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南京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精校答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关键字】语文
南京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 ▲ ,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 ▲ ,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 ▲ ,正是我的用意。

A.濡染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B.浸润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 C.浸润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D.濡染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 [答 案] A 2.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画家用 ▲ , ▲ , ▲ , ▲ ,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

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①形体气势的开合 ②点线的交错 ③明暗虚实的互映 ④笔墨的浓淡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答 案] C 3.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3分)( )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 案] B 4.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3分)( ) A.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 [答 案] D 5.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

[答 案] A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锦帆集》序 [明] 江盈科
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经历]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政治中心,世称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之岁,余友中君[袁宏道]来宰吴[来吴地做宰,任地方官],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第一行作吏[只是一旦任职地方],都成废阁[辞赋文章之事大都废弃搁置了]。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抒发于文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汇集整理],付诸梓[交付刻版印刷],问题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受到上级部门敲打督促];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疲惫病苦的百姓],朝拊暮煦[从早到晚勤加慰问抚恤]。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情思源于生活],摭景眼前[拾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取眼前之景],运精象外[想象超越现实]。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未可涯涘。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吝惜]西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铺陈辞藻,表现出新奇的意境]有如是耶? 余所莅治[所任职之地],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不及]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 B.姑苏吴治,实踞其上 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 C.君以过劳成疾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 D.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答 案] A
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锦帆泾所在的“吴”地,曾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B.“不佞”,原指没有口才,也泛指没有才能,旧时多用来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C.“名山之业”,指可以在名山勒石记功的事业,多指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

D.“江郎梦中之笔”,传说南朝江淹少时,梦中有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答 案] C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4分)
[答 案] 尽力为百姓做事,从早到晚辛苦操劳,疲惫(面容憔悴)的人们,依靠他一下子恢复了生气。

(每句1分)
(2)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4分)
[答 案] 其实袁君为簿册文书的职事纷扰烦忙(其实袁君掌管簿册文书的工作),吃饭沐浴几乎都顾不上, (他的)辛苦劳累与我相同。

(“鞅掌”“飧”“沐”“等”各1分)
9.依据文意简述文中出现的多重对比。

(4分)
[答 案] ①历经千年,人事沧桑变化,而锦帆泾之水依旧;②同在锦帆泾,吴王奢华享乐,袁君则为民劳苦;③同任职一方,袁君题咏撰著,文章传世,而作者却不能;④人生、苦乐之有涯有穷,与山水、文章之无尽不朽的对比。

(答出一点1分,两点3 分,三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2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
[金]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③,未必佽飞④强射,有力障狂
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 ① 三门津:三门峡。

黄河流经此处,分成鬼门、神门、人门三股急流。

时值蒙古军队南下,
词人躲避战乱至三门峡一带。

②一峰: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

③燃犀下照:传说晋人温峤曾点燃犀角照见
江中水怪。

④佽飞:春秋时勇士,曾入江刺杀蛟龙。

10.上阕前七句,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三门峡的自然奇观?(3分)
[答案] 夸张、比拟、双关、对仗。

(每点1分)
[评分说明] ①比拟可答成拟人,通感(日光寒)也算对,答比喻(以山形容山,以水形容水)、对
仗不给分。

②达到5个以上修辞,倒扣1分,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堆积。

③部分同学概念混淆,把想象、衬托、视听结合当作修辞。

11.赏析词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

(5分)
[答案] 前句写黄河水势之大,收束上文的写景。

(1分)后句写砥柱山稳立中流,开启下阕的描写和
抒怀。

(1分)两句一动一静,对比鲜明,顿然收住,笔力千钧。

(1分)砥柱山孤峰耸立,表现出镇定从容、
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2分)
[答案] 这两句写黄河水势浩大,砥柱山稳立中流。

(1分)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表现出镇定从容、
不畏艰险的品质。

(2分)承上文写景,启下文描写抒怀。

(2分)
[评分说明] ①在写法上没写对比,写成比拟、夸张、结合分析也给1分。

②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
以为这两句重点写黄河水势浩大,其实应是强调砥柱山从容镇定不畏艰险。

