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油菜高产创建成效及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山县油菜高产创建成效及措施
朱自芬;柏廷钰;周美兰;王爱明;鲍婕;普加富
【摘要】峨山县实施了部、省、市级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培训、进行技物配套等保障措施和推广良种、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定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喷施多效唑、分墒防治蚜虫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带动辐射了全县油菜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5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油菜高产创建;措施;效益
【作者】朱自芬;柏廷钰;周美兰;王爱明;鲍婕;普加富
【作者单位】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塔甸镇农科站,653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1 实施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实施内容
1.1.1 实施部、省、市级3个万亩示范片。
在双江、小街街道办事处实施部级田油
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甸中镇、岔河乡实施省级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塔甸镇、富良棚乡实施市级山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计划总面积2220 hm2。
1.1.2 开展高产攻关。
各高产创建示范片完成667 m2高产攻关。
1.1.3 进行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和新品种展示。
在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和
山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各进行一组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并做好田油菜新品种展示。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 面积指标。
“百亩方”面积不少于6.67 hm2“,千亩片”面积不少于
66.67 hm2,“万亩区”面积不少于666.67 hm2,高产攻关面积不少于667 m2。
1.2.2 产量指标。
田油菜“百亩方”亩产250 kg“,千亩片”亩产220 kg“,万
亩区”亩产180 kg,高产攻关亩产300 kg;山地油菜“百亩方”亩产180 kg,“千亩片”亩产150 kg,“万亩区”亩产130 kg,高产攻关亩产250 kg。
1.2.3 试验、展示目标。
从参试品种(系)和展示品种中,筛选出可扩大示范的
1~2个田(地)油菜新品种。
2 实施措施
2.1 保障措施
2.1.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领导,确
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副局长、产业办主任、农技站站长、双江、小街、甸中、岔河、塔甸、富良棚六个乡镇(办事处)农科站站长为成员的“峨山县2011年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
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技站站长任组长,示范区涉及的乡镇(办事处)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配套经费。
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开展技
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与部、省、市下达项目单位的业务联系,按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真正形成行政上有领导,技术上有指导的工作机制,为顺利完成高产创建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2.1.2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入户率。
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人员在油菜播种、间苗、施肥、防治蚜虫等关键时期进行集中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并定期不定期的入户服务,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采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黑板报、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搞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5期378班42716人次,发放“玉溪市无公害优质油菜生产技术”光盘600盘,印发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资料23997份,做到户均有一份技术资料、有一个科技明
白人。
2.1.3 加大技物配套力度,提高措施到位率。
积极开展技物配套服务工作,配套种子80 kg,多效唑、三唑酮、啶虫脒等农药223784包,复合肥、尿素、硫酸钾等化肥12.01 t,“百亩方”每亩补助机耕费70元,使科技措施综合到位率达到98.92%,比非示范区提高10.97个百分点。
2.1.4 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农业信息网、玉溪日报的宣传报道,扩大了高产创建的影响力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2.1.5 强化督促检查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省、市、县、乡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进行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1.6 认真组织测产验收。
在油菜收获前,根据《油菜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组织县、乡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田间理论测产,将测产结果上报省农业厅、市农业局,接受上级部门的验收,确保产量结果真实可靠。
2.1.7 做好高产创建信息平台工作。
为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和高产创建相关信息的报送,设立了一名高产创建信息员,按照农业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及时登录
网络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1.8 建立创建档案。
把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各种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案、工作记录、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进行归档,为项目督查、考核、验收提供依据。
2.1.9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对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人员进行考核奖励。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良种推广
田油菜选用花油6号、A35品种,地油菜选用花油6号、云花油早熟1号品种,
推广面达到100%。
3.2 适时播种
田油菜2011年9月25日~10月10日播种,地油菜2011年10月5~20日播种,抓住最佳节令播种面积达到100%。
