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4次课(第3章:起动拖曳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
(3-42)
6
校正系数与河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P47图3-4
当Ks /δ≥10,床面粗糙区(绕流紊流区), χ=1 ;
s 0 . 3 当Ks /δ≤0.25 ,床面光滑区,
K U*
0.3
dU*
f 当 0.25<Ks /δ<10 床面过渡区,
Ks d dU f f *
5
②、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
c
5.75 lg 30.22
1
2K 3a3 K C a K C a 2 L 2 1 D 1
a、反映床面颗粒周围绕流情况的沙粒雷诺数
b、粗颗粒泥沙,χ=1,绕流阻力系数为定值,θc 为定值
Ks f f Re*
C D f Re* C L f Re*
Re*
U* D
c、细颗粒泥沙,校正系数和绕流阻力系数是沙粒雷诺数的函数
d、Shield数是沙粒雷诺数的函数 c f Re* U *c 2 c c s s d gd c U* D f c s D
细颗粒泥沙受到粗颗粒泥沙的隐蔽作用,其起动流速较 均匀沙相应粒径要大得多; 突出在床面上的较粗颗粒,其受到的推移力较均匀沙相 应粒径要大,因此起动流速较相应粒径的均匀沙要小。
18
பைடு நூலகம்
6、与泥沙起动有关的几个问题
(2)起动流速与起动拖曳力两种起动条件比较 (3)砾石和卵石的起动 除受粒径大小和水流条件的影响外,其几何形状和相互 间的排列状态对起动影响很大。 扁平状的卵石较球形的难以起动,鱼鳞状排列的卵砾石 较分散的卵砾石难以起动。
其值等于泥沙起动时单位面积床面上水柱重量在水流方向的分力即323均匀散粒体及粘性泥沙的起动拖曳力公式338ghjgrj为考虑水流粘滞性影响的校正系数为河床相对粗糙度ks的函数30lg75为河床的粗糙度均匀沙ksd非均匀沙ks近壁层流层厚度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3393校正系数与河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当ks10床面粗糙区绕流紊流区当ks025床面光滑区025ks10床面过渡区p47图3430lg75希尔兹a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shield数临界相对拖曳力的建立30lg7530lg7530lg7530lg75称为shield数又称临界相对拖曳力34130lg75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a反映床面颗粒周围绕流情况的沙粒雷诺数b粗颗粒泥沙1绕流阻力系数为定值dshield数是沙粒雷诺数的函数c细颗粒泥沙校正系数和绕流阻力系数是沙粒雷诺数的函数342校正系数与河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当ks10床面粗糙区绕流紊流区当ks025床面光滑区025ks10床面过渡区p47图34试验结果分析
3.2.3
均匀散粒体及粘性泥沙的起动拖曳力公式 ⒈ 起动拖曳力
起动拖曳力是指泥沙处于起动状态时的床面剪切力。
其值等于泥沙起动时,单位面积床面上水柱重量在水 流方向的分力,即 ***
0 hJ U*2
0 U* gRJ ghJ
(3-38) ***
⒉ 爱因斯坦对数流速分布公式
28
***
2
3、校正系数与河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P47图3-4
当Ks /δ≥10,床面粗糙区(绕流紊流区), χ=1 ;
当Ks /δ≤0.25 ,床面光滑区, 0.3 Ks d dU* f f f 当 0.25<Ks /δ<10 床面过渡区,
下限值为0.04。
14
(4) 当Re*<10,床沙粒径小于近壁层流层厚度,曲线
上升,起动拖曳力增大,在Re*<1,泥沙粒径远小于近壁 层流层厚度,需要更大的拖曳力才能使其运动。此时临 界相对拖曳力与沙粒雷诺数的0.3次方成反比。
0.3 c 0.10 Re*
(3-43)
15
(5) 希尔兹曲线的实线部分包含在弯曲带中, 但偏离弯曲带的中线。虚线部分为一条斜率为-1 的直线,该直线的方程为 c 0.12 s d U*d / 此时起动拖曳力与泥沙粒径无关。
ub 5.75U* lg 30.2a
5.75U*c lg 30.2
2
s 2 K 3a3 gd K C a K C a 2 L 2 1 D 1
U*c 2 2 K 3a3 1 2K C a K C a s 2 L 2 gd 5.75lg30.2 1 D 1
3
K sU *
⒋ 希尔兹(A.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
①、Shield数(临界相对拖曳力)的建立
ub ubc 2 K 3a3 K C a K C a 2 L 2 1 D 1
1 2 s
K4 N gd K 3a3 d 2
19
7、止动流速
泥沙由运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 称为止动流速。
止动流速与起动流速的关系
' Uc (0.71 ~ 0.83)U c
20
8、 扬动流速
