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巴东第一级高级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恩施市巴东第一级高级中学2020年高一化学测
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变化,是通过加成反应来实现的是:()
A.CH3CH2OH CH3CHO B.CH2=CH2 CH3-CH2Br C.D.CH3COOH CH3COOC2H5
参考答案:
B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略
3.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 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的最高正价为+7
参考答案:
B
由表可知X、W、Y、Z、O分别为氢、氟、氧、氮、钠。
A. 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 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氨、肼等具有还原性,故B 正确;C. 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铵的水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B。
4.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 石灰石生成生石灰伴随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D.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
参考答案:
B
【详解】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故A说法正确;B.石灰石生成生石灰是一个吸热反应,则伴随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说法错误;C.化学变化中的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故C说法正确;D.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B。
6. 只用一种试剂,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参考答案:
D
略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2H4与C4H8互为同系物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O2和O3互为同位素 D.液氯和氯气为同一种物质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CH3Cl
B.CH3—CHBr—CH3
C. D.
参考答案:
B
9. 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解析:①浓硫酸吸水,稀释放热,温度计示数升高,能够证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故①在理论上可行;②浓硫酸吸水,使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能够证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故②在理论上可行;③浓硫酸吸水,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能证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故③在理论上可行;④浓硫酸吸水,试管中的水减少,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④在理论上可行。
10. 对于100mL 1mol/L硫酸与足量的铝片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且H2的产量不变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18mol/L硫酸;③改用
100mL 2mol/L硝酸;④用足量铝粉代替铝片;⑤滴入少量CuSO4溶液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略
11. 在2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4mol H2和4mol N2,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 B.2.8mol C.3.2mol D.3.6mol
C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2),再根据N2的反应速率计算出参加反应N2的物质的量,N2起始物质的量减去N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即为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v(H2)=0.12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所以v(N2)=v(H2)=×0.12mol/(L?s)=0.04mol/(L?s).
所以参加反应N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s)×10s×2L=0.8mol.
所以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为4mol﹣0.8mol=3.2mol.
故选:C.
点评: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度较小,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
12. 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A. 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
B. 比较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 比较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D. 比较镁的金属性强于铝:取一段除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1.0 mol·L-1的盐酸中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项中,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尽管铜溶解了,但不能置换出铁单质,不能比较;若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溶解了,同时置换出铜单质,是可以比较的。
13.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 NH3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1.5N A
B. 1 mol Fe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3N A
C. 0.1 mol/LHNO3溶液中含有NO3-数为0.1N A
D. 7.8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详解】A.常温常压下,11.2L NH3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因此含有的H原子数目小于
1.5N A,A错误;
B.Fe是变价金属,1 mol Fe被氧化时,可能失去2mol电子,也可能失去3mol电子,B错误;
C.只有溶液的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的数目,C错误;
D.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O2,1mol Na2O2反应转移1mol电子,7.8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7.8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D正确;
14.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④向AgCl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
A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①根据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
②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H2SO4与Fe(OH)3反应,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
③根据Ba(OH)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与硫酸不反应;
④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硝酸产生聚沉现象,AgCl与稀硝酸不反应.
解答:解:①因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①正确;
②因Fe(OH)3胶体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H2SO4与Fe(OH)3反应,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②正确;
③根据Ba(OH)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现象,故③错误;
④因AgCl胶体中加入稀硝酸产生聚沉现象,AgCl与稀硝酸不反应,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现象,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方程式分析本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胶体的性质.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乙、丙连接好线路,发现甲灯泡不亮,乙灯泡亮,丙灯泡不亮。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醋酸是非电解质
B.NaOH固态时不是电解质
C.NaCl溶液是电解质
D.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为20%的H2SO4溶液,其作用
是:作用。
(2)试剂2为溶液,其作用
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3)为检验淀粉液是否已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的现象
是。
参考答案:
(1)催化 (2)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H++OH-=H2O
(3)溶液变蓝。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已知烯烃在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可判断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 (5分)已知KClO3(氯酸钾)在发生分解反应时会释放出O2并生成KCl,但反应速率较低。
(1)你设想一下,有哪些条件可能提高KClO3分解反应速率?
(2)写出KCl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KClO3的分解。
(2)
19. (5分)生产面粉的工厂都要挂上“严禁烟火”的警示牌,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面粉厂空气中充满面粉粉尘,这些面粉粉尘是颗粒极小、总表面积巨大的有机物,
与空气充分接触,非常容易被引燃而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