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训练学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6)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多旋翼无人机能够更有效、更自主地进行高分辨率空间数据采集,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的风险,填补了分散小面积高分辨率空间数据采集航空摄影专业的空白。

B.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利弊显而易见,如增加劳动力资源、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实现生育政策公平等。

C.将休闲空间与城市相叠加,就有了“城市休闲空间”的概念,也就是指城市中符合人们休闲意愿、促使人们进行休闲活动并起到一定休闲效果的空间。

D.“百度医生”官网数据显示,“百度医生”已在全国 343个城市开通,覆盖12 862家医院,累计服务人数超过900万人。

答案 A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利弊”包括两个方面,而后文只讲到“利”的方面。

C项主语残缺,应在“也就是指”前添加“城市休闲空间”。

D项不合逻辑,“人数”不能“超过900万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
.....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②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
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穿云裂石
....,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③北京城的历史遗迹虽然非常丰富,然而几度沧桑,实物留存也不过是雪泥鸿爪
....而已。

④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⑤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
....,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⑥当前,伊朗正面临以色列、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制裁和军事上的
威胁,但伊朗政府并不认为国家已经不绝如缕
....。

A.①③④B.②③⑥
C.①④⑤D.①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句中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②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③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④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句中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

⑤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用于此处不当。

⑥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B.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C.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D.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答案 D
解析A项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用在这里显然不妥,应改为“浏览”。

“你社”不够得体,缺乏敬意,应改为“贵社”。

“可”显得很生硬,应改为“请”。

B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在这里谦敬失当。

“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辞,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

C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用在这里不得体,应改为“回到”。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些流行词汇一时风头无两,很快①销声匿迹,②在时代的浪潮里悄悄变了味道。

③,那些在人们口中笔下安分守己的普通词汇,生命力④真正顽强,⑤被后浪拍在沙滩上,⑥能打个滚,卷土重来。

答案 C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重语段的意思和语句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排除法。

①②处所在的语句表述的是流行词汇的发展变化,先是“风头无两”,然后是“销声匿迹”或者是“悄悄变了味道”,由此分析,①处填“就”“却”“竟”均可,不填亦可,②处可填“抑或”“或是”,排除A、D两项。

根据句意,④处填写“才”更合适,排除B项。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代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高位等。

答案 A
解析“《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矜持而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迁徙到南冥时的情形进行了夸张的描写,其中描写其击水和上升的句子是“,”。

(3)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句子是“”。

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妄心
[明]江盈科
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

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

”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①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

我以十金易五牸②,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

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

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
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

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

官司曰:“尔家当尚未说完。

”其人曰:“完矣。

”官曰:“尔小妻生子读书,登科出仕,取富贵,独不入算耶?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

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

”官司笑而释之。

噫!兹人之计利,贪心也;其妻之毁卵,妒心也:总之皆妄心也。

知其为妄,泊然无嗜,颓然无起,即见在者,且.属诸幻,况未来乎?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
注①伏鸡:正在孵卵的鸡。

②牸(zì):母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邻人伏鸡乳.之乳:孵化
B.吾持此金举责.责:责任
C.夫怒,挞.其妻挞:毒打
D.第.除祸欲早耳第:只是
答案 B
解析责:通“债”,“举责”意为放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与妻计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乃.
使人复葺南阁子 C.⎩⎪⎨⎪⎧ 败何.状开国何.
茫然 D.⎩⎪⎨⎪⎧ 且.属诸幻臣死且.不避
答案 C
解析 C 项疑问代词,什么样;副词,多么。

A 项于是,就。

B 项就,才。

D 项尚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某“市人”毫不考虑客观条件地计算自己的财产——一个鸡蛋以几何级数式地增加,正如庄子曾批评的“见卵求夜”者一样急于求成。

B .文中的“官司”是一个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秉公执法的官员,在接到“市人”的申诉之后,深为丈夫的偌大家产毁于妻子一拳而痛心,准备严厉地惩治妻子。

C .文章写的丈夫的贪心和妻子的妒心,都属于“妄心”,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颇具小说之制。

D .江盈科用这一笑话不仅讥笑了“算鸡卵之人”,更是要劝诫世人不要心存非分之想,最好淡泊无欲。

作者的机智深刻,发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 官司风趣幽默,以戏谑的口吻揭示了丈夫的贪心,对妻子的“过错”一笑了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
(2)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分(的东西)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计鸡蛋的人吗?
解析 得分点:(1)“奈何见烹”若翻译成“我为什么要被烹死呢”亦可。

(2)“妄意”“早计”“非望”“独”。

参考译文
看到鸡蛋就想公鸡能打鸣报时,庄子认为这是过早打算了,等到看到一般人的情况,更有比庄子所讲的打算早的人。

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

有一天(这个人)偶然捡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

”然后他就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正在孵卵的鸡,孵化它,等到这鸡的雏长大了,我们在里面取一只母鸡,拿回来生蛋,一个月可以获得十五只鸡;两年之内,鸡长大了又生小鸡,可以得到三百只鸡,能够换来十个金子。

然后我拿十个金子买五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三年可以得到二十五头牛;母牛生的牛,又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可以换三百个金子了。

我拿着金子放贷,三年之中可得五百金;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地和宅院,剩下的三分之一买仆人和小妾。

我与你就可以非常清闲地过剩下的日子,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他的妻子听他说要买小妾,勃然大怒,用手把鸡蛋打碎了,说:“不能留下祸种!”这人非常愤怒地毒打了妻子一顿。

然后把他的妻子带到衙门见官,说:“败坏我的家产的人,就是这个混蛋妇人,请官吏判她死罪!”官吏问他:“家财在哪里?败坏成什么样了?”这人于是从鸡蛋讲起,讲到买小妾为止。

官吏听完说道:“你的家当还没有说完。

”那个说:“说完了。

”官吏说:“你的小老婆又生下儿子,儿子读书,考中功名出去做官,取得荣华富贵,难道不计算进去了吗?这么多家当竟然被这妇人一拳打毁了,真是可恶,该杀啊!”于是下令烹死妇人。

这妇人号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官吏说:“你丈夫说要买小妾,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

”官吏闻言大笑着释放了她。

啊,这个人算计利益是贪心,他的妻子打碎鸡蛋是忌妒心:总之,都是虚妄之心。

知道它是虚妄的,就淡泊地对待不要奢望,安然寂静不动心,就是眼前看得见的,尚且属于虚幻,更何况未来呢?啊!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分(的东西)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计鸡蛋的人吗?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参考译文
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三、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

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

“八行书”指信札。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

“九局图”指棋谱。

“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

“窗里日光飞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

“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

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本诗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

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2.诗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BD [B项颔联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

该句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

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了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

]
2.(1)不是真的安贫。

(2)①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

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

②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③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

表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