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籍记载中发现周人的迁徙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典籍记载中发现周人的迁徙路线
关键字:
《诗经.绵》、《诗经.周本纪》、《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周人、漆泽
内容简介:
本文首先从《诗经》《穆天子传》《史记》《竹书纪年》对周人的记载中发现周人迁徙的线索,并验之于卫星地图,探寻周人在来到岐山之前的迁徙路线。
正文:
周人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谜,尽管说法不少,却多以揣测为主。
本文试着从典籍记载出发,验之以卫星地图,以廓清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1、《诗经.大雅.隘》
帛系帛系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腌腌,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排之便澳,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暮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士,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貌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日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日有奔奏,予日有御侮!
《诗经》中的这一段记载是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从西往东来到岐
山之下,并在这里开垦田地,建立城郭的情况。
在这首诗中,“自土沮漆” 讲的是到岐山之前的居住地,“沮漆”从字面看,指的是两个河流或者湖泊。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里面所讲的水浒,指的就是原居住地的“沮漆”,那么“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意思就是沿着西面的水边,来到岐山之下。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讲的是周人,从西往东,在开发周原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这一段简单来讲,就是周人从原居住地沿着沮漆从西往东来到岐山之下的周原,然后开发周原,开垦土地,建立城郭的一段历史。
那么沮漆一带是不是周人最早的居住地呢?也不是,古公亶父并不是周人的始祖,他只是迁入周原的第一代首领。
2、《史记.周本纪》
后稷卒,子不窗立。
不窗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窗以失其官而恪戎狄之间。
不窗卒,子鞠立。
鞠卒,子公刘立。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徒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
皇仆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毁阶立。
毁阶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
高圉卒,子亚圉立。
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
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
已复攻,欲得地与民。
民皆怒,欲战。
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
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
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作五官有司。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史记的这一段记载是周人从始祖后稷到古公亶父的历史,重点记载了后稷、不窜、公刘、古公亶父四个人。
后稷作为周人的始祖,生活在夏。
不窜因为夏不重视农业而离开了夏,到了戎狄中间。
到了公刘时期,复修后稷之业,也就是从新开始了农耕事业。
到了古公亶父时期,沿着沮漆向西来到岐山之下的周原,并在这里开垦土地,建立城郭。
通过司马迁的这一段记载,可以知道,从后稷开始,周人的居住地至少有三个,第一个是后稷时期,居住在夏地,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很长,是从夏初一直到夏末。
但是按照《史记》的记载,从夏初到夏末只经历了后稷一代,这是不合情理的,原因可能是在司马迁时代,周人的这一段历史已经不可考了,司马迁在尊重史料的前提下,没有修改,只是如实记录而已。
第二个时期是不窜时期,因为夏不重视农业而离开了夏,进入戎狄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戎狄化的时期,到了公刘便复修后稷之业。
第三个是古公亶父时期,从沮漆迁徙到岐山下面的周原一带。
现在我们能知道的是岐山是位于现在的陕西宝鸡,这里的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族重新获得天命的地方。
至于岐山之前的沮漆一带和最初的夏,就茫然无所闻了。