3.3 化学除草
播种后,亩用90%禾耐斯乳油45mL或50%乙草胺乳油100mL对水45 kg喷雾防除杂草,推广面达100%。
3.4 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定苗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最佳密度,每亩6000~8000塘,出苗后间苗1~2次,5叶期及时定苗,田油菜每塘留2株,每亩保证1.2~1.6万株,地油菜每塘留3株,每亩保证1.8~2.4万株,推广面达到100%。
3.5 喷施多效唑
5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g对水45 kg均匀喷于植株叶面,促进分枝、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喷施多效唑面积2044.37hm2,占示范区总面积的91.52%。
3.6 配方施肥
底肥:亩施普钙25~30 kg;种肥:亩施复合肥(15∶15∶15)10~15 kg、硼
砂1 kg;苗肥:施二次,第一次在1~2片真叶间苗后亩施尿素10 kg,第二次在5叶期定苗后亩施尿素20~25 kg,地油菜施肥在雨前离苗5~10cm处干施盖土;蕾薹肥:薹高10~15cm时视苗情亩施尿素5~7 kg、硫酸钾5~10 kg,地油菜借雨水施肥;根外追肥:在现蕾期、开花期亩用硼砂100g对水45 kg喷雾,开
花结荚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45 kg喷雾,配方施肥面积2200.13 hm2,
占示范区总面积的98.77%。
3.7 科学管水
田油菜灌水条件较好,重点选择油菜需水量大的5叶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
期及时灌水,每次做到速灌速排;地油菜重点满足5叶期和盛花期对水分的大量
需求,力争做到浇水2~3次。
3.8 病虫害防治
根肿病在播种后及时亩用百菌清1 kg对水冲塘预防,隔10~15d再浇施一次;
白粉病、白锈病用三唑酮防治2~3次。
跳甲、菜青虫用高效氯氰菊酯、敌杀死、功夫防治;蚜虫用啶虫脒、艾美乐防治,在油菜终花期及早进行分墒防治蚜虫2~3次,防治蚜虫面积达100%,其中分墒防治蚜虫面积503.06 hm2,占示范区总面积的22.52%。
3.9 适时收获
全田植株角果有70%~80%退绿现黄,选择晴天早上收割,适时收获面积达100%。
4 主要成效
4.1 超额完成示范面积
3片油菜计划示范2220 hm2,完成示范2233.71 hm2,比计划超13.07 hm2,超0.62%,占全县适宜推广面积的47.87%。
其中:“百亩方”计划20 hm2,完成20.57 hm2,比计划超0.57 hm2,超2.87%;“千亩片”计划200 hm2,完
成201.3 hm2,比计划超1.3 hm2,超0.67%;“万亩区”计划2000 hm2,完成2011.8 hm2,比计划超11.8 hm2,超0.59%。
4.2 超额完成产量指标
4.2.1 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
部级双江、小街田油菜示范片和省级甸中、岔河田
油菜示范片共完成示范面积1492.64 hm2,平均亩产194.58 kg,比非示范区增
产36.93 kg,增23.43%。
其中:“百亩方”平均亩产256.02 kg,比指标超
6.02 kg,超2.41%;“千亩片”平均亩产231.87 kg,比指标超11.87 kg,超5.40%;“万亩区”平均亩产190.23 kg,比指标超10.23 kg,超5.68%。
4.2.2 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
市级塔甸、富良棚地油菜示范片,完成示范面积741.06 hm2,平均亩产142.48 kg,比非示范区增产19.33 kg,增1
5.70%。
其中:“百亩方”平均亩产197.99 kg,比指标超17.99 kg,超9.99%;“千亩片”平均亩产160.83 kg,比指标超10.83 kg,超7.22%;“万亩区”平均亩产140.06 kg,比指标超10.06 kg,超7.74%。
4.3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亩增产33.77 kg,增23.53%,新增油菜籽76.92万kg,新增总产值369.22万元(按2011年油菜市场综合价4.80元/kg计算),新增纯收益512.34万元,增收节支总额567.34万元,推广投资收益比1∶9.32,投入产出比1∶6.71,农民亩得益195.38元,油菜增产潜力大。
4.4 油菜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示范区通过统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统一配方施肥和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既提高了产量,又节省了生产用工,节约了农药、化肥,降低了生产成本。
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亩节约生产成本65.70元,其中,亩节省生产用工1个,亩节约农药0.12 kg和化肥4.00 kg,三片示范共节省生产用工3.35万个,节约农药4.02 t,化肥134.02 t,总节约生产成本198.12万元。
4.5 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示范区避免了农民盲目施肥、盲目使用农药,三片示范区共减少向农田(地)施用农药4.02 t、化肥134.02 t,大幅度降低了农田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4.6 技术集成应用率提高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良种良法集成推广应用率得到提高,3片示范区推广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定苗、化学除草、防治蚜虫、适时收获七项技术措施覆盖率达到100%,比非示范区分别提高11.33、6.71、6.07、38.17、11.04、0.97、4.10 个百分点。
4.7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高产创建展示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和新品种,并组织有关农业部门领导和农技人员及农民群众进行现场考察观摩,辐射带动了全县油菜生产,2011年全县油菜比上年亩产53 kg增加98 kg,增184.9%,比前3年平均亩产110.8 kg增产40.2 kg,增36.3%,促进了我县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8 带动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研究
在8个田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中,玉油2号、玉油4号产量居第一、二位,亩产分别为288.5 kg、282.5 kg,可扩大示范。
在田油菜新品种展示中,云花油
9号、云油杂10号亩产均比邻田花油6号增产,可小面积示范。
在8个地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中,玉油3号产量最高,亩产312.5 kg,比云花油早1 号(ck1)增产34 kg,增12.21%,比 A35(ck2)增产24.50 kg,增8.51%,可扩大示范。
4.9 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高产创建活动采取科技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即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增强了农户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了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
4.10 锻炼培养科技人员
高产创建活动给科技人员创造了施展才能、增长本领的新舞台,锻炼了科技人员,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了基层科技队伍。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建议加大投入。
2)农资价格过高,建议稳定农资价格。
3)项目资金到位滞后,建议资金早到位。
[参考文献]
[1]张长生,孔巍,张佳,等.关于高产创建项目工作的思考 [J].中国农技推广,2010(5):11~13.
[2]和一花,洪良忠.古城区油菜高产创建的措施与效益[J].云南农业,201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