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原因
香港能够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内因
1.香港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优良港的自然条件。

香港位于珠江入口处,是中国的南大门,又地处中国与邻近亚洲国家的要冲,是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必经之地。

同时,香港位于北纬22度9分至22度37分,东经113度52分至114度30分。

在香港市区与九龙市区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宽度由1.6至9.6公里不等。

有三个大海湾:九龙湾、红勘湾和爱秩序湾;有两个避风塘:九龙油麻地避风塘和港岛铜锣湾避风塘。

而且香港是南中国海唯一的深水港。

这些自然条件使香港成为一个天然良港,而且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被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的天然港。

2.自由贸易政策。

自开埠150年来,香港一直被开辟为一个自由贸易港。

为贯彻自由贸易政策,香港政府实施简明和低税率的税制政策,只对源自香港的收益征税,没有增值税和销售税,也不设资
本收益税和股息税。

目前,香港采取的标准税率仅为15%,每年税收总额平均不到本地生产总值的10%。

这不仅在发达国家之下,也在发展中国家之下。

在进口贸易方面,香港政府只对碳氢油类、烟酒类、化妆品征收关税,对其他商品实行免税。

这种自由贸易政策刺激了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3.香港对港口建设的重视。

香港由开始的散装货船渐渐发展为今天的集装箱运输港,并已达到世界先进的海运水准。

这与香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香港港口设施建设分不开。

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香港政府的重视,刺激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更快发展。

香港从1970年开始建立第一、二、三号集装箱码头,到今天已有8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

第九号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中,可望在近1年内投入正式使用(其中包括一个年处理量超过10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码头)。

香港的第
十、十一号集装箱码头已经完成规划。

十二号、十三号集装箱码头正在规划之中。

4.香港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

与国际航运相配套的香港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

在金融方面,通过近20多年的发展,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银行业、保险业、外汇业、基金管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服务方面,香港在亚洲或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如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在香港的持牌银行达185家,外汇日平均交易额为920亿美元,在全球居第五位(1995年的数字。

1998年4月BIS调查结果为香港外汇日平均交易额为870亿美元,在全球居第七位)。

股票市场在全球居第七位;而且香港已经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机制,保证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如香港设立了金融三级制度,确立了联系汇率制度,设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发行外汇基金票据,开通即时全额交易结算系统,降低了金融系统的结算风险,提高了金融管理当局对当日资金运转的监控能力。

所以,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打击较大,但香港的金融体系依然健全。

在贸易方面,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久负盛名的国际贸易中心,1997年香港货物贸易占全球贸易的3.6%.居全球第八位;服务
贸易1997年为600亿美元,在全球居第十二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居全球第九位。

(二)外因
1.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开埠以来,港口发展就与中国内地形成了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

在“二战”之前,对中国内地的转口贸易一直是香港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

70年代末,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香港制造业开始不断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据有关方面统计,到目前为止,香港制造业大约有90%已经转移到华南地区,这些制造业所需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又继续通过香港运输。

中国内地在香港的货物贸易中占到1/3,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货物的主要通道。

据统计,在香港港口的货物运输中,75%与中国内地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也以较高速度增长,内地对外贸易伙伴较多集中在亚太地区。

这有力地促进了香港港口航运的迅速发展。

2.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20多年中,包括“四小龙”、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经济获得了每年以8%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以至全球发出了“东亚奇迹”、“东亚模式”的称赞。

全球开始注视亚洲的发展,加强同亚洲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交流和合作关系。

如在90年代初美国重新调整亚洲战略,德国制定新亚洲政策,日本“脱欧返亚”。

与此同时,亚洲区内贸易和投资也持续增长。

这成为香港航运业的迅速发展的另一外部推进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