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导学部分,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标注疑惑知识点。
独立完成课后52-53页作业。
2.课堂认真.限时.积极.规范完成合作探究和知识巩固,解决疑惑难点。
3.课后完成知识反馈.填写查漏补缺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课代表。
一.学习目标:
1.巩固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和氢离子浓度、氢氧根浓度及PH值的关系。
2.掌握PH值的定义及溶液PH值计算。
3.理解强酸碱、弱酸碱溶液稀释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二.基础知识导学:(用时30分)
㈠.溶液的酸碱性
①.pH定义:。
②.数学表达式:pH=。
③.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及PH值的关系
在室温时:在室温时对于任何稀溶液,溶液中的c(H+)×c(OH—)===。
酸性溶液: c(H+) c(OH—) pH 7
中性溶液: c(H+) c(OH—) pH 7
碱性溶液: c(H+) c(OH—) pH 7
④.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pOH来表示:pOH采用OH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在室温对某物质的稀溶液:pOH + pH==
⑤.pH值的测量:pH试纸。
pH计。
㈡.PH值的计算。
1.基本公式:pH=-lgc(H+) c(H+)×c(OH—)=KW
2.基本题型:
⑴.稀酸碱溶液的pH计算
①.在常温下求浓度为0.01mol/L的KOH、盐酸、硫酸、Ba(OH)2溶液的PH值。
②.在常温时某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为0.01,求浓度为1mol/L的该溶液的PH值。
③.在常温时某一元弱酸HA的电离度为0.01,求浓度为0.01mol/L的该溶液的PH值。
⑵.酸碱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在常温时浓度均为0.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体积比1:1、9:1、1:9求混合液的PH值。
②.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
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③.在25℃时,有pH为a的HCl溶液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溶液用该NaOH 溶液中和,需VbL NaOH溶液,问:
(1)若a+b=14,则Va/Vb=.
(2)若a+b=13,则Va/Vb=
(3)若a+b=15,则Va/Vb=。
(题中a≤b,b≥8)。
.
⑶.酸碱溶液的稀释
①.常温下,将0.1mol 的盐酸稀释10倍,则溶液的pH为。
若稀释100倍,pH是。
若稀释106倍,pH又是。
如换成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呢?
②.常温下,将PH值为1的醋酸稀释10倍,则溶液的pH 2(>、=、<)若稀释100倍,pH是3(>、=、<)。
若稀释109倍,pH 2(>、=、<)。
如换成PH值为13的氨水呢?
结论:
三.疑难解析和典型题例评析:(用时:10分)
㈠.疑难解析:
1.PH值的计算。
2.酸碱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的PH值变化。
3.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确定。
㈡.典型题例评析:
1.将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a倍和b倍,稀释之后,两溶液的pH相等,则a和b的关系是()
A. a>b
B. a=b
C. a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 10 mol ,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 11
B. 3
C. 7
D. 8
3.pH=2和pH=4的两种稀H2SO4,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A.c(H+)=1×10-3 mol/L,
B.c(OH-)=2×10-12 mol/L
C.pH=2.3
D.pH=3
4.在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B.
C. D.
5.某温度下,纯水的为,则此时为c(OH-)为,若温度不变,滴人稀使=,则由水电离出的为,此时温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
四.合作探究和能力展示:(用时10分)
1.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3.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
C.大于7
D.无法确定
3.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10-14
B.1×10-13.
C.1.32×10-14
D.1.32×10-15.
4.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 c(OH-)< c(H+)的溶液
5.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都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B.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大
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
D.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6.pH定义为pH=-lgc(H+),pOH定义为pOH=-lgc(OH-),Kw表示25℃时水的离子积常
数,则弱酸性溶液中的c(H+)可表示为
A.Kw/pOH mol/L
B.10pOH-14 mol/L
C.10 14-pOH mol/L
D.10-pOH mol/L
7.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NH3?H2O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是V1、V2、V3,则三者的关系是:
A.V1=V2=V3
B.V1>V2>V3
C.V3>V1>V2
D.V1=V2
8.pH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A.一样多
B.醋酸比硫酸多.
C.硫酸比醋酸多
D.无法比较
9.在25℃时,纯水中c(H+)c(OH-)=;在酸性溶液中,c(H+)(大于、小于或等于)10-7mol/L,pH 7;在碱性溶液中,c(OH-) mol/L,pH 7;在中性溶液中,c(H+) 10-7mol/L,pH 7。
10.在25℃时,有pH=a的硫酸与pH=b的NaOH溶液,取VaL该硫酸同该NaOH溶液恰好反应,需VbLNaOH溶液,问:
(1)若a+b=14时,则Va/Vb=(填数值);
(2)若a+b=12时,则Va/Vb=(填数值);
(3)若a+b=16时,则Va/Vb=(填表达式),
五.知识巩固:(用时15分)
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
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
2.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A.H2SO3 B.H2SO4. C.CH3COOH D.HNO
3.
3.常温下c(OH-)最小的是
A.pH=0的溶液.
B.0.05 mol?L-1 H2SO4.
C.0.5 mol?L-1 HCl.
D.0.05 mol?L-1的Ba(OH)2
4.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溶液中的c(CH3COO-) B.溶液中的c(H+).
C.溶液中的c(CH3COOH).
