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浙江绍兴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
理综
2013.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针对H 7 N 9禽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环境、个人等的消毒预防,可选用含氯消
毒剂、活性银离子、酒精、双氧水等作为消毒剂,这种处理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
B .同位素示踪法、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技术都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重要手段
C .防弹玻璃、氧化铝陶瓷、硅藻土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PLA 、PET 、酚醛树脂、
铜氨纤维都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D .李比希基团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范特霍夫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三维认识都
为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滴加K 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溶液来检验Fe 2+的存在
B .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
C .硫酸亚铁铵晶体要用无水酒精洗涤,而阿斯匹林过滤后则须用冷水洗涤
D .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久置后会变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某些强氧化剂(如氯
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系统命名法,CH 3CH 2CHCH 2CH 2CH 2C(CH 3)3
CH 3CHCH 3
的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
基辛烷
B .青蒿素是抗恶性疟疾特效药,其分子式为
C 15H 20O 5
C .CH 3CH=CH-CH=CH 2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生成3种产物
D .甘氨酸常温下呈固态其最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氢键
10.X 、Y 、Z 、W 、M 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其中X 和
W 同主族,W 原子的电子数等于Y 和Z 的最外电子数之和,Z 2-和M 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Y 、Z 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 .X 和Z 、M 和Y 、Z 和W 均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C .Y 、Z 、W 、M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 >Z >W >M
D .W 与Cl 形成化合物的熔点高于M 与Cl 形成化合物的熔点 11.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利用
电化学方法测定AgCl 的溶度积,
图甲就是测定AgCl溶度积装置,
其原理是通过不断滴加硝酸银溶
液,利用溶液中c(Ag+)大小会引起
电位的变化进行测定的,加入硝酸
银溶液的体积与电位(E)的关系
图如图乙所示。

已知硝酸银溶液滴定过程中存在
关系:
E=0.8+0.0592lgc(Ag+)
lg(8.5×10-6)=-5.07 Hg2Cl2为弱
电解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CE电极发生反应为:2Hg-2e-+2Cl-=Hg2Cl2
B.盐桥中NO3-向SCE电极移动
C.AgCl的溶度积为8.5×10-6
D.甲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氢氟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时,c(F-)/c(H+) 增大
B.25℃时,0.010 0 mol·L-1 CH3COOH 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
略体积变化),得到c(CH3COOH) 和c(CH3COO-)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A、B、C三点中B对应的溶液抗外
界酸、碱的能力最强
C.将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一定存在
2c(H+)+3c(H2CO3)+c(HCO3-)=c(CO32-)+2c(OH-)
D.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等体积的Na2CO3溶
液与CaBr2溶液混合,若CaBr2溶液的浓
度为 5.6×10-5
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Na2CO3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10-5 mol·L-1
13.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AlO2-、SO32-、SO42-、C1-、NO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均为0.2mol·L-1,现取该溶液加入稀硫酸后得强酸性X溶液,过程中无明显现象,取X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X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至过量会产生白色沉淀A、无色气体A,A遇空气变
成棕色;过滤,获得溶液A
②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体、沉淀B,过滤获得溶液B
③在溶液B中通入适量CO2气体有沉淀C产生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A13+
C.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有Ba2+、Fe2+、NH4+、H+
D.原溶液中存在Fe2+、NH4+、Cl-、SO4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6.I.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常温下是一种橙黄色有恶臭的液体,它的分子结构与H2O2类似,遇水易水解,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2Cl2可由干燥氯气通入熔融的硫中制得。

(1) 写出二氯化二硫(S2Cl2)的电子式▲,二氯化二硫(S2Cl2)所属的晶
体类型▲。

(2) 写出二氯化二硫(S2Cl2)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锌元素与人的智力有密切关系,如ZnSO4·7H2O、ZnO等均具有药物价值。

(1)工业上制备ZnSO4·7H2O的方法很多,可由粗ZnO(含Fe2+、Mn2+、Cd2+、Ni2+)
通过以下流程完成:
①试写出加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
▲。

