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
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张、王、李、赵四人的职业分别是画家、武术家、医生、运动员。
已知:(1)张比武术家个子高;(2)李比王个子矮;(3)运动员比画家个子高;(4)医生比武术家个子矮;(5)运动员不是赵就是李。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知( )。
A.四个人的职业都可以确定
B.四个人的职业只能确定三个
C.四个人的职业只能确定两个
D.四个人的职业只能确定一个
【答案】 A
2、下列哪幅作品是达*芬奇的作品?()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日出?印象》
D.《亚威农的少女》
【答案】 B
3、初二(3)班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布置了学生自行踢球,自己则在操场旁边玩手机。
踢球过程中,学生孙刚和吴军为抢球发生争吵、扭打,孙刚被重重地打倒在地,造成手臂折断。
旁边的同学赶紧向体育老师汇报,几名男同学协助体育老师将孙刚送往医院.学校则立即通知孙刚父母,医院经检查后确认孙刚需要手术治疗。
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在这起事故中关于责任承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孙刚负次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
B.学生吴军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
C.学校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D.学校承担经济赔偿后。
可向体育老师进行全部或部分追偿
【答案】 A
4、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
A.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答案】 C
5、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 ) 。
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
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
【答案】 A
6、以下对Excel表中单元格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A5
B.A$5
C.$C$5
D.$A$C5
【答案】 D
7、“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__________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
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__________,普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A.未雨绸缪朝令夕改
B.防患未然反复无常
C.居安思危变幻莫测
D.临渴掘井变化多端
【答案】 A
8、专家认为,造成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大学生进人的将是劳务型、操作性的岗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劳动者,而这些正是现在的大学生所缺少的。
A.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理论知识的大学生
B.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操作技能的劳动者
C.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大学生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D.劳务型、操作性的岗位不适应大学生
【答案】 C
9、不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是
A.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
B.人工饲养或栽培的动植物药材
C.维生素、矿物质类药品
D.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药品
【答案】 A
10、张老师是新老师,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在今年的教师评优晋级中落选了,于是他就经常在背后说评选上的同事的坏话,这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关爱学生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 D
11、执业药师违反本规定有关条款的
A.所在单位须如实上报,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处分
B.由所在单位根据情况给予处分
C.由人事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处分
D.注册机构将执业药师所受处分,应及时记录在《执业药师注册证》中备注的“执业情况记录栏”内
【答案】 A
12、孤儿陈明常年在外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好心人士发现后把陈明送到了当地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救助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陈明交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B.将陈明送专门学校接受教育改造
C.将陈明送当地学校完成义务教育
D.将陈明交当地人民政府收容教养
【答案】 A
13、应当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的药物是
A.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
B.人工饲养或栽培的动植物药材
C.维生素、矿物质类药品
D.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药品
【答案】 D
14、某初中一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
起因是教师在认真上课时.一个高个子男生在下面起哄、打闹,教师前去制止。
结果,教师在受到言语和人身攻击之后,用凳子打伤该生。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学生应该尊敬老师,不应该扰乱课堂
B.教师应该爱护学生.不应该对学生动手
C.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D.老师对学生的教训是对的,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答案】 D
15、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16、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 )
A.字母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
【答案】 D
17、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个人奋斗的经典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
A.于连
B.杜洛瓦
C.莫罗
D.拉斯蒂涅
【答案】 A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是()。
A.业务能力
B.师德表现
C.工作业绩
D.学术水平
【答案】 B
19、音序法不包括()。
A.汉语拼音字母法
B.笔画法
C.声部法
D.韵部法
【答案】 B
20、“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此处的本法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 A
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提出要以_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主导。
( )
A.学生学校
B.学校学生
C.学生教师
D.教师学生
【答案】 C
2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答案】 D
23、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
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1,3,7,15,31,(),127,255”空缺处的数字,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A.61
B.62
C.63
D.64
【答案】 C
24、教师人格修养有两个问题:一是修养的策略问题,二是( )
A.修养的心理问题
B.修养的尺度问题
C.修养的人格问题
D.修养的伦理问题
【答案】 B
25、下列选项中,与“畅通——拥堵”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结实——松散
B.详尽——简略
C.踏实——忧虑
D.男性——女性
【答案】 B
26、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全校各个班级轮流值周。
面对繁重的任务,学生们个个叫苦连天,敷衍了事。
周老师发现问题后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干起活来。
学生们看到后,都自觉加入服务活动。
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周老师做到了()。
A.热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依法执教
D.为人师表
【答案】 D
27、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
D.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 D
2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所描述的三个人物是()
A.班彪、班固、班超
B.曹操、曹丕、曹植
C.苏洵、苏轼、苏辙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 C
29、《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下列没有涉及的是()。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无私奉献
【答案】 D
30、“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出自()。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B
31、下列关于工作表基本操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按住Ctrl键并单击每一个要选定的工作表,可选择多个不相邻的工作表
B.可以在同一工作簿移动工作表,也可在不同工作簿之间移动工作表
C.通过工作簿窗口下方的“水平分割条”可以分割工作表
D.选择“编辑”一“删除工作表”命令可以删除选定的工作表
【答案】 C
32、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肖邦
【答案】 B
33、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答案】 B
34、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答案】 A
35、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答案】 A
