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五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四单元第1112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思维导图
知识点1:古代日本
【要点回顾】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初, 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典例分析】
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及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B。

【技能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新”,正确理解这个字的含义,需要学生透过大化改新这一事件的表面,去看这一事件的本质,也就是这一事件给日本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深刻影响,就是“新”的含义,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迁移训练】
1.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
A.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B.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国家 D.从封建国家转变为奴隶制国家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因此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所以C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因
此A项错误;日本是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国家,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因此B项错误;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国家,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2.开创日本幕府时代的是( )
A.中大兄 B.源赖朝 C.足利尊氏 D.德川家康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佂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知识点2:阿拉伯帝国
【要点回顾】
西方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其中与“阿拉伯人的口”相关的史实是()
A.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B.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洲之间,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出入欧洲,把欧洲的文明成果也带到了东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故A符合题意;B项《医学集成》是中国的著作;C项创制阿拉伯数字的是古代印度人;D项是阿拉伯的文学成就,题干材料体现是阿拉伯对文明的传播,所以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技能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排除与阿拉伯无关的选项BC项,然后是理解“阿拉伯人的口”的含义,即肯定阿拉伯人的对文明传播贡献,由此可以排除D项。

【迁移训练】
1.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C.曾在麦加传教 D.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630年,穆罕
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成为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利益和宗教利益,从此,麦加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地,ACD 三项的内容都是穆罕默德的成就,不符合题意;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和穆罕默德无关,B项不是穆罕默德的成就,符合题意;故选B。

2.他创立伊斯兰教并以它作为纽带,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他是()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哈里发
D.穆罕默德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到他逝世时(632),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人物不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排除;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