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1、2 单元教课设计
(苏教版)
汇龙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教课设计
第一单元课题:连加连减第 1 教时总第 1 个教课设计
教课内容:教科书p1、 2 页。

教课目的: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 100 之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
的方法。

2.经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育学生察看、剖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优秀
习惯。

教课要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 100 之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
法。

教课难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 100 之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
法。

教课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
学情预判:
受旧知的影响,预计大多数学生会采纳分竖式计算此
题,先用用竖式算出第一步加法的和46,并把它作为第二步计算的一个加数,写在第二个竖式上,再把第一步计算的得
数 46 与算式中的第三个加数 26 相加。

但也不清除有个别学生
使用连竖式,可是为何第二个竖式能够接着第一个竖式写,这
里的理解需要细化 .
一、情形导入:
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 )教师表达例 1 的已知条件。

2.发问:
(1)听完老师的表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依据这些已知条件,能够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好的出示例1:
同学们折纸船,第一人折了19 只,第二人折了27 只,第三人折了26 只。

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4)要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准备怎么列
式?二、研究沟通:
1.教课例 1。

19+27+26=
(1)发问指引:
①察看,这道题有什么特色?
②这道题的运算次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
方法?
( 2)分组议论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及各样计算方法的好坏。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议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议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假如一个组议论后获得了几种不一样的方法,能够都记录下来。

(议论过程中,要点提示学生:
①第一,在其余同学讲话时,要仔细地聆听同学的讲话,找出其余同学的优弊端。

②其次,在听完他人的讲话后,要擅长给同学提出有价
值的问题。

③要擅长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习。

学习他人的好方法、好
思路、好习惯等。


对照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谈谈,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弊端?
方法一:两个竖式计算
长处:
1.同学们比较熟习这类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犯错。

弊端: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假如写不好,简单显得
很乱。

方法二:连着写两个竖式计算。

长处: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 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雅观。

(相关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弊端:
简单扔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写一个竖式计算。

长处: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需一位一位的计算就能够了。

弊端:
1.在计算的过程中,简单扔掉进位。

2.关于一些计算不娴熟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必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弊端,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能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课试一试。

(1)直接出示试一试 90-25- 28=
(2)对照:
问:这道题与例 1 有什么不一样?
例 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

能获得三种不一样的算法。

例 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

只好用例 1 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沟
通:问:这道题怎么算最
好?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 ] 老师举例 90-20-25 如何算最好?
(4)小结:哪一步假如能口算,就能够口算,在计算
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反应完美:
1.想一想做做 1。

独立达成,谈谈做题的注意点。

2.想一想做做 2。

要求:做题速度比较快的学生能够按次序将六道题目挨
次做完,做题速度比较慢的学生能够任选三道题计算出结
果。

3.想一想做做 3。

小组相互谈谈图意,列式。

而后沟通。

5 / 6
★精选文档★
( 1)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与哪两个已知条件相关?
如何列式?为何?计算。

(2)运走 60 个是从哪里运走的?如何求出还剩多少个?如何列式?为何?计算。

四、讲堂总结: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讲堂作业:
《增补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