本文试图通过记载,找到周人来到岐山之前的居住地,了解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3、《竹书纪年》
周武王名发。
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裸,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
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会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鸟以一翼籍覆之。
姜嫄以为异,乃收养焉,名之曰弃。
枝颐有异相。
长为尧稷官,有功于民。
后稷之孙曰公刘,有德,诸侯皆以天子之礼待之。
初,黄帝之世谶言曰:“西北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发行诛,旦行道。
”及公刘之后,十三世而生季历。
季历之十年,飞龙盈于殷之牧野,此盖圣人在下位将起
之符也。
《竹书纪年》的这一段,记载了周人从后稷到文王的历史,不同于《史记》的地方在于记载较为简略,在《史记》中记载了周人历代的君主,在《纪年》里从公刘到季历十三代一笔带过,却重点讲述了黄帝时期的一个谶言“西北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发行诛,旦行道”,这一段很可能是周人剪商之后为了稳固统治而自己编造造的话,证明自己是承天命进行的。
《竹书纪年》一书是发现于魏安釐王墓葬,且后期用的是魏国的纪年,魏国是周的姬姓封国,周的同姓国,继承这一谶言也就理所当然了。
4、《穆天子传》
饮天子蠲山之上。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
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
天子乃奏广乐。
载立不舍,至于耕山之下。
癸未,雨雪,天子猎于耕山之西阿。
于是得绝耕山之队,北循序沱之阳。
乙酉,天子北升于□。
天子北征于犬戎。
大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
天子乃乐,□赐七萃之士战。
庚寅,北风雨雪。
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阶之关除。
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
辛丑,天子西征,至于鄱人。
河宗之子孙郝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
先豹皮十、良马二六。
天子使井利受之。
癸酉,天子舍于漆・,乃西钓于河。
以观□智之□。
甲辰,天子猎于渗泽。
于是得白狐玄貉焉,以祭于河宗。
丙午。
天子饮于河水之阿。
天子属六师之人于郁邦之南、渗泽之上。
戊寅,天子西征,鹫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
河宗伯天逆天子燕然之山。
劳用束帛加璧,先白口,天子使啸父受之。
《穆天子传》的这一段记载是穆天子从宗周出发,向北过漳水、^山而进入
游牧区的犬戎地界,从犬戎的地盘向西经过隃之关隙、焉居禺知之平、智之口、挪人而到达漆泽。
按照干支纪年推测,穆天子戊寅北征绝漳水,到庚辰到达盘石,历时2 天,癸未猎于^山之西阿,历时3天,乙酉北征犬戎,历时2天,到甲午西征,又历时9天。
也就是说,从宗周往北一共历时16天。
从甲午开始向西行进,辛丑日经过绝隃之关隙、焉居禺知之平到达挪人历时7天。
癸酉日到达漆泽,又历时32天,西行共计历时39天。
通过《穆天子传》可知,穆天子从宗周到漆泽的行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从宗周向北到达犬戎地带,用时16天,这个犬戎的地盘应该在宝鸡北面,越过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大致是古长城以北的游牧地盘。
通过地图可以知道,这个地方在河套以北,阴山以东的蒙古高原一带。
这里是传统的游牧区,符合犬戎作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
从游牧区向西历时39天到达漆泽,这期间包括穆天子的外事活动和打猎时间。
《诗经.绵》和《穆天子传》都是西周时期的作品,《诗经.绵》记录的是周人迁徙过程中经过漆沮,《穆天子传》记录的是穆天子西征经过漆泽,可以认为两部文献的漆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按照《穆天子行程考证》一文的考证,这个漆泽就是位于中亚的巴尔喀什湖。
5、《穆天子行程考证》中关于从宗周到漆泽的考证
(1)
从漳水向北到钘山之隧,钘山之西阿,时间是从戊寅到癸未,历时5天,接下来 从癸未到乙酉休息两天。
文献记载:饮天子蠲山之上。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
庚辰,至于口,觞天子 于盘石之上。
天子乃奏广乐。
载立不舍,至于耕山之下。
癸未,雨雪,天子猎于耕山 之西阿。
于是得绝耕山之队,北循序沱之阳。
周先祖古公亶父建都岐邑,周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岐邑迁至洋水西岸的新都丰京, 周武王时又在洋水东岸建立镐京,丰京是周朝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 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丰镐二京即宗周,既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周穆王从宗周 出发向东过漳水。
