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颖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6期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雷贝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莫沙必利治疗。
观察单纯雷贝拉唑治疗与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莫沙必利;雷贝拉唑;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2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消化科疾病,且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该疾病指的是胃内容物反流,从而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并伴随一些官腔狭窄、黏膜糜烂等并发症。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原则是使反流液的酸度降低,减少胃食管反流,并促进胃食管排空。
因此,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本文分别对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雷贝拉唑治疗和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效果,比较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均经过胃镜检查、临床证实。
在80例患者中,男36例,女44例,所有患者年龄为28~71岁,平均年龄为(38.5±5.4)岁。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有效比较。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雷贝拉唑(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27), 2次/d, 10 mg/次,服用时间为饭前。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19),莫沙必利3次/d, 5 mg/次,使用时间为饭前0.5 h[1]。
两组患者均经过连续8周的治疗,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 3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均经过连续8周的治疗后,检查所有患者的胃镜、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并按照无效、有效、显效的标准统计分析每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无效:与治疗
前相比,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面积减少较小,烧心、发酸症状为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面积减小一半,烧心、发酸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患者的食管黏膜正常,烧心、发酸症状完全消失。
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过连续8周的治疗。
对照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试验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从而损伤食管黏膜,属于上消化道疾病,由多种因素造成,主要表现为消化动力障碍、分泌大量胃酸,食管逆流。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可知,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与反流攻击物、抗反流防御机制降低、神经因素等因素有关,如食管清除功能、括约肌功能下降、失调。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而言,治疗的关键是确保患者胃内的pH>4,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使用抑酸药物,抑制胃酸、促进食管愈合。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单纯的雷贝拉唑治疗和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两种方法。
雷贝拉唑属于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通过药理作用,可使患者胃内的pH值保持在4以上,使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降低,减少食管黏膜损伤,并使胃酸反流次数、时间明显减少,降低胃酸对黏膜溃疡的刺激,加速食管黏膜的愈合。
在本次所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40例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同时,莫沙必利是一种受体激动剂,属于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可激活患者胃肠肌细胞上的5-HT4,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增强食管蠕动、加速胃排空,有效减少食管反流,使食管的廓清能力增强[2]。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用雷贝拉唑降低胃酸度,用莫沙必利促进胃肠动力,不仅有效减少患者胃酸、降低胃酸刺激,还可增强食管自身功能,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在本次所使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4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有效说明了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治疗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体征消失速度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此外,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还应注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如睡前2 h不能进食、避免使用咖啡、巧克力等高脂肪、易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物,从而有效帮助治疗,尽快康复,减少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许家峰.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24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8):434-435.
[2] 刘畅.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2(21):57-59.
[收稿日期: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