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超全强烈推荐)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超全强烈推
荐)
1. 道德知识点
- 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欺负、嘲笑或忽
视他人,要有礼貌和友善。
- 诚实守信:学会说实话,不说谎言;遵守承诺,不轻易失信。
- 勤奋努力:明白努力工作可以带来好的结果,对待研究和生
活要认真努力。
- 合作共享:乐于助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知识和
资源。
- 公正公平:公正对待他人,不偏袒,不欺负弱小,对待每个
人都公平。
2. 法治知识点
- 宪法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制度和国
民的权利和义务。
- 法律尊严:要尊重法律,不违法乱纪;遵守法律的约束,不
做违法的事情。
- 公民权利:知道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例如、宗教自由、平
等权利等。
- 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富、地位、种族等差异,都应受到同等对待。
- 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共秩序,不参与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生研究和成长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道
德和法治意识,小学生可以成为具有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人。
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和教育孩子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有趣
的教育活动来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大全道德与法治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它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律素养,提高学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
下面列举了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一、道德知识点:1.道德概念:道德的定义及特点;3.道德观念:善恶、公私、责任、正义的概念;4.道德标准:评价行为的标准、道德判断的原则;5.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的基本要素、道德行为的分类;6.道德心理:良心、愧疚感、责任感等道德心理的培养;7.道德人格: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评价;8.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二、法治知识点:1.法律概念:法律的定义及特点;2.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分类;4.法律权益:公民权利与责任、人权的保障;5.制定和执行法律: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的执行方式;6.法律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及适用;7.法律教育:法律教育的内容及方法;8.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内涵、社会公德的实践。
1.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道德性质;2.道德合理性: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3.法律的道德教育作用:法律对个人道德的引导作用;4.道德行为的法律性质:不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分;5.道德与法治的互动:道德促进法治、法治保障道德的实现;6.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的涵义及培养方法。
四、社会问题与法律:1.违法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犯罪、财产犯罪等;2.道德问题与法律:作弊、偷盗、欺诈、毒品等;3.治安问题与法律:暴力犯罪、侵害公共安全等;4.社会秩序问题与法律:影响社会秩序的不良行为;5.网络问题与法律: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风险;6.社会公共问题:环保、交通安全等问题;7.人权问题与法律: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规定。
在备考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时,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上述知识点,并在教材、习题及模拟考试中进行系统复习和实践运用。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1.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道德规范。
2.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而法治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道德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
2. 守法守纪:公民应遵纪守法,尊重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公民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诚实守信:公民应该讲实话,做实事,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用和诚信意识。
三、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1. 学校纪律:学生应该服从学校纪律,遵守校规校纪,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班级风气。
四、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修养1. 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应该尊敬父母,体贴关心他们。
2. 家庭和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是每个人应该努力维护的幸福基石。
3. 礼貌待人: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学会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家风。
五、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1. 尊重师长: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不做捣乱闹事的事情。
2.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帮助他人:在生活中,要帮助身边的人,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 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公民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为无知而违法。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触犯法律红线。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核心必背知识点(第1—3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核心必背知识点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必背】1.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
(新修订)2.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补充: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3.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1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1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8.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1 坚持改革开放【知识点必背】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答: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初一道德与法治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道德理论、法治基本概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法治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一、道德理论1.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正确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2.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来源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3.道德的特点: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长期性、自觉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二、法治基本概念1.法治的定义:法治是指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治国理政原则。
2.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3.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等特点。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相互关系:道德与法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重要保障。
2.不同层次:道德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法治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3.互相促进:道德的遵守有助于法治的有效实施,法治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道德规范的普遍遵从。
四、法治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法治的定义: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民主法治为保障,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制度体系。
2.特点和优势:法治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各种权利。
2.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以上是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深入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公民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打印版)

2021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大全01要点名词识记02改革开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意义?(1)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
(2)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四个尊重”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1)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 A 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人,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重要性)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先进文明成果;(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3共同富裕1.为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精准扶贫?(1)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道法,即道德与法治,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涉及到法律常识的普及。
以下是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道德修养1. 诚信:诚实守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包括诚实做人、诚实做事、诚实学习等。
2. 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3. 责任:个人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
4. 公平:在社会交往中,公平对待他人,不偏不倚。
5. 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二、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民法: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犯罪类型。
4. 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相关法律条款。
5. 交通安全法:了解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三、社会公德1. 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3. 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
四、道德与法治的结合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 法治社会: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中考道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懂法律、负责任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一、道德常识1.道德的本质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基本要求:守法、诚实、友善、公正、勤奋、团结、互助等。
3.道德自律:个人应该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纠正能力,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公平待人、诚实守信、容忍和善良。
二、法治常识1.法治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
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组织原则、权力机构和公民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法律的作用和分类: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税收、兵役等公民义务。
5.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机关要确保审判公正、平等对待。
6.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维护: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举报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7.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参与非法活动。
三、国家法律知识1.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规范,现代法律发展为国家政权的法律规范。
2.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订的,一般经过立法、公布、施行的过程。
3.法官和法院的职责:法官是司法机关的主要成员,负责审理案件,依法发表裁决;法院是审判机关,负责处理法律纠纷。
4.检察官和检察院的职责:检察官是监察机关的成员,负责执法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关,负责刑事检察工作。
四、社会伦理知识1.社会公德:包括文明交往、爱护环境、保护公共财物、守时守法等,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
2.家庭伦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保持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一.“主体”、“主要”类1. 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 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 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 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 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道德与法治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下面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一、常识知识类:1.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2.法律的渊源: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3.国家法律的形式: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军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4.法律权益的保障方式:法治、德治、行政治理、社会调节、自我保护5.全球治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6.法律适用的原则:平等原则、合理预测原则、公平原则和订约自由原则7.法律实施的途径:立法、行政法规制定、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公民遵守二、基本权利与义务:1.劳动权利:平等就业机会、劳动条件、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2.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教育平等机会、特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3.居住权利:居住条件、住房保障、土地征用和赔偿4.财产权利: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5.人身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利、人格尊严权利6.环境权利: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法制建设7.公民义务:守法、敬法、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三、法律法规:1.宪法:国家根本大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分工3.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法规:婚姻自由、丧偶、离婚、再婚、继承权等4.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儿童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保护等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等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合同、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消费者权益保护8.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交通安全、行人通行、文明交通等四、法治实践类:1.民事纠纷处理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公正司法鉴定机构2.治安纠纷处理机构:人民警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3.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财产保护等4.ADR(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调解、仲裁、协商等不通过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5.违法犯罪行为处理:预防、制止、惩治犯罪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以上就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
