变法中关于土地所有制的内容,不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改革前贵族子弟大多依靠门第田宅的多寡授予官职,所以此项内容对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符合题意;C
项是关于国家的管理机构改革,不合题意排除;D项的规定刺激生产,使国家富强,不合题意排除。

所以本题选B。

2.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

右图是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图中①所在地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吐蕃,它与唐朝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②所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回鹘,原先叫回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所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靺鞨族建立的渤海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④所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今天彝
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
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A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大一统,错误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是繁荣与开放,错误排除;C项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错误排除;D项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选D。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
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C.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文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
的最初一步。

”,抓住关键信息“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③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鸿章、
鲁迅等④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文化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李大钊、
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激发了广大青年
追求新思想的热情;而选项中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九十年前的8月1日,一位叫黄震的发报人通电全国宣告一场起义的胜利,这份通电的“中央委员及各省代表联
席会议”名单中不可能有()
A.周恩来B.贺龙C.朱德D.毛泽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八一南昌起义。

阅读题文所提示的信息“九十年前的8月1日,起义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
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所以名单不包括毛泽东。

故选D。

7.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
止内战。

该影片再现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B.第一次国共合作
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

依据题干的关键词“校长、放弃‘攘外
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题干内容与西安事变相一致,再现的是西安事变,故选C。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
项是()
A.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诞生
B.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D.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项指一大的召开,正确;B项指的是遵义会议毛泽东地位的确立,正确;C
项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一届政协只是筹建新中国,错误;D项中共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

依据题干要求,本题选C。

9.分析数据有助于认识历史。

下图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有()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
④1992年“南方谈话”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

依据柱状图可知时间跨度是1978---2012年,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改革开放,①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②③符合题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产生重大影响,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①②③④正确,此题选A。

10.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1972年尼克松
访华,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发生1971年,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

依据题干要求,此题选B。

11.人类文明的产生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而出现了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下列古代文明属于海洋文明的是()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巴比伦文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开端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都是诞生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是以海洋为中心。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西方文明之源
12.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
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签署了《九国公约》B.参加了巴黎和会
C.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D.加入了国际联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
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
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巴黎和会主要是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和亚太地区无关;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不属于上世纪初;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画中大炮上绘有英、美、苏等国国旗。

画中文字分别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
“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体现该宣传画“团结”主题的国际组织是()
A.同盟国B.协约国
C.反法西斯同盟D.欧洲联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
为了联合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定《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的形成.美国这张海报宣传的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才能具有巨大力量,团结才能获胜。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
选C。

1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
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赫鲁晓夫的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A项不合题意,B项和C项是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影响,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15.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

阅读题文所提示的信息:1948----1952年,西欧的工农业和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呈上升趋势。

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得益于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

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6.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速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依据题干要求,②③④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本题选B。

17.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是()
A.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格局的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综合题
1.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
用读书人。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2)材料二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控知识分子,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有什么危害性?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1)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任选两点)
(3)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