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
作伪的佛像一般都比较重,一是因为制作者不知道原物的重量,随意铸成;二是因为伪作存世短,没有一个长时间氧化腐蚀的过程,所以分量偏重。

当然亦有走向另一极端的,浇铸的胎体过薄,分量很轻,甚至有一种失重的感觉。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

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

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

铭文或于座腿前。

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

宋喀巴皆戴“ ”形帽。

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要是金铜佛像,而且以明清时期金铜佛像居多。

现在拍卖会上,比较常见的要属藏传和汉传两种系列的佛教造像,相对来讲,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而且目前留存下来的佛像又比较成系列,特别是其中明清时期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21世纪,鎏金佛像市场不断攀升,收藏热潮影响到国内。

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鎏鎏金佛像成交记录中者。

2004年德国纳高秋拍会上,一件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以22万欧元成交。

2004年,内陆的佛像市场逐渐兴起。

北京翰海秋拍,首次集中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交率、2712.9万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佛像艺术品拍卖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中国嘉德的首场“尊崇之美——中国传统佛像艺术品”专拍会,成交率为57.8%,成交额1288.8万元,许多拍品的成交价都较起拍价格有30%至70%的升幅。

获得国内收藏界的普遍关注。

藏传佛教是藏语系佛教,也叫喇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西藏的分
支。

藏传佛教所制作的佛像与我们汉传的佛像在外型上有明显的区别的,但是目的都是教人行善。

它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图瓦和布里亚特。

下方是一些铜鎏金或纯铜的老佛像,都是先人用落后的工艺手工制作而成,但因为对佛的虔诚所制作的佛像在形态和细节上十分的考究。

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

佛像的历史、艺术以及文物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其市场价格的高昂。

佛教最早创立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金铜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重视。

金铜佛像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称“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

金铜佛像因其身份地位不同,其形象、材料、种类也不尽相同,佛像依其身份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等数种。

在各大寺庙中,有各种不同的佛、菩萨、罗汉守护主尊佛像,这些塑像是代表某种教义上的理想,是博爱的象征,是众生膜拜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