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为补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通为补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针刺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2000—2002年,我们采用“以通为补"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并与雌激素加周期性孕激素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1]临床表现:烘热阵汗,烦躁易怒,阴道干涩,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月经能应时而来,但经血锐减,色黯如咖啡,或月经失去规律状态,经血涩少点滴不净,或月经已断。
1.2 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年龄42~48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2年;月经情况:月经规律但量少13例,月经不规律、量少点滴不净21例,闭经6例。
对照组40例,年龄41~49岁,平均45岁;病程3~20个月;月经情况:月经规律但量少14例,月经不规律、量少点滴不净20例,闭经6例。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①主穴:关元、气海、大赫、血海;配穴:太冲、太溪、三阴交、肾俞、肝俞、安眠。
②针刺方法:选择30~32号1.5~2寸毫针,常规消毒,主穴必取,根据辨证(肝阴亏虚配肝俞、三阴交;肾精亏虚配太溪、肾俞;肝郁化火配太冲、三阴交;心肾不交配太溪、神门、安眠)取配穴1~3个。
先针刺关元、气海,针感必须直达阴部,得气则止,再针刺余穴。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每个月在月经后15~18日开始治疗,已绝经者可从任何1日起开始治疗。
1.3.2 对照组予雌激素加周期性孕激素疗法[1]。
乙烯雌酚片1 mg,每日1次口服,每个周期应用21~25日;后12~14日加服羟孕酮
2.5 mg,每日1次,每个周期停药6~8日,模拟自然月经周期。
1.
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自拟)显效:围绝经期症状消失,月经基本规律,经血量增多;有效:围绝经期症状明显减轻,月经仍稀少;无效:围绝经期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月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月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月经症状(月经规律但量少,月经不规律、量少点滴不净,闭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蔡某,女,42岁。
2002-04-10初诊。
月经间断不来1年余,曾在多家医院治疗。
曾用激素疗法治疗3个周期,行经4次,现又7个月未行经。
刻诊:烘热阵汗,心烦,情绪不稳,阴部干涩,乳房时胀,两颊轻度黄褐斑,舌黯,苔薄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证属气滞血瘀,冲任不畅。
治宜通调冲任,益气活血。
针刺关元、血海、气海、三阴交、归来、太冲,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用泻法,关元、血海、气海、归来用平补平泻法。
其中关元、气海、血海加电针,留针30 min,每日1次。
7日后小腹发胀,来月经,量少呈咖啡色,针至10日血量稍多。
连续治疗3个周期,围绝经期症状消失,月经基本正常。
6个月后黄褐斑消退,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以后每年均主动要求针
刺治疗2~3个周期,月经至今正常。
4 讨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脏躁范畴。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本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些证候。
肾气衰退引起的诸脏腑乃至全身功能失调是主要原因。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首先出现月经稀少、经期缩短、经血滞留难下等冲任不畅的症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常食肥甘膏粱而致营养过盛,堆积于体内;过度安逸恶劳,使脾失健运,肥甘厚味易生痰致瘀。
又因女性年过40岁,容颜渐衰,心理常产生无形压力;人到中年,社会和家庭压力增加,气机郁滞,亦会加重冲任不畅。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形成一个反射轴,其功能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将打破其平衡。
冲、任、督脉皆始于胞宫,同出会阴,一源三歧。
气海为任脉经穴,能调气,理下焦;关元亦为任脉经穴,与足三阴交会,是保健要穴;大赫为肾经、冲脉穴,善调十二经气血;血海属足太阴脾经,善活血补血。
针刺气海、关元、大赫时,针感经胞宫直达阴部,具有较强的祛瘀滞、通冲任之效。
瘀祛则血行,以通为补。
其次,针刺冲任二脉又能间接通督脉而补肾气,也可起到以通为补的作用。
本观察表明,针刺临床疗效及月经改善情况均优于雌激素加周期性孕激素疗法,说明针刺能够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这个反射轴,能使机体迅速建立新的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冲任二脉调畅。
更重要的是冲任二脉能够激发肾气,使衰退的卵巢在一定范围内焕发活力,延缓围绝经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