③部分学生术语使用不当,“承上”写成“呼应”,“承上”写成“收束”或“总结”都可以。

④许多学生作答没有条理,缺乏分点意识。

⑤答案中有错别字。

12.简述下阕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分)
[答案] ①对奸人藏身于险要之地的忧虑;②忠贞坚定力挽狂澜的意向志愿;③奋勇搏击征服惊涛
骇浪的壮志豪情。

(每点1分)
[答案] 山高难攀的感叹,奸邪藏匿的忧虑,力挽狂澜的信心,征服惊涛的豪情。

(1点1分,满3
点3分)
[评分说明] ①“山高难攀的感叹”写成“人世艰险的感叹”也可;“奸邪藏匿的忧虑”写成“天险
无用的感叹”也可;“力挽狂澜的信心”写成“打败敌人收复山河的信心”也可;“征服惊涛的豪情”写成“奔赴战场奋勇杀敌的壮志”也可。

②部分学生对词意理解不准确,以为下阕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愿望。

③很多学生对词意作套路化解读,或者生搬硬套注释中的背景,说下阕表达游子思乡羁旅漂泊的愁苦,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入侵者的痛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痛苦。

④不少学生思路不清,答案语言组
织混乱,不知道分点,不知道每一点应该落实到思想感情,不知道应该逐句梳理提取答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荀子《劝学》)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7)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8)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去了。

女画家在前面走,小扣子和黄狗远远地在后面跟着。

等陆续来了三四
个男孩子和女孩子,他们才结伴慢慢地向女画家走去。

女画家这天所画的是一片茅草。

茅草长在一片荒地上,面积并不大。

可经女画家一画面积就大了,白
茫茫的,好像一眼望不到边。

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声音的,那声音是旷野里的长风吹在茅草
穗子上出来的,呼呼作响,一直向天边响去。

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温度的,让人感到一种萧
萧的凉意,一看就想抱紧自己的身子。

在小扣子的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气味的,这种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还有风的气味。

有了声音、温度和气味,女画家画的画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让人一看就不知不觉走进去了。

小扣子看见,他家的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去了,在那里仰着脸瞎看。

小扣子刚要把黄狗赶开,女画
家说,不要管它。

结果女画家把黄狗也画进画里去了。

小扣子心里一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的一样东西,
他总算为女画家作出了一点贡献。

上了画,黄狗跟平常日子不大一样。

在平常,黄狗是很调皮的,老是闲
不住。

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显得很成熟,很孤独,好像还有些愁。

这样的黄狗让小扣子顿生怜爱,
他真想马上抱住黄狗,把脸贴在狗脸上亲一亲。

女画家画完了画,问:这是谁家的狗?
小扣子还没说话,几个孩子就往前推他,说是小扣子家的狗。

女画家对小扣子说:你们家的狗不错呀!
小扣子眼睛躲着,不知说什么好。

小扣子的脸有些红。

女画家问:你们这儿种荞麦吗?
别的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回答不上来。

这时候小扣子不说话不行了,小扣子说:种。

女画家的问题还很多,她问小扣子,荞麦是不是红秆儿?绿叶?白花?荞麦花开起来是不是像下雪一样?女画家问什么,小扣子都说是。

有一个问题小扣子吃不准,荞麦是什么时候种?女画家提了这个问题,
他就得回答,不能让女画家失望。

他先说春天种,又说不对,夏天种。

他这样一会儿春天一会儿夏天的,
别的孩子都笑了。

女画家看出了小扣子的窘迫,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管什么时候种,只要种就行。

当晚,小扣子让母亲去给女画家送鸡蛋。

小扣子说,女画家把他们家的黄狗画在画上了。

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于是母亲包上一些鸡蛋,带上小扣子和黄狗,给女画家送去了。

女画家正跟房东一家人说闲话,好像说到的话题又是荞麦花。

母亲把小扣子推到前面,说:你把我们
家的狗画到画上去了。

我儿子让我来感谢你。

女画家笑了,说画了人家的狗,不但不给人家钱,还要白吃
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说,这些鸡蛋她先不吃,一个一个画在画上,这样小扣子家的
人还会给她送鸡蛋,送到后来,她就不画画了,成贩鸡蛋的了。

女画家的笑话把院子里的人都说笑了。

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

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
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

