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洛阳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洛阳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持续壮大这种力量,必须提高文化产业内容原创能力,加快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

原创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市场扩张的发展红利趋于减小,简单地引进、模仿,甚至是抄袭,已被广泛诟病且已触碰底线。

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是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直以来国家基本的政策导向。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原创的政策,使之系统化、制度化。

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就是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激励作用,主要是针对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旨在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的措施。

要尊重内容原创,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调动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进行文化内容原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释放蕴藏于其中的内容原创的巨大潜能。

最重要的则是要构建激励内容原创的动力机制,以确保内容原创者的合理利益,并使其能够合理分享所创内容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的经济收益。

鼓励原创的制度,一是要强化原创内容的产业化支持。

以文化创业者和小微文化企业为对象,充分利用“双创”示范基地和各类众创空间,打造促使原创内容产业化的全程服务体系,帮助更多的原创内容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后进入市场。

二是要制定文化企业文化内容研发的税收支持政策。

以文化企业为对象,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重视文化内容研发,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

文化内容研发对于文化企业的重要性,正如科技研发对于一般企业的重要性一样。

应该比照科技研发投入的支持政策,建立文化企业文化内容研发投入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是建立优秀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奖励和推广机制。

整合各类政府文化奖项,以及各类主旋律文化产品创作计划,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以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质量提升的方向。

四是强化政府采购支持内容原创的机制。

根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规定,制定符合国际规则和国家相关要求的文化内容原创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政策,加大对各类文化原创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扩大文化原创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五是推动构建文化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中,文化内容提供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度最大,但是在产业链中相对于渠道企业的谈判能力又最弱,因此市场机制往往导致文化内容提供企业的合理利益得不到保证,这严重影响了文化内容提供企业的原创动力。

六是探索建立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正在加速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文
化产业转型,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难度更大,形势更为复杂。

因此,不仅要完善文化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探索开辟数字文化创意和数字文化内容等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新途径。

(摘编自贾旭东《用制度来保障文化原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产业已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遇到了持续发展的难题。

B.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是国家一直以来的基本的文化产业政策导向,也是必然选择。

C.文化产业以引进、模仿、抄袭的方式扩张市场,这种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广泛指责。

D.制定文化企业文化内容研发投入的税收支持政策,可以参照科技研发投入的支持政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必须加快构建文化产业鼓励原创的制度,观点鲜明,针对性强。

B.文章从原创能力不强的角度切入,强调目前关键是要完善政策,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

C.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详略得当。

D.文章从六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落实鼓励原创的制度,先主后次,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构建激励内容原创的机制,就能确保原创者的合理利益,从而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B.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激励作用,能够破解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C.文化内容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中贡献度最大,但在产业链中谈判能力相对来说又最弱。

D.文化产业正从以模拟技术为基础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转型,其知识产权保护难度更大,技术更复杂。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秦代,运河已经连通了五大水系。

曹魏时代,运河的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滦河下游。

隋唐时代,大运河全长约2300公里。

元明清时代,运河全长2000余公里,如果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为世界之最。

以运河维持时间之久而言,公元前5世纪开凿的邗沟运河,至今仍然是江淮之间的水运干道,历时2500余年。

以运河工程之伟大和艰巨而言,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山东运河段,所经的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全线最多时建50余闸;又因水源缺乏,将沿运地区数百眼泉水,开挖明渠输送入运河,并建四大水库以供蓄泄。

其工程之浩大、艰巨堪称世界运河工程之最。

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事征伐和政治、
经济交流的需要,出现了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占了我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

作为全国的首都,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此后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防前线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需要从经济重心地区缴纳、输送。

因此,作为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的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

漕运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触及社会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漕运实则已经转变为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

此外,漕运还起着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诸如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促进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运河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隋炀帝敕穿江南河,为的是加强中原与南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建的统一政权。

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将从全国征集来的兵员、军械、粮食及有关物资,集中运送于北方重镇涿郡,是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

唐代首都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唐朝人对运河的社会功能有不同看法。

但认为运河对唐王朝的重要性却是一致的。

明代永乐年间定都北平后,朝廷对其依赖更甚于前代。

几乎江南所产的各种物品都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师。

可见大运河是明代京师的生命线。

清代对漕粮的需要超过历朝历代。

自秦汉以来,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没有统一巩固的政治局面和发展,是不行的。

而这种局面的巩固和发展,运河曾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邗沟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世纪,历时久远;灵渠工程伟大艰巨,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B.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他们的首都,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C.在历史不同时期,运河不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运送兵员粮食等至涿郡。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运河的延伸、维持时间、工程伟大艰巨三方面论述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的独特地位。