指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直接转入悬移状态的临界 垂线平均流速。
21
9
泥沙运动状态 静止 滑动、滚动 跳跃 层移 悬浮
泥沙运动的形式(见P69)
泥沙运动形式
23
在床面附近,较粗颗粒的泥沙沿床面滑动、滚动、跳
跃,甚至层移前进,经常与床沙彼此交换,前进速度
远较水流速度小,泥沙这种运动形式称为推移运动,
这一类泥沙称为推移质泥沙,简称推移质。由于其运
动范围限于床面附近(河床底部),故又称为“底
沙”。
24
①、接触质
以滑动、滚动形式运动的、经常与床面保持接触的泥沙称为 接触质。接触质在推移质中为数不多。 ②、跃移质 在床面附近以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称为跃移质。跃移质 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 ③、床面层 在流速较低时,对于同一种河床组成物质来说,其接触质和 跃移质的运动范围,仅限于河床表层以上大约1-3倍泥沙粒径
u y 5.75 lg 30 . 2 U* Ks
(3-39)
Ks为河床的粗糙度,均匀沙 Ks =d,非均匀沙Ks =d65; χ为考虑水流粘滞性影响的校正系数,为河床相对粗 f K s / 糙度Ks /δ的函数
U*
δ近壁层流层厚度 11.6 ν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7
试验结果分析:
①、球体沉降时的运动状态处于滞流区,沉降阻力主 要为粘滞力,阻力系数与沙粒雷诺数成线性关系;
8
试验结果分析: ②、球体沉降时的运动状态处于紊流区,沉降阻力主要为
紊动阻力,粘滞阻力可以忽略不计。阻力系数与沙粒雷诺 数无关,接近于常数 Cd=0.45。
9
试验结果分析: ③、球体下沉处于过渡区,沉降阻力中粘滞阻力和
1 2
(3-6)
ub ubc
2 K 3a3 s gd K1C D a1 K 2C La2
u y 5.75 lg 30.2 U* Ks
(3-39)
y K s
ub 5.75U* lg 30.2
4
ub ubc
2 K 3a3 s gd K1C D a1 K 2C La2
U *c 2 c c s s d gd
(3-41)
c
5.75 lg 30.22
1
c c s d
2K 3a3 K C a K C a 2 L 2 1 D 1
称为Shield数,又称临界相对拖曳力
16
(6) 大沙粒雷诺数的临界相对拖曳力随沙粒雷诺数的增
大而增大,反映了泥沙粒径增大,重力作用增强,要求较 大的起动拖曳力。 小沙粒雷诺数的临界相对拖曳力随沙粒雷诺数的减小而增 大,是由于粘性底层(近壁层流层)的隐蔽作用增强,需 要更大的拖曳力泥沙才能起动。
17
6、与泥沙起动有关的几个问题 (1) 非均匀沙的起动
11
5、 原shields曲线的特点 (1)曲线为马鞍形,实验点据比较散乱。
12
5、 原shields曲线的特点 (2) 沙粒雷诺数在10附近,亦即近壁层流层厚度与 床沙粒径接近时, shields数最小,此时shields数
等于0.03,泥沙最容易起动。
13
(3)当Re*>10 时,即D>δ时,近壁层流层(边界层) 不起隐蔽作用,随着粒径的加大,泥沙重力作用增强, 起动拖曳力相应加大。在 Re*>1000 以后,Shields曲 线近似水平,Shields数接近常数,其上限值为0.06,
泥沙按运动状态分类 床沙 接触质 推移 跃移质 层移质 悬移质(悬沙) 推移质(底沙) 全沙质
22
河床
(c) 悬移质运动
跃移质 推移质运动→床面层 接触质 (d) 水 流 A C 悬 浮 区 床面层 层移区 B D (e) 河床 悬移质运动 跃移质 推移质 接触质 运动 运动 层移质运动 静止河床
河流泥沙中份额
级配组成
泥沙颗粒较粗,与悬移质相比,级 与床沙和推移质泥沙相比,悬移质粒径细,非 配组成较均匀。 均匀性强(见下图) 。 前进速度远较水流速度为小。 经常与床沙彼此交换。 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同。 有时会于床沙和推移质发生交换。
运动速度 泥沙交换
27
课后思考题
1、Shields曲线有何特点? 2、简述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的特点?
的区域内,这一区域称为床面层。
25
④ 、悬浮运动、悬移质(悬沙)
悬浮在水中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同的运动状 态称为悬浮运动,这一类泥沙称为悬移质。
26
⑤、推移质、悬移质泥沙的特点
特点 推移质 悬移质
运动形式
以滑动、滚动、跳跃、层移形式前 以悬浮形式,在整个水深范围运动,运动轨迹 进,运动范围限于床面附近,运动 很不规则,运动持续性强。 具有间歇性。 在一般河流的泥沙中占的量较少。 悬移质为河流泥沙的主体部分。
紊动阻力都不能忽略。由Cd-Red图可知,阻力系数 与沙粒雷诺数之间呈曲线关系。
在Red>2×105之后Cd值的急剧下降是由于球体绕流分离点后移引起的。
10
c U* D f c s D
(3-42)
此式即为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该式只是确定了临界 起动拖曳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并没有给出这些变量之间 具体的函数表达式。 5、Shield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