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
间全都开了。

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啊,原来是荞麦花
开了。

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

荞麦花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自得
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

在没有看到荞麦花之前,她喜欢看那些一朵两朵的花,老是
为那些孤独的花所感动。

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

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呆就是半天。

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
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

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

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

晚间很黑,没有月亮。

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

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
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

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

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

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

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
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
都快要哭了。

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

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
着小扣子向远方张望。

(有删改)
14.分析第三段中关于黄狗的叙写对小说的作用。

(4分)
[答案] ①对小扣子形象的作用;(2分)② 对画家形象的作用;(1分)③ 对下文送鸡蛋情节的铺垫
作用。

(1分)
[补充细则] 第一点具体可表述为对画上黄狗的叙写表现出小扣子对艺术和美的敏锐感知,内心细腻
柔软。

1分。

第二点具体可表述为对黄狗叙写表现出画家内心的孤独愁绪,画技高超。

1分。

第三点2分,
若答为下面二人谈话做铺垫得1分。

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答案] 小扣子能感知美、淳朴善良、腼腆。

(结合原文相关细节,每点2分,分析1分,概括1分) [问题] ①无分析,结合细节分析1分,概括1分,每层2分。

②理解有偏差,概括不准确,如把小
扣子母子送鸡蛋这一情节中所体现的小扣子的特点说成知恩图报,或把小扣子向远方张望说成痴情。

③缺9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乏条理,答案不规范。

16.简要分析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4分)
[答案] ①对女画家描述美好画面的陶醉;②对美好景象再难看到的感伤。

(每点2分)
[评分细则] 第一点“对女画家描述美好画面的陶醉”,2分。

类似表述为“沉浸”“沉醉”均可。


二点“对美好景象再难看到的感伤”,2分。

类似表述如“无奈”“惋惜”均可。

这里的“陶醉”或“感伤”
无需明确主语,有同学补充了主语,如“村民”“女画家”也可得分。

[问题分析] ①理解有误,如“村民不再种植荞麦的愧疚和自责”,类似理解不得分。

②表述空泛,
不切合题干“心理状态”的要求,如“对之前经历的回忆”,类似表达不得分。

17.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

(6分)
[答案] ①开满的大面积的荞麦花;②富有震撼力的美;③给人以希望的光明;④对美的感知可以
感染更多的人;⑤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性美。

(每点1分,五点6分)
[评分细则]
①表层义:在文中具体指女画家回忆中荞麦花开放的画面,以及后来小扣子和母亲种植荞麦开花的画面。

1点1分。

如笼统回答“开满的大面积的荞麦花”只得1分。

②蕴含了自然中震撼人心的美。

2分。

③暗示了困难生活中的光明,给人以希望。

2分。

④女画家对美的感受感知可以传递、感染小扣子等更多
的人。

2分。

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关爱的人性美。

2分。

以上5点,任选作答,得满6分为止。

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其他理解,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8~20题。

探索的动机【注】
爱因斯坦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
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
做的事。

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
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在描述各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
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
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

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
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围。

高度的纯粹性、明
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

但是当人们胆小谨慎地把一切比较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东西都撇开不管时,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
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我认为够得上的。

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

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
1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
支持. 类理智能力太多。

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

要通
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

由于这种方法论
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将认为这样就会有多种可能同样适用的理论物理学体系,这个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
确的。

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

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
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

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
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

我常常听人说,
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
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我们敬爱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这里,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风灯
闹着玩。

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
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注] 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有删改。

18.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

(6分)
[答案] 首先,提出人们通过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寻找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的价值;
其次,论述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的特征和意义;最后,得出物理探索需要毅力、耐心和激情的观点。

(每
点2分)
19.作者为什么认为“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6分)
[答案] ①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②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
范围,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③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
象都有效。

(每点2分)
20. 根据文本,你认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哪些品质?(6分)
[答案] 毅力、耐心、激情。

(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很多人都习惯在拍照后修饰图片,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

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方便了游览,也
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语言被修饰得更优美华丽,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

南京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2.C
3.B
4.D
5.A
6.A
7.C
8.(1)尽力为百姓做事,从早到晚辛苦操劳,疲惫(面容憔悴)的人们,依靠他一下子恢复了生气。

(每1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