大题(共10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选择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
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
“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
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
婚!”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
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
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
“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
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
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
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
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
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
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知识点】
教师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1)①选择住进老年公寓;②选择为儿子捐献角膜。
(2)父亲: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委曲求全的好父亲。
年老的他不忍心成为儿子、儿媳的负担,主动向儿子提出住进老年公寓.甚至在老年公寓中还想着给儿子捐献角膜,哪怕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这是父子之前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父爱。
第一题:材料是一个简短的平常故事。
文中的父亲做了两次选择。
第一次是在家庭负担落到儿媳身上.父亲被认为是家庭的负担时,主动要求住进老年公寓。
第二次选择是父亲在老年公寓听到无偿捐献遗体器官.选择将角膜捐献给自己的儿子。
第二题:文章中主要人物有三个:儿子、父亲和儿媳。
标题为“选择”,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其中一个人的选择.在简短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儿媳选择将公公送入老年公寓。
父亲选择入住老年公寓、为自己的儿子捐献角膜,儿子选择将父亲接回家、选择面对与妻子“离婚”。
在这些选择中最重要的是父亲与儿子的选择。
父亲的选择从头到尾都从对儿子有好处的角度出发。
儿子的选择有妥协,有坚强.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所以,文中的人物可以选择儿子进行评价,说他是一个既纠结又果断的人。
可以评价父亲的爱子行为,也可以批评妻子不愿赡养老人的举动。
二、材料: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
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
”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14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株小草生长在田里,和水稻混杂在一起。
一位老农看见这株小草,马上把它连根带叶地拔了起来,对身后的儿子
说:“这种草最讨厌,它同水稻争肥料,而且生长得又快,只要留下一节根,就会重新长出来,所以我们叫它‘荒田根草’。
”说着,就把小草狠狠地抛到大路上,准备把它晒干。
这时,恰巧有个园艺家走过,看见了这株小草,马上把它带回了城里,种在公园里的一块大空地上,每天浇水施肥。
为了防止它被游人踩死,园艺家叫工人在小草四周围起了篱笆,插上牌子,上面写着:爱护草地,严禁践踏!园艺家还对工人说:“这种草生长快,不容易死,不久就是一大片,所以我们叫它‘地皮草’。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成长的引路者——因材施教“荒田根草”到“地皮草”的蜕变是因为它遇见了伯乐,因材施教的智者——园艺家。
园艺家知道这种草长得快,容易活,所以才将它带到城里用于绿化。
这是草坪最终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小草身上起作用的“因材施教”,在人身上同样适用。
韩愈的《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然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有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能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然而,当冉有去问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到后大惑不解,孔子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儿;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孔子的因材施教果然使子路、冉有受益终身。
在达尔文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但是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并不热爱医学,而是热心于生物研究时,他并没有强迫儿子学医,而是尊重儿子的天性和爱好,尊重儿子的选择,因材施教,终于铸就了达尔文的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价值。
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潜能,才能帮助学生实现飞跃。
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不能采用模式化的教育方式。
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散文长诗,只会把一个个精英之材扼杀在摇篮中。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
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用作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用嫩竹做笛子,想必是费力不讨好。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辩证客观地看待学生,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因材施教,而不是用一个模板育人办事。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突出每位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不同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只是一个为学而学的学生!注重因材施教,给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予以相应的教育,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
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他们都成为自身领域的“佼佼者”。
四、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程发言吧。
”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扩宽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
【答案】陈老师的行为是恰当的,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
材料中,陈老师相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能力可以学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让大家组内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陈老师给予讲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材料中,陈老师针对王春这个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给予了充分理解,并在课后鼓励说出答案,多次鼓励之下改掉了胆怯的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材料中,陈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而是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
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
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变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
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立意:(1)传统亲情也可以现代化表达(2)现代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既要亲情又要与时俱进(3)文化与时俱进
【答案】中学作文立意: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目前社会时事热点,通过“抢红包”现象,引发对背后更深层问题的思考。
材料提供了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这是科技与民俗的结合;二是玩游戏无可非议,但要扭转低俗的社会风气;三是认为抢红包破坏了人际关系,忽略亲情友情。
【立意分析】
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实则给了考生立意行文的方向,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观点中选取一个自己认同的观点来谈,当然也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
如果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道作文题属于相悖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原因。
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
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
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冬过去了是春。
春种秋收后又是冬。
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
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
我不求生命的长寿。
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
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月夜》贾平凹作于1981年11月29日静虚村(1)怎样理解“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