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盈配合抱紧力计算与校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紧力计算与校核
一、过盈配合的基本参数
过盈连接是利用零件间的配合过盈来实现连接。

这种连接结构简单,定心精度好,可承受转矩、轴向力或两者的复合载荷,承载能力高;缺点是结合面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装配不便,配合面边缘处应力集中较大。

其主要装配方法有三种:压入法、温差法、液压法。

该产品推力轴承与轴之间的过盈配合采用压入法,为纵向过盈联接。

计算基本参数及其含义如表1-1所示。

表1-1计算基本参数及其含义表
二、传递载荷所需要的最小结合压力
过盈联接的结合面间的结合压力,即径向压力,与该结合面所传递的载荷大小有关。

如图2-1所示。

图2-1受轴向力及转矩示意图
2.1承受传递转矩T
当轴与轴套传递启动转矩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结合压力为时,在启动转矩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应大于或等于启动转矩。

结合面的摩擦阻力距为,
为了保证,则有,
即有,结合面最小结合压力满足
2.2承受轴向力F
当轴与轴套传递轴向力时,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应大于或等于轴向力。

结合面的摩擦阻力为,
为了保证,则有,
即有,结合面最小结合压力满足
2.3承受轴向力与转矩的联合作用
记联合作用所产生的合力为,则有
推理同上,最终得到
三、传递载荷所需要的最小过盈量
3.1包容件直径比与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
1)包容件直径比,即结合直径除以包容件外径,
2)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即包容件内径的扩大量,
其中系数满足,
3.2被包容件直径比与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
1)被包容件直径比,即被包容件内径除以结合直径,
2)被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即被包容件外径的缩小量,
其中系数满足,
3.3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
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记为δ,则
3.4考虑压平量的最小过盈量
考虑压平量的最小过盈量满足,
对于纵向过盈连接,取
四、过盈连接件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4.1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与传递力
1)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系数、按下式计算,
2)被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系数按下式计算,
实心轴,此时
3)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

4)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传递力
4.2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1)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
其中系数满足,
2)被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其中系数满足,
3)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五、过盈配合的校核计算
1)最小传递力
其中,
2)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
3)被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其中,同上。

4)包容件外径扩大量
式中,取或。

5)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式中,取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