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犊牛牛白血病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qPCR)和基于血液的直接PCR 在内的多种PCR检测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牛白血病病毒检测。
然而,PCR检测方法需要昂贵PCR仪器和试剂,并且样品制作过程复杂且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科学背景和试验基础。
最近,研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血液的 PCR检测系统,该系统无需 DNA 分离和纯化即可扩增目标 DNA。
该检测方法可以以高特异性和低检测牛白血病病毒的成本,有助于及时检测出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牛。
如上所述,基于 PCR 的基因组筛选方法诊断牛白血病病毒对多种类型的样品均可以进行检测,并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效率,耗时更少。
PCR还可检测出抗体前几周内检测易感牛的感染情况。
然而,基于 PCR 的病毒筛查涉及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此外,基于 PCR 的牛白血病病毒检测方法需要特定的实验室设施,包括 PCR仪,并且还需
要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
4 结语
目前,仍无市售商品化的牛白血
病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大部分牛
场对牛白血病病毒控制主要通过检测、
淘汰等方法。
在牛白血病病毒的防控
工作中,牛白血病病毒的诊断是防控工
作的基础。
由于大部分感染牛白血病
病毒的牛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这对临
床诊断造成可严重的障碍,但高度特异
和灵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解决该
问题。
由于对牛白血病病毒的知识上
的欠缺,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可用于牛
白血病病毒的检测方法,但仍存在技术
上的欠缺。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一
方面要应用现有的检测技术了解牛群
中牛白血病病毒的流行情况,定期监测
牛群的抗原或抗体水平,尤其是在奶牛
场。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对牛白血
病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方式等方面的
基础研究,从而针对性的开发牛白血病
病毒的诊断方法和特效疫苗药物等,进
一步改进牛白血病病毒的防控方法,提
高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红华.牛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治[J]. 兽医
导刊,2021(01): 32.
[2]吴传敬.牛白血病的诊治[J]. 吉林畜牧
兽医,2021, 42(05): 62-64.
[3]艾山·波海.牛白血病的防控措施[J].
兽医导刊,2020(13): 33.
[4]郭永丽,张君,张俊峰,等.牛白血
病的危害及防控策略[J]. 中国动物检疫,
2020, 37(07): 80-86.
[5]唐阳国,何融泽,何宝祥.牛奶是牛白血
病病毒在细胞间垂直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J].
广西畜牧兽医,2020, 36(03): 124.
[6]王桂莲.牛白血病的发病分析诊断和防
治措施[J]. 饲料博览,2019(11): 67.
[7]周晓蔓,蔡越.牛白血病诊断与防控[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5): 147-148.
孟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12000摘 要:
行性白血病的病原体,牛白血病病毒在世。
虽然大
有效根除计划,但世界范围内牛群中牛白。
牛白血病病
,。
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并将 DNA 中间体作为原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因此,接触感。
在患病母牛子宫内或分娩期间可能发生垂直传播,因此由于母牛患病造成大约10%犊牛感染牛。
另一种最常见的情况是犊感染。
因此,虽然牛白血病不是新生期犊
牛特有的疾病,但在此期间小牛特别容易
受到感染,这种情况在奶牛场更为常见。
挥重要的传播作用。
本综述讨论了导致
素,以及在此期间可以实施以降低牛白血
病病毒传播风险的不同控制措施。
牛白血病病毒;牛白血病;
新生犊牛;奶牛场;传播;控制措施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
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疾病,在世
界范围的牛养殖地区广泛流行,并造成
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白血病病毒感
染后的潜伏期长,且在临床上有多种临
床症状。
其中约为70%的病牛不表现
任何临床症状,是牛白血病病毒的无症
状携带者。
无症状牛白血病病毒携带
的牛由于无任何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
变化,因此只能通过检测牛白血病病毒
特定的抗体或病毒核酸进行诊断。
大
约30%患病牛会出现未转化B淋巴细
胞非恶性增殖,也称为持续性淋巴细胞
增多症。
不到5%的牛白血病病毒感染
牛会在感染后1至8年内发生恶性 B
细胞淋巴肉瘤。
B 细胞的这种局部增殖
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例如
脾脏、肝脏、心脏、皱胃、子宫、淋巴
24
结和脊髓。
因为牛白血病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器官,所以与淋巴肉瘤相关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这些肿瘤可能导致一系列动物疾病。
虽然牛是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主要的自然宿主,但水牛、牦牛和羊驼也可以自然感染。
已通过试验验证了羊、兔、大鼠和鸡对牛白血病病毒的易感性,只有羊出现了临床症状。