D.溶液中的(OH-)
5.把pH=3的H2SO4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混合,两者恰好中和,则两种溶液的
体积比应是
A.10∶1
B.1∶10
C.1∶100
D.1∶2.
6.将pH=6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A.pH=9 B.c(OH-)≈10-5mol?L-1.
C.pH≈7
D.c(OH-)≈10-7 mol?L-1.
7.常温时,下列溶液的pH等于8或大于8的是
A.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稀盐酸,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到终点
B.pH=6的醋酸用水稀释100倍
C.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00倍
D.0.1 mol?L-1的硫酸100 mL跟0.2 mol?L-1 NaOH溶液150 mL完全反应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时,起始时二者产生氢气的速率基
本相等.
B.100 mL 1 mol?L-1的盐酸和50 mL 2 mol?L-1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两者放出氢气的速率和质量均相等.
C.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相等.
D.100 mL 0.1 mol?L-1的硫酸和盐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前者放出氢气的质量
是后者放出氢气质量的2倍.
9.某酸溶液的pH=1,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0.1 mol?L-1.
B.一定大于0.1 mol?L-1.
C.若为强酸一定等于0.1 mol?L-1,若为弱酸一定大于0.1 mol?L-1.
D.若为强酸一定≤0.1 mol?L-1,若为弱酸一定>0.1 mol?L-1.
10.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
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11.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pH=7,则酸溶
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A.V(酸)=102V(碱)
B.V(碱)=102V(酸).
C.V(酸)=2V(碱)
D.V(碱)=2V(酸)
12.在室温下混和下列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液一定小于7的是 A. 的硝酸跟的氢氧化钾溶液
B. 的盐酸跟的氨水
C. 的硫酸跟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的醋酸跟的氢氧化钡溶液
13.在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为
A. B.
C. D.
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
15.今有a:CHaCOOH、b:HCl、c:H2SO4三种溶液。
(1)当它们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关系是。
(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4)体积浓度相同的a、b、c三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使pH等于7,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六.课堂小结:(用时5分)
七.知识反馈:(用时20分)
1.用蒸馏水稀释l mo1/ L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溶液中的c(CH3COO—)
B.溶液中的c(H+ )
C.溶液中的c(CH3COOH)
D.溶液中的c(H+ )
2.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A.V(酸)=(碱)
B.V(碱)=(酸)
C.V(酸)=(碱)
D.V(碱)=(酸)
3.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中的pH是乙溶液中pH的2倍,则甲溶液中c(H+)与乙溶液中c(H+)之比
A.2 :1
B.1 :10
C.1 :100
D.1 :10x(x为乙溶液的pH)
4.下列溶液中与的NaOH溶液的pH值相同的是()
A.把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
B.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
C.把10毫升 H2SO4溶液与10毫升的NaOH溶液
相混合。
D.把pH=8的NaOH溶液稀释10倍。
5.将体积都是10毫升,pH值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毫升和b毫升,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
A.a=b=100毫升
B.a=b=1000毫升
C.a < b
D.a > b
6.现有pH=a和pH=b的两种NaOH溶液,已知b=a+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接近于( B )
A.a-lg2
B.b-lg2
C. a+lg2
D. b+lg2
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B.
C. D.
8.常温下,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的()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9.欲使的溶液的调整到接近7,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加入的溶液
B.加入的盐酸
C.加水稀释倍
D.加入饱和溶液
10.将25mL pH=10的KOH溶液跟50mL pH=10的Ba(OH)2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为
A.9.7
B.10
C.10.3
D.10.7
11.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12.常温下,强酸溶液A和强碱溶液B的pH之和为16,当它们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时,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则A与B的体积比是:()
A 1︰10
B 10︰1
C 1︰100
D 100︰1
13.在100℃时水的kw=10-12,向氨水中滴加盐酸,当c(NH4+)=c(Cl-)时,溶液的pH
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6
D. 等于7
1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 10 mol ,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 11
B. 3
C. 7
D. 8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3和pH=4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3.5
B 溶液中[H+]越大,pH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C 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 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16.(1)已知某溶液中含Fex+ 、Cl-、Na+ 、SO42- 其离子个数比为 Fex+ 、Cl-、Na+ 、SO42-=1:2:3:2,则x=____________。
(2)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把PH=3有HCl和PH=10的Ba(OH)2溶液混和后,若所得溶液的PH=7,那么混和前两溶液HCl和Ba(OH) 2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设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1—8 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oC时水的电离平衡时的
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oC时,水的电离平衡
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___变为
________________
(2)将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
盐酸混合,并保持100oC 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
pH等于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18.25℃时,若体积为、pH=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pH=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 < 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其理由是;(2)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其理由是;(3)的取值范围是。
八.查漏补缺:
1.疑惑题:
2.完全不会的题:
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四篇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1
(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n-1)d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2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XX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3
一、油脂的结构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ρ<ρ水,粘度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较好的溶剂。
2.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
(2)油脂的水解
①酸性水解
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
三、肥皂和洗涤剂
1.肥皂的制取(什么叫盐析)
2.去污原理亲水基:伸在油污外,憎水基:具有亲油性,插入油污内
3.合成洗涤剂优点:能在硬水(Mg2+,Ca2+较多)中使用,去污能力强,原料便宜.缺点:
引起水体污染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总结4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