B.文章在论证清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时,运用了举例论证。

C.文章举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的例子,为的是论证当时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

D.文章从运河的独特地位、漕运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论证其对中华文明的功绩。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全长2000余公里,是世界之最。

B.漕运是指用运河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等的制度,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等。

C.自产生之日起,漕运便是一项经济活动,触及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同时也是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

D.自秦汉以来,运河对于我国统一的政治局面曾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

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

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

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则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

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起包袱回娘家。

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个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最终,等男人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

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4岁。

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

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要去外公家。

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乖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

”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也哭了。

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

等埋葬了公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

夜里,小根肚子疼。

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

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

第二天,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

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

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

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

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

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

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秋葵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

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

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

擦着擦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 小说关于秋葵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又给人以真实感。

C. 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给木根,表现了回娘家时的兴奋心情。

D. 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从正面表现了
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8. 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初,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乃拜平为都尉。

遂与东伐项王。

至彭城,为楚所败。

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军广武。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太王熊铙人以爵影士之顽钝嗜利无耻煮亦多归汉诚各去甚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陈平既多以金反间于楚军。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

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用其奇计策,卒灭楚。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下列将文中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B.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C.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丢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D.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秦,指当时秦关中地,因刘邦曾将关中地分封给秦三个降将而得名。

B. 亚将,亚于大将,指副将欢将,古代常在大将后设亚将做副手。

C. 昆弟,兄弟,同昆仲,长白昆,次曰仲,也常用来比喻亲密友好。

D. 爵邑,指爵位和封邑。

古代君王常赐有功之臣爵位和领地以示奖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为士坎坷,事奉两主均不顺利。

为魏王献计不被采纳,又受别人谗言诋毁;为项羽击降殷王,却又因殷地失守而得罪项王,终弃项羽而去。

B. 陈平智慧过人,深得刘邦赏识重用。

在与刘邦交流后即被封为都尉;面对谗言和刘邦责备,陈平真诚表白,尽管刘邦极力袒护诸将,仍对陈平表示信任。

C. 陈平善用计谋,帮助刘邦打败项羽。

刘邦在荥阳被围的生死关头,陈平用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的关系,并用奇计妙策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 陈平审时度势,及时规劝刘邦言行。

曾直言劝谏刘邦应借鉴项羽为人的得失,在刘邦因韩信自立为齐王而恼怒时及时提醒刘邦冷静处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海上作
孟浩然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①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②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③,沧洲④复何在。

[注]①斗柄:指北斗星第五至第七颗星。

②垂钓:姜子牙泗水垂钓。

③乘槎人:槎,水筏。

指游仙之人。

④沧洲:海上仙洲。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已逝,诗人在海上漂浮,“亦”字表明他和孔子境况相似,都不得志。

B.天色将晚,见北斗星斗柄掉转,写天上星辰的变化,表达时光易逝的感叹。

C.尾联写询问乘木筏的游仙之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暗示诗人心态。

D.这首诗将叙事、写景和抒怀融为-体,语言清新明丽,情感浓烈真挚。

15.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杭州百姓祥和欢乐的场景。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北伐一代兵强马壮,则“_________________”,北伐二代志大事疏,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②首个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培训班于2月12日直播开班,③直播期间的峰值在线点击量超过4356人次以上。

④培训采用在线直播、视频回播、实时答疑的方式,⑤可完成课程实时回放、教师在线答疑、学习进度查询等功能。

⑥管理人员随时登陆系统后台,⑦同步查看核实学员线上学习情况。

⑧截至目前,⑨全市已有260 余家职业培训机构利用自有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建立的线上培训课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②理·巴克斯特:“要成为智者和贤者的人,就必须认真地读通几本经典著作。


③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④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金秋丰硕的成果;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
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的失去一些什么,也在不断的得到一些什么。

面对得失,你曾有过怎样的心情,作过怎样的思考呢?
读完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戏剧除外。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来理解,“文化产业以引进、模仿、抄袭的方式扩张市场”错,原文第二段是“简单地引进、模仿,甚至是抄袭,已被广泛诟病且已触碰底线”,遗漏了“简单”这个限制词。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说“文章从六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落实鼓励原创的制度,先主后次”,对应的内容集中在文章最后一段,从整体来看,这六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别,而是并列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如果能构建激励内容原创的机制,就能确保原创者的合理利益”,逻辑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三段只说“最重要的则是要构建激励内容原创的动力机制,以确保内容原创者的合理利益”,并非建立起了这种机制就一定能确保。

B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激励作用,能够破解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属于断章取义。

原文第三段说“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就是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激励作用,主要是针对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旨在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的措施”,只说政府引导扶持要“针对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旨在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的措施”,并没提到能否“破解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