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卷
一、积存运用〔35分〕
1.依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阅读“爱国情怀〞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倾听已届风烛cán 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 念着祖国的深情,体会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2.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我们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
B.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C.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有意装作没闻声?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
优美的恋歌!
3.以下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强化管理,采用严密的防范措施。
B.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广泛征求、虚心接受群众看法。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显然提升。
D.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动素养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确保。
4、诗文默写〔12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感时花溅泪,。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海内存知己,。
〔5〕,铁马冰河入梦来。
〔6〕何当共剪西窗
烛,。
〔7〕《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8〕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怀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
〔9〕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5、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前面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2分〕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6.同学们课外收集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班级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了一次交流会,班主任、语文老师、部分同学家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制定一段开场白或一段结束语。
(3分)
7.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
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4分)
①明长城东起,西至。
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句俗语或一个诗句。
③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
8.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发。
(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发:
9.名著阅读。
〔4分〕
在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人物姓名,关于他的某个故事情节,喜爱他的理由。
人物:;故事情节:;
喜爱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诗歌赏析。
〔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
〔3分〕
11、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
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试加以评析。
〔2分〕
〔二〕文言文。
(14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
妻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
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jì〕:天放晴。
③被:同“披〞。
④陛:皇宫的台阶。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诵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2分〕
其实味不同
13、.解释以下加点的字。
〔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晏子避席对曰〔〕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④逸而知人之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15、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16、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①
②
〔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16分〕
一颗豆粒
[日]铃木健二
〔1〕①我熟悉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2〕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
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
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
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3〕母亲和两个孩子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4〕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
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5〕为了维持生活,妈妈天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四周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同学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
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6〕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7〕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8〕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竭,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9〕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
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10〕“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
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
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11〕“妈妈,实在对不起。
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确实是认真煮豆子的。
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
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12〕“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
妈妈,谢谢您。
不过请妈妈一定珍重身体。
我们先睡了。
妈妈,晚安!〞
〔13〕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14〕“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
一种必需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15〕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
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16〕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
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17〕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随时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7.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2分〕
辗.转〔〕被褥.〔〕憧憬
..〔〕
18.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19、第4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什
么要做这一强调?〔3分〕
20.第6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3分〕
21、第14 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3分〕
22、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分〕
三、作文〔30分〕
23、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是美好的,人人都渴求被人牵挂,就像每个人都渴求被爱一样。
世上有许多种牵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种对亲人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人生在世有许多亲情和友情都是靠牵挂维系的,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与体验,请写一篇题为《牵挂》的文章,体裁不限, 500字左右。
四、附加题〔20分〕
24、走进名著:〔2分〕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
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王熙凤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
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5、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在欢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程的大会上致词说:“〔1〕钱老师是现
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
来……〞钱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2〕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两字,
刚刚副局长的讲话就缺乏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纷纷议论。
他们的话都有不得体之
处,请按序号检查并作修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6、2007年10月,盐城市展开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以一名中同学的身份
参加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4分〕
⑴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扬标语以营造气氛。
(不超过20字)〔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她的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用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
D.课间操时,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鳞次栉比
....,蔚为壮观。
28、揣摩文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
〔2分〕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
艳。
〞语中贬大于褒,其实,我们可以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无妨把古人的评论改
为
29.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
〔3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
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
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
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
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
〞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
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
30、阅读文言文《其所处者》,完成文后的题目。
〔5分〕
其所处者〔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
矿物名,红色。
〔1〕.翻译句子。
〔2分〕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
〔2〕、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作答〕。
〔1分〕
〔3〕.依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常用来比喻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