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以下是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
1. 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它通常通过社会舆论、个人信念和习惯等方式来维持和传播。
2. 法治: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它是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的方式。
它强调法律是最高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
3.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基本内容。
它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
4.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财产权等。
5. 义务:义务是指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和职责。
这些义务包括但不限于纳税、服兵役、遵守法律等。
6.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机关,通常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7.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执行和管理国家的机关,通常是政府的各个部门。
在中国,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
8.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是指处理法律事务的机关,包括法院、检察院等。
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
9.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法律所构成的体系。
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次的法律文件。
10. 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认同,以及遵守法
律的自觉性。
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
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概括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的概括:一、道德教育1.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道德规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3.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尊重的相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心集体荣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法治教育1.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讲规矩、讲信誉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法治精神: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情怀,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
3.法律知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4.法律实践: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
三、核心素养1.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抵制暴力和歧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2.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信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社会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通过专门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知识点

202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知识点第一部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一、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当家做主(1)民主观点: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④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民主途径:民主选举(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公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民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小学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下面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一、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文件。
法律具有可行性和可信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政治组织和职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2.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处罚的法律,包括盗窃、抢劫、杀人等。
3. 《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行车规范、交通信号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4. 《消防法》:消防法是为了防止火灾事故而制定的法律,要求人们遵守火灾预防措施和火灾应急处理。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是个人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的权益,公民义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公民的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财产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2. 公民的义务:包括学习、报税、服兵役等。
三、人际关系与社会治理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治理是指国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1. 家庭秩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关心、帮助,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2. 社区秩序:居住在一个社区的人们要共同维护社区的卫生、安全和和谐,关心邻里,不造谣、不传谣。
3. 学校规则: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重要场所,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尊敬、团结、帮助同学。
4. 社会公德:指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如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等。
四、安全防范与紧急救援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紧急救援能够及时救助生命。
1. 防火知识:燃气、用电、用火要注意安全,如果发生火灾,要迅速报警、逃生。
2. 防溺水知识:不在没有成人照顾的环境下玩水,出现紧急情况要学会自救或寻求帮助。
3. 道路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或斑马线,通过信号时要依次等候,不随意穿插。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大全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大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一、守信诚实1. 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2. 勇于承认错误,及时纠正错误。
二、尊重他人1. 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
2.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歧视或欺负他人。
三、友善待人1. 友好待人,关心他人的感受。
2.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
四、公平正义1. 公平对待他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2. 关心社会公共利益,参与公益活动。
五、文明礼仪1. 讲究文明礼貌,懂得感恩和道歉的重要性。
2. 尊重他人的私人物品和隐私。
六、自我保护与防范1.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接触陌生人。
2. 学习常见的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七、环境保护1. 珍惜自然资源,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
2. 积极参与校园环保活动,提倡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用电。
八、了解法律1. 了解法律对公民的保护和约束。
2. 学习法律法规,遵守校园规章制度。
九、应对校园欺凌1. 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
2. 勇于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欺凌事件。
十、安全用网1. 学习安全上网的知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 知道如何防止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对自己造成伤害。
十一、学习公共交通礼仪1. 尊重公共交通秩序,遵守交通规则。
2. 维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整洁与安全。
以上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大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引导下的小学生们将成为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必考知识点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必考知识点大全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涉及到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以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必考的知识点大全。
一、人生观与价值观1. 孝顺父母:尊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教育,关心关爱他们。
2. 爱护他人: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宽容待人,形成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3. 诚实守信:讲信用、守承诺,不说谎、不欺骗,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4. 勤劳奋进: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努力学习并树立远大目标。
二、公民及其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例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参选权等。
2. 公民的参与:了解公民的参与方式,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环保行动等。
3. 社会公德:具备社会公德,尊重社会规则、文明用语、爱护公共设施等。
4. 保护环境:学会环境保护,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三、法律法规与安全知识1. 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强调遵法守法。
2. 常见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如交通法规、消防安全、防止网络诈骗等。
3. 安全知识:学习安全常识,如防火、防盗、防拐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1. 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促进民族和谐。
2. 宗教信仰自由:了解宗教信仰自由,在尊重他人信仰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宗教权益。
3.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中秋、春节习俗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五、社会公平与正义1. 公平正义观念:培养公平正义观念,拒绝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2. 关爱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 反对暴力和欺凌:提倡和平与友爱,反对暴力和欺凌行为。
4. 共建和谐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一.“主体”、“主要”类1. 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 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 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 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 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 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1.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 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 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 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 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1. 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 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1.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 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 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 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1. 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 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 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 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 .“核心”“中心”类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 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1.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 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类1. 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 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6. 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1. 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 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类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 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 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 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1. 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 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 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1.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