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人教版选修2)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该引文的出处及其体现的思想分别是()
A.《人权宣言》、法律至上思想
B.《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思想
C.《人权宣言》、天赋人权思想
D.《独立宣言》、天赋人权思想
解析:从“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即可得知这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内容;从“人人生而平等……”可知是天赋人权思想。

答案:D
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最主要是因为它()
A.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
D.与法国《人权宣言》的目标一致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两个文献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上的一致性,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并且《独立宣言》的发表早于《人权宣言》,而B、C两项不能体现这种共性,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A
3.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
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独立宣言》明确规定“人人生而平等……赋予……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人权宣言》没有规定生命权。

答案:A
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独立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权利法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独立宣言》对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具有推动作用,《人权宣言》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是影响到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故选C。

答案:C
5.(2010·安徽高考)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有着共同的进步之处,同时又各有侧重,不能说《人权宣言》比《权利法案》和《独立宣言》进步,因此A、B两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C项强调的是《人权宣言》对法国的影响,与题干中“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这一要求不符,故可排除C项;D项强调了《人权宣言》对民主思想传播的巨大作用,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D
6.《人权宣言》颁布后,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其与启蒙思想的关系是() A.《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在内容上是一样的
B.《人权宣言》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C.《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没有关系
D.《人权宣言》的制定者就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解析:作为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答案:B
7.右图为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举世闻名。


右手高擎火炬,左手中拿一本书。

此书是()
A.《常识》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解析: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187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并于1886年正式落成,是自由的象征。

1776年,《独立宣言》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答案:C
8.法国人民掀起震惊世界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处死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初步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法国大革命期间,大资产阶级当政时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A.推翻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
D.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解析:制宪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并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

答案:B
9.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③卢梭的政治理论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B.①③
C.②③D.②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两者分别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

答案:C
10.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下列内容中,不能体现中华民国国家性质的是() A.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B.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国家性质即国体。

C项体现的是责任内阁制,这是政体形式,不是国体,故选C。

答案:C
11.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临时约法》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

答案:D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因为它()
①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和颁布的②其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③确立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④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行政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可从颁布者、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此可知以上四项都正确,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新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
——《人权宣言》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在君权上的主张。

(2分)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
了什么思想?(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二者的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原则?(2分)
解析:第(1)问,要联系所学知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回答;第(2)问,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是三权分立;第(3)问,本质和目的要从这两部法律的阶级性和制定的背景上进行分析;第(4)问,抓住两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叙述。

答案:(1)主张君权神授,君权至高无上。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

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主权在民,人民权利至上,权利平等,反对专制。

14.启蒙运动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天赋人权观、法律与法治观、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至今为许多国家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她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1)结合所学知识,以《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是怎样转化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实践的。

(8分)
(2)《独立宣言》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何新发展?(2分)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独立宣言》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解答即可。

答案:(1)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独立宣言》还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

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1787年美国宪法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说。

(2)提出了人民革命权利理论。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与其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什么原则?(6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的比较综合能力。

第(1)问中的“主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来回答,“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实际要求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答案:(1)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

(2)理解: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16.“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2分)
(2)美国《独立宣言》在人权阐述方面比上述材料有何发展?其目的是什么?(2分)
(3)在“争取人权”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各有何进步意义?(6分)
解析:本题主要以人类争取自由、平等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的能力。

第(1)问由材料中“因果倒置”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卢梭反对亚里
士多德“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观点,然后据此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要依据所学知识扼要概括;第(3)问注意是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然后据此概括、归纳即可。

答案:(1)天赋人权。

亚里士多德处于奴隶社会,当时奴隶没有人权可言。

(或答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受到时代限制)
(2)发展:以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思想为基础,提出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

目的: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3)提出“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