②流程③中的金属可以用(▲)
A.Na B.Al C.Zn D.Cu
③流程④中调pH=1目的为▲。

(2) 氧化锌的制备:取精制的硫酸锌溶液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边加边搅拌使气体
完全逸出,并使pH约为6.8左右,煮沸至沉淀析出,倾去上层清液,用热水洗涤
到无SO42-为止,过滤干燥后得固体ZnCO3·2Zn(OH)2·2H2O转至仪器A中,煅
烧至完全分解,冷却得固体ZnO。

①仪器A名称为▲。

②写出硫酸锌溶液中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的化学方程式▲。

③如何证明固体A已煅烧至完全分解?▲。

27.二甲醚(DME)以其优良的性质,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能源”,近年来,二甲醚最为直接的应用是替代液化气作民用燃料以及代替柴油作汽车燃料。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也在不断的研究中,现在主要有以下两种生产方法。

方法一(液相两步法):第一步CO+2H2CH3OH 第二步
2CH3OH CH3OCH3+H2O
方法二(液相一步法):将甲醇的合成和脱水两个反应组合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3CO+3H 2
CH 3OCH 3+CO 2
(1) 液相一步法实际是两步法两个反应的组合,其选用的催化剂应该具有 ▲ 。

目前一种更新的方法——CO 2加氢一步法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反应为:2CO 2+6H 2
2CH 3OCH 3+3H 2O
该方法包括甲醇的合成、甲醇的脱水和水气的逆转换反应,其方程式如下(298K): CO 2(g)+3H 2(g) CH 3OH(l)+H 2O(l) △H=-49.01kJ ·mol -1……………① 2CH 3OH(l)CH 3OCH 3(g)+H 2O(l) △H=-24.02 kJ ·mol -1……………②
CO 2(g)+H 2(g)
CO(g)+H 2O(l) △H=41.17 kJ ·mol -1……………③
(2) CO 2加氢一步法与液相一步法相比有何优点 ▲ 。

(3) 写出CO 2加氢一步法在298K 下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有人对甲醇脱水转化为甲醚过程从温度、液体空速(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催化剂表面通过的原料的量,空速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反应程度越高,但处理能力越小) 、压力对甲醇的转化率影响进行研究,分别获得以下2组图。

(4) 根据以上两幅图选择不受空速影响的合适反应温度和压强 ▲ 。

(5) 某温度下在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CH 3OH
发生反应
2CH OH(g)
CH OCH (g)+H O(g)
则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 ,若再向容器分别加入甲醇0.02mol 、CH 3OCH 31. 0mol ,此时该反应v 正反应 ▲ v 逆反应(填“>”、“<”或“=”)。

(6) 根据文献,甲醇转化率可以根据冷凝的液相中的甲醇与水的相对百分含量来计
算(忽略挥发到气相的甲醇),若以C w 表示冷凝液中水的质量分数,C M 表示冷凝液中甲醇的质量分数,则甲醇的转化率 M = ▲ 。

28.苯甲酸乙酯(2109O H C )(Mr=150)(密度1.05g·cm -3)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
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如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脂等。

可能用到的数据:
COOH
COOCH 2CH 3
+ CH 3CH 2OH
+ H 2O
浓硫酸
制备过程:
(1) 制备粗产品: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于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8.0g 苯甲酸(固体)(Mr=122)、20mL 乙醇(Mr=46)、15mL 环己烷、3mL 浓硫酸,摇匀,加沸石。

在分水器上加水至c 处,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 ,反应基本完成。

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2) 粗产品的纯化: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HCO 3。

分液,水层用20mL 石油醚分两次萃取。

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1) 仪器d 的名称 ▲ ,水流方向为 ▲ 进 ▲ 出。

(2) 该反应水浴控制的温度为 ▲ 。

(3) 该反应加过量乙醇的目的为 ▲ 。

(4) 分水器的作用 ▲ ,分水器的检漏方法 ▲ 。

如何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 ▲ 。

(5) 固体碳酸氢钠的作用 ▲ ,加至 ▲ 为止。

(6) 经精馏得210-213℃馏分7.0mL ,则该反应的产率为 ▲ 。

29.增塑剂(又称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塑料添加剂,长期
食用含增塑剂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

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 等多种增塑剂,2011年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某些增塑剂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2012年因白酒中检出塑化剂,再度引起极大关注。