漳水在今山西省南部,从山西南部北行,就到达了滹沱河,滹沱河南面的有一列东 西方向的山应该就是钘山,所谓的钘山之队,就是滹沱河所在的山谷。
绝新山之队指 的是从南到北穿过新山之队,从南向北穿过新山之队就到了滹沱河的北岸,也就是滹 沱河之阳,符合文献记载的“北循序沱之阳”的记载。
从漳水到滹沱河,一共用了5天
周穆王西征路线匚
蛹B A>
大甲原
* \ 显合%. 长沙之山
然揩之山
地图上的里程是500公里,平均一天是80公里多一些,这符合马车行走的速度。
然后遇到雨雪,停留了两天。
(2)
从滹沱河向北到达塞外游牧区域,时间是从乙酉到庚寅,历时5天。
文献记载:乙酉,天子北升于□。
天子北征于犬戎。
大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
天子乃乐,□赐七萃之士战。
庚寅,北风雨雪。
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从滹沱河往北,就到了犬戎的游牧地区,这里就越过了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从滹沱河到游牧区直线距离约180公里,历时5天,日均36公里,可能因为天气不好,行程慢了下来。
有人把这次西征到达犬戎和穆天子征犬戎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穆天子这次抵达犬戎和《国语》记载的周穆王征犬戎不是同一件事,首先,穆天子本次西征的目的不是征讨,而是重大外交活动。
第二,穆天子此行的目的地是西王母之国,不是犬戎,他只是从犬戎这里经过。
第三,这次活动,犬戎是必经之地,穆天子显然不会得罪犬戎而自己堵住了返回的路。
第四,《国语》记载征讨犬戎时,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就是说征讨玩返回了,这次是继续西行,并没有从犬戎之地返回。
第五,这次到犬戎后,犬戎的首领“觞天子于当水之阳”,显然是款待了穆天子。
所以这次途径犬戎的地盘和《国语》记载的征讨是两次行动,如果做个推测的话,征讨犬戎的活动应该发生在这次西征之后。
蒙古
息长度加9. 59也里,
政击拮束,右击盘消
苗立
也营市
(3)
从犬戎到隃之关澄,时间是从从庚寅到甲午,包括休息和行走共4天。
文献记载: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阶之关除。
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
隃之关澄,具体地点现在不能确定,从名字来看,应该和山有关,隃、澄均有左耳,左耳和耳朵的含义无关,是“阜”的变形,表示山的意思。
从字形看,隃之关澄应该和山有关。
在犬戎的西面有一列山,是位于河套地区北面的阴山。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阴山,在周穆王时代被称为隃之关澄。
从犬戎到隃之关澄(今阴山)直线距离400公里,历时4天,这个速度符合马的速度,这个隃之关澄在犬戎之地的西面,符合文献记载的西行。
(4)
从隃之关澄到崩B 人,时间是从甲午到辛丑,历时7天。
文献记载:辛丑,天子西征,至于鄱人。
河宗之子孙郝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口。
先豹皮十、良马二六。
天子使井利受之。
从隃之关澄到崩B 人,历时7天,这个崩B 人应该是位于西域一带的小国家,为 迎接穆王,穿过河西走廊来恭候穆王。
根据后面的记载,这个国家在河西走廊西北出 口处,巴尔喀什湖附近。
按照每天100公里左右的速度,等候的地点距离隃之关澄应 该大约六七百公里。
从阴山向西六七百公里,就到了河西走廊的东部入口,崩B 人穿过河西走廊,在 入口处等候周穆王,可见隆重的程度。
(5)
从于崩B 人到漆泽,时间是从辛丑到癸酉,历时22天。
文献记载:癸酉,天子舍于漆泽,乃西钓于河。
以观口智之口。
从于崩B 人迎接地点到漆泽历时22天,这段距离应该是崩B 人迎接周穆王所行走 的路程。
从隃之关澄到漆泽历时29天,这个漆泽是河西走廊尽头的巴尔喀什湖,里程
从犬戎到输之关瞪
:'St 即质汇 三弟区,「
总忙度413 M 公里. 出击绪电书击施裆
甘注埃百疥• 自
治恒
为2000公里,日均行程约70公里,这符合马的速度,阿拉克尔湖在河西走廊的西端,
穆天子回到宗周以后,计算来回的里程,按照记载,穆天子此行来回共计三万五 千里,这个里程在《竹书纪年》里记载为“亿有九万里”,也就是十九万里,比《穆天子 传》记载的里程要多很多。
在《穆天子传》里,从宗周到河宗之邦三千四百里,而《竹 书纪年》没有分段里程。
按照《穆天子传行程考证》,这个河宗之邦位于巴尔喀什湖 南面,也就是传统上的游牧区。
卫星地图实际测得的路程为三千公里,这个里程应该 是处于两者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经.绵》里的漆,就是《史记》里面的漆,也是《穆 天子传》里面的漆泽。
这个漆泽根据对《穆天子传》的考证,是位于中亚的巴尔喀什 湖。
巴尔喀什湖南面的区域便是传统上的游牧区,符合和文献记载的“饹戎狄之间”的记 载。
游牧区的西南便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也就是周人念念不忘的夏。
周人西来的另一个证据是,目前关于先周的考古发现很少,集中在陕西周原一带。
周原一带遗址历史开始于公元前十二世纪末。
这个时间距离武王灭商的前1046年大约 早了一个世纪。
从古公亶父来岐山到武王伐商经历了古公亶父、季历、文王姬昌和武
10 王姬发,也就是从武王的太爷爷来到岐山到武王伐商成功,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积 蓄力量时期,考古和文献记载从时间上讲是吻合的。
从瑜之关瞪到漆洋
乐古
总长.度• ME.
港击培乖..石
符合西行的记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