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音乐上册 情系江淮(第三课时)教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五年级音乐上册情系江淮(第三课时)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唱:黄梅戏《对花》
听: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女附马》。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
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到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泱泱中华,5000年漫长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
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作为祖国接班人的你,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师:近年来,湖北省艺术家代表团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联欢会上,英国艺术家主动提出要唱一段他所喜爱的中国民歌,结果唱的是黄梅戏选段;艺术家代表团结束在日本的访问回国时,日本朋友在机场唱一段中国歌曲送行,开口一唱,也是中国的黄梅戏;美国的、加拿大的黄梅戏爱好者还经常在网上向中国的朋友求赠黄梅戏的音乐和录像带;在英国国际航班飞机上还把黄梅戏作为最好的音乐播放。
1994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应邀赴乌克兰参加第七届世界短剧节,首场剧目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打猪草》、《夫妻观灯》。
演出一结束。
乌克兰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他们惊呼:“中国的歌剧太神奇了。
”他们“宁可放下手中的工作,也要去看中国的歌剧。
”评论、报道不断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出现。
听了这些事例,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激发学习热情)
二、欣赏黄梅戏选段《对花》。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先请大家欣赏一遍,说出这段唱段中,最吸引你的地方,为什么?
(1)学生谈对本唱段的旋律、表现形式和情感以及伴奏乐器的认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向学生介绍以下知识:
【锣鼓经】简称锣经,戏曲打击乐各种具有固定程式(鼓套子)的打击乐“合奏谱”的泛称。
常用的锣鼓经有“急急风”、“阴锣”、“冲头”等,锣鼓经都采用文字记谱,所用文字及其代表的含义并不统一,较为流行的记谱法中:“大”,代表单皮鼓;“衣”,代表板;“仓”,代表大锣;“才”,代表铙钹;“台”,代表小锣。
【剧情介绍】《打猪草》生动地反映和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
作品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冲突,陶金花碰断了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
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
来。
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
通过这一由误会引起的冲突,两个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学唱黄梅戏选段《对花》。
(1)用对答式问话的语气来歌唱。
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演唱。
(2)采用听唱法与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唱,教师教唱歌词时注意示范准确,衬词部分要求学生唱得诙谐幽默。
(3)教师弹琴,请学生聆听,在心里默唱,纠正音高。
学生跟琴唱谱。
(4)教师出示节奏,请学生念念,注意附点与切分节奏。
(5)教师随机弹奏一乐句,请学生听唱,提高学生听音、识谱能力,锻炼学生唱谱的胆量。
(6)观看《对花》的录像,感受戏曲艺术精湛表演的魅力,调动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
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指导学生表演《对花》部分唱段。
(7)师:刚才大家学的是陶金花问金小毛的唱段,那金小毛是怎样回答的呢?
(学生猜测答案)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金小毛是怎样回答的。
(教师播放剩余唱段,师生共同欣赏,注意向学生展示唱词)
(8)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跟着录音学习金小毛的唱段。
四、创作与表演。
师生分角色演唱,感受一问一答幽默、智慧的气氛。
根据唱词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有个性的表演动作。
五、欣赏《天仙配》、《女附马》等经典唱段。
简介黄梅戏的发展史:简介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的生平和贡献;听赏《天仙配》、《女附马》等经典唱段;学生谈听后感受;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其他黄梅戏剧目名或唱段名。
六、课堂小结。
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大家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耳朵、眼睛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希望下次上课时有人能告诉大家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新发现。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音乐上册情系江淮(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听: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唱:《打麦号子》
动:歌表演《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杨柳青》,今天,我们用扬州方言再来唱一唱。
师带生跟音乐复习歌曲。
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
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
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
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
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
3.学习前八小节。
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
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4.学唱中间八小节。
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
5.学唱最后八小节。
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9.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
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三、歌表演。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劳动场景,加工提炼劳动语言。
2.根据教师的指导,实行分组创编,主题自定,开展小组竞赛。
3.各小组汇报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小组做群众演员,配合喊号子,烘托气氛。
4.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进步奖、最佳领唱奖等。
四、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