I .DEHP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并酸化后,得到两个化合物A(C 8H 6O 4)和B (C 8H 18O ),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A 是一种芳香族酸性物质,发生硝化反应时,仅生成两种一元硝化产物。

B 为饱和化合物,在室温下易被KMnO 4氧化生成C (C 8H 16O 2)。

B 在A12O 3存在下加热生成D (C 8H 16),D 与K 2Cr 2O 7/H 2SO 4
反应生成3-庚酮(CH 3CH 2CCH 2CH 2CH 2CH 3O
)和二氧化碳。

B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E (C 8H 16O ),E 能与新制Cu(OH)2发生银镜反应并生成F 。

已知:
CHCH 3
O
+ CH 3COOH
(1) DEHP 的结构简式为 ▲ ,C 和D 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 ▲ 。

(2) B→D 的反应类型 ▲ ,B→E 的反应类型 ▲ , (3) E 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 .另一种增塑剂DEEP 的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J 为乙醛的同分异构体
(4) 反应条件K 为 ▲ 。

(5) 写出A→DEEP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6) 试写出4种符合以下条件的A 的同分异构体 ▲ 。

A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B .遇FeCl 3溶液显紫色
C .除苯环外不存在其它环状结构
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
理综答案
7D , 8A, 9A, 10B , 11C ,12B ,13D,
非选择题
26.(15分)I .(1) (1分) 分子晶体(1分)
(2)2S 2Cl 2+2H 2O =3S ↓+SO 2↑+4HCl (2分) II .(1)
①MnO 4-+3Fe 2++7H 2
R/Ω
I
1/1 A O
·
· ·
· · · · 5
10 15 -5
20 2 6
4 10
8 ·
O=3Fe(OH)3↓+MnO 2↓+5H +、
2MnO 4-+3Mn 2++2H 2O=5MnO 2↓+4H +(各2分)
②C (1分) ③抑制Zn 2+的水解(1分) (2)①坩埚(1分,错别字不给分) ②3ZnSO 4+3Na 2CO 3+4H 2O=ZnCO 3·2Zn(OH)2·2H 2O↓+3Na 2SO 4+2CO 2↑(2分) ③取少量煅烧的固体,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说明已完全分解(2分) 27.(14分) (1)既有甲醇合成催化的功能,又有甲醇脱水催化的功能,是一种
双功能的复合催化剂(2分)
(2)原料廉价,能减少环境污染等(2分)
(3) 2CO 2(g)+6H 2
(g)
2CH 3OCH 3(g)+3H 2O(l) △H=-122.04 kJ ·mol -1(2
分)
(4) 320℃、0.2-0.6Mpa(2分) (5)625(2分) > (2分)
(6)

)
93232M w w
C C C (3分)
28.(14分)(1)冷凝管、水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1分) a b(1分)
(2) 略高于62.6℃(2分)
(3) 乙醇相对廉价,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苯甲
酸的转化率,提高产率;形成恒沸物需要添加乙醇(2分)
(4) 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1分) 关闭活
塞,在分水器中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旋转活塞180°,若仍不漏水,说明分水器不漏水(2分) 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为止(2分)
(5) 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1分) 不再有气泡产生或pH=7(1分) (6) 74.7%(2分)
29.(15分)(1)
CH 2CH 3
COOCH 2CHCH 2CH 2CH 2CH 3COOCH 2CHCH 2CH 2CH 2CH 3
CH 2CH
3
(2分) 羧基、碳碳双键(2分)
(2)
CH 3CH 2CH 2CH 2CHCHO
CH 2CH 3
+2Cu(OH)2+NaOH CH 3CH 2CH 2CHCOONa
CH 2CH 3
+Cu 2O ↓
+3H 2O(2分)
(3)消去反应(1分) 氧化反应(1分) (4)酸性KMnO 4溶液(1分) (5)
COOH COOH
2CH 2OCH 2CH 32CH 2OCH 2CH 3
2H 2O
2CH 3CH 2OCH 2CH 2(2
分)
(6) CHO OHC
OH
OH

OH HO
CHO
CHO

OH OH
OHC
OHC 、
OH CHO
OHC
HO

CHO OH
OHC
HO 、
CHO
OHC OH OH
、OH
HO
CHO
OHC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