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习题讲评课件岳麓版(20200814095026)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而本课时则重点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文字叙述、图片资料和史料引用,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致历程,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案 岳麓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案 岳麓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把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过程与方法:通过争辩等形式,培育同学的思辩力量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同学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生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成功,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毁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成功表明,党中心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学习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确定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快速失败缘由的生疏。

对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的生疏。

【同学预习指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留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1.土地改革的目的:解决__土地__问题。

2.实施:颁布__《中国土地法大纲》__,1948年底,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作用:满足了农夫的__土地__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的乐观性,掀起了__参军参战__和____支援前线__的热潮。

二、国共大决战1.辽沈战役:__1948__年__9__月,__林彪__、__罗荣桓__发动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__锦州__,乘胜攻克__沈阳__,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__1948__年__11__月,__刘伯承__、__陈毅__、__邓小平__、__粟裕__、__谭震林__等,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__徐州__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__聂荣臻__指挥的华北解放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 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 工商业者的财产48年底,大约1.5亿解放区人口完成了土地 改革的任务,使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想一想
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翻 身做了主人;
背景: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 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4月,国 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 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
人民解放军占领渡南江京战国役民政府总统府 1949年4月21日

结果: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
决 战
时间: 1948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 战役
结果: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渡江 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结果: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课后练 习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 )
毛 泽 东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625 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地方政权,建立了各级地 方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 退据台 湾,台 湾与祖 国大陆 分隔。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3月 地点: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基本上消 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 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 决战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人主力,最终取得全国解放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三大战役的详细过程、意义以及全国解放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掌握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全国解放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解放战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战役,分析战役的特点、意义,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4.讲授法:教师对三大战役进行总结,强调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5.提问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精选优质课件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精选优质课件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敌我双方力量发生逆 转;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 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基本上消 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 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 决战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新课讲 授
土地改革
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地制度的变革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
的基本任务之一;农民问题解决得好坏直
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辽沈战役
B.
小学生读书心得(三):
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在书店,我购买了一本《杨红樱科学童话全集》。 不敢与古人同语,但允许我有同感。
4.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
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A )
A. 东北解放军
B. 华北解放军
C. 中原解放军
D. 华东解放军
5.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
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
指的是( D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次超过国民党。

淮海 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结果: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同步习题含答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同步习题含答案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同步练习◆选择题1.咱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前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时期。

如下战役中,属于战略决战时期的是()A.百团大战B.挺进中原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成功的重要缘故是()民工担架大小车筹粮543万人30万副88万辆9亿多斤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人民的踊跃支持D.解放军武器先进4.“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址,确实是他的可耻事业的衰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塌台。

其标志是()A.北平的解放B.天津的解放C.上海的解放D.南京的解放6.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A.红军赤水出奇兵B.百万雄师过大江C.全军事后尽开颜D.弥天大勇诚堪格7.美国《时期》周刊曾如此报导“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庞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成功;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如此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A.中国博得抗日战争成功B.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成功C.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成功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8.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如此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钟山风雨起苍茫,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翻天覆地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精选强化试题【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12分)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21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

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

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

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21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什么成立?(2分)(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1分)为什么?(3分)(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答案】(1)三民主义(2分),中华民国(2分)。

(2)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可具体说)。

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原因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共4分)(3)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