1 新生犊牛感染牛白血病病毒的严重性
尽管牛白血病不是导致流产或新生犊牛死亡的传染病,但应特别注意奶牛群中的新生小牛,尤其是那些牛白血病病毒感染风险高的小牛。
由于高水平的牛白血病病毒感染与更高的传播概率相关,具有高感染风险的动物的存在在流行病学上来讲是十分危险的。
淘汰高感染风险的动物可能是降低牛群总体发病率的一种策略,但这只有在高感染风险中牛白血病流行率低的牛群中该方法在经济上才可行。
犊牛感染的峰值往往发生在小母牛繁殖、产犊和进入挤奶牛群的时,这存在密集的人为干预、更密切的肢体接触和接触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率较高的老母牛等风险因素。
然而,也有报道称牛白血病感染可能发生在出生后的前2年,此时幼畜仍未与成年母牛接触,在这个阶段,病毒的唯一潜在来源是带病产犊母牛、散装罐装牛奶,从而导致牛犊出生后感染。
2 新生犊牛感染牛白血病病毒的方式
牛白血病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细胞的转移传播,这包括如血液,初乳,奶等。
牛白血病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与医源性操作有关,例如去角、做标记、疫苗接种、去势和直肠检查。
也有记录表明通过吸血性昆虫进行传播,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相对重要性尚不确定。
垂直传播包括围产期和产后感染。
围产期感染可能发生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
从母牛到犊牛产后的垂直感染是通过食用带有牛白血病病毒的初乳或牛奶所致。
然而,牛奶和初乳也可能
含有牛白血病病毒特异性抗体,因此,
初乳和牛奶在牛白血病病毒自然传播
中的潜在保护或感染作用尚不清楚,并
且已成为多项研究的主题,这些研究表
明初乳和牛奶在牛白血病病毒传播中
的作用可能不同。
3 新生犊牛牛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考虑到上述所有因素,很明显,专
注于减少围产期牛白血病病毒传播的
管理策略可以极大地帮助减少奶牛群
中的感染率。
应在分娩后的特定时间
实施不同的策略。
在分娩期间子宫内
牛白血病病毒传播的频率与母体病毒
载量显着相关。
因此,根据病毒载量选
择种牛可以减少宫内感染。
此外,考虑
到牛白血病病毒也可以通过产道传播,
高感染风险的母牛进行剖宫可以尽量
减少牛白血病病毒传播给新生犊牛的
风险。
理想情况下,小牛应该在产犊之
前与感染率高的成年母牛分开,新生小
牛应该在出生时从母牛中取出并放置
在干净干燥的地方,产后12h内喂食优
质初乳。
此外,出生时感染的小牛应尽
快进行诊断并与牛群隔离。
初乳是新生犊牛营养和母体免疫
球蛋白的主要来源。
及时饲喂高质量
和足量的未受污染的初乳对新生犊牛
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由于奶牛群
中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发病率通常很
高,因此应避免自然哺乳,并用高质量
的初乳库或初乳替代品进行人工喂养。
高质量的初乳库用牛白血病病毒阴性
的混合初乳制备。
然而,在感染率高的
奶牛群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
情况下,应从具有高水平牛白血病病毒
特异性抗体的牛奶中创建初乳库,或者
可以对初乳库进行预处理以使其不具
有传染性。
目前有几种市售的牛初乳补充剂
或替代品,该类产品由干牛初乳制成。
初乳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微波真空蒸发
和喷雾干燥等不同方法进行干燥。
这
些方法的比较试验表明,喷雾干燥是最
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以获得干燥的初
乳,并保留了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和功
能。
牛奶巴氏消毒法也被认为是另一
种可行的策略,可确保牛白血病病毒灭
活,而不会显着改变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或其生理活性。
在大多数奶牛群中,饲养小牛通常
用散装罐牛奶喂养60d。
考虑到牛白血
病病毒感染率高的奶牛群,在此期间小
牛可能会持续接受到病毒。
在摄入病
毒之前,用能够中和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补充牛奶,这将提供牛白血病病毒的中
和能力从而保护犊牛降低感染风险和
减轻临床症状。
4 结语
近年来,乳制品健康方面的最大进
步是转向疾病预防,而不是治疗。
在世
界上许多国家,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是呈
地方性的,牛白血病在奶牛场中流行率
很高。
因此,在有效的治疗手段或可用
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研发出来之前,应实
施控制措施以控制牛群中牛白血病病毒
的传播。
实验证据表明,牛白血病病毒
感染很容易在围产期传播,尽管此时犊
牛仍未与受感染的成年母牛接触。
因此,
应同时实施不同的方法以有效阻断牛白
血病病毒在犊牛群体中的传播,最终达
到降低牛群的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水平。
参考文献:
[1]杜萍.肉牛白血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
预防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21, 20(05): 101-
102.
[2]何思锐,武瑞,连帅,等.大庆市某牧场
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畜牧与饲料科
学,2021, 42(03): 102-106.
[3]红华.牛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治[J]. 兽医
导刊,2021(01): 32.
[4]艾山·波海.牛白血病的防控措施[J].
兽医导刊,2020(13): 33.
[5]董文霞.牛白血病的防控[J]. 养殖与饲
料,2019(05): 96-97.
[6]刘国英,郑海涛.浅谈牛病特点及常见
牛病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1): 62.
[7]王桂莲.牛白血病的发病分析诊断和防
治措施[J]. 饲料博览,2019(11): 67.
[8]周晓蔓,蔡越.牛白血病诊断与防控[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5): 147-14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