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环境的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2、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处理与异性及他人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体验。
4、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与心理品质。
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情绪的疏导等活动化解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范围,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
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调查表明,在中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
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