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综合检测试题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
你再试试。
”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2、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3、刚被学校领导批评过的宋老师郁闷地走进教室,看见几个学生在大声喧哗,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训斥了一番。
该做法体现了宋老师()。
A.不能平等待生
B.不能调适自我
C.不能严慈相济
D.不能有教无类
4、()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5、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6、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
该校的做法()。
A. 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
B. 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
C. 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
D. 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
7、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8、下列人物中,与“乌江自刎”,密切相关的是()。
A.陈胜
B.项羽
C.刘备
D.秦始皇
9、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
最近有一种据称是香味环保地板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人员声称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
当销售人员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往往会拿来几种不同的地板,让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闻一闻,并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即是香味环保地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销售人员的观点? ()
A.事实上,由于木材本身的气味以及受制造工艺所限,地板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B.气味并不是判别地板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除气味外,消费者更应该关心地板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
C.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所谓的“香味”不过是厂家炒作的概念
D.检验证明,不少厂商是通过地板中添加大量香料等化学助剂来达到掩盖或者中和刺激性气味的目的
10、创立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波义耳
C.居里夫人
D.波尔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不包括()。
A.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B.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
C.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教室吸烟
12、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3、“四书”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它所指的是下列哪四本书?()。
A.《史记》、《春秋》、《汉书》、《诗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史记》、《论语》、《诗经》、《汉书》
D.《论语》、《春秋》、《诗经》、《中庸》
14、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 )。
A.主观意识
B.集体世界观
C.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
15、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A.根本目的
B.主要任务
C.基本任务
D.辅助目的
16、《天天快报》报社组织拓展训练,最后一天对所有参加拓展的员工进行考核。
如果考核结果达到3分或3分以上,记为优秀。
在考核之前,有几个人就成绩讨论起来。
陈东说:“小军、小霞身体素质都不错,他们俩至少有一个优秀。
”
牛力说:“训练的时间太短,大家练习都不够,这次没有人能得优秀。
”
马方说:“怎么可能呢?有人以前就参加过训练,他们一定能得优秀。
”
假设这三个人只有一个人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那么一定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牛力说的对,参加拓展的报社成员没有人得优秀
B.没法确定对错,但所有训练成员都得到优秀
C.马方说的对,有人获得了优秀,但也有人不优秀
D.陈东说的不对,小霞没有得到优秀
17、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8、初中生晓东放学后在校外玩要时不慎摔伤.对此事故,承拒责任的主体应是()。
A.晓东
B.学校
C.晓东及学校
D.晓东及其监护人
19、下列名医中,与"刮骨疗伤”这一故事有关的是()。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20、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21、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22、有三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段老师,特别重视外出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其他老师取经,观摩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说明段老师具有()。
A.模仿其他老师的意识
B.关心学生的意识
C.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
D.追求进步的意识
23、下列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博雅教育
B.全面发展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身教育
24、下列历史故事,与曹操有关的是()。
A.破釜沉舟
B.望梅止渴
C.三顾茅庐
D.草木皆兵
2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B. 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C. 以边区教师为重点
D. 以西部教师为重点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
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7、发电方式中最低碳、环保的是()。
A.水利
B.火力
C.核燃料
D.风力
28、初中生晓东放学后在校外玩耍时不慎摔伤。
对此事故,承担责任的主体应是()。
A.晓东
B.学校
C.晓东及学校
D.晓东及其监护人
29、某学校初三(二)班的班主任周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升学率。
安排学生在午休期间进行模拟考试,同时占用学生体育课来进行答疑。
该老师的做法()。
A.正确,学校要保证自己的升学率
B.正确,体育课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C.错误,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D.错误,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调整了教
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
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
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葛华和李强在课间因为一件小事吵架,葛华挨了两举,刚要还手,上课铃响了,李强迅速跑进教室,葛华觉得吃了亏,怒不可遏,他站在教室门口指着李强太声叫嚷:“有本事你给我出来,我非把你摸扁不可!”此时,正好未上数学课的于老件看到了这一幕,于老师愣了一下,马上和蔼地对葛毕说“葛毕,你看老师拿了这么多作本。
你能帮老师发给同学们吗?
“葛华虽然还在生气,但泥是很快接过作本发了下去,于老师又时全班同学说:“才葛华虽然和别人闹了点小矛盾,可是他为了不影响上课,偷快地帮助我们发作业,这很好!我相信他下课后会正确处理这件事的。
”葛华听到老住的奉扬,转为喜,上课也非常认真下课后,于老师请李强帮他把教具拿回办公室,趁机问明了事件发生过程,听完李强的诉说,于老师地对他说:
“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打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果是你被打了,你会感觉怎样?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友好地解决与他人的冲突,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 之后,李强主动找葛华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B
2、D
3、B
4、A
5、B
6、C
7、A
8、B
9、D
10、A
11、C
12、B
13、B
14、D
15、A【解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16、D
17、C
18、A
19、C
20、D
21、B
22、D
23、B
24、B
25、A
26、C
27、D
28、A
29、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在这段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如下学生观:
(1)看到了学生是有潜能的个体,能够对学生抱有期望。
材料中,学生刚上来无法谈出对丝竹图的体会时,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对学生失望,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出发谈论竹子,并最终谈论丝竹图,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的体现。
(2)能看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能够给学生合适的指导。
学生虽然具有发展的潜能,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毕竟还不完善,对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材料中,学生对于丝竹图不能谈出自己的体会。
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
材料中的老师正是发挥了指明方向的作用。
2、该教师的做法是恰当的,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提倡与学习。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不挖苦,不讽刺,对学生严慈相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总之,于老师的行为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是合理的,值得我们学习。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故事中,孩子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这句话如雷贯耳、发人深省。
它告诉我们,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同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民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言传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所提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非常准确地解读了这个故事的内涵。
学,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学”还不够,还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
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应该能够成为他人的模范。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所有教师所遵循的,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
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学生起表率作用。
扪心自问,现在的教师,是不是也犯了故事中妻子同样的错误,只做“语言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呢?老师们每天对学生絮絮叨叨地大谈读书学习的重要,自己却不能够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们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
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身教应重于言传,学生会在教师无声的语言里感受到教师心灵的呼唤,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
比如在学校,老师为发动学生博览群书,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几乎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可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始终未能养成,往往是三分钟热血之后,便把买来的优秀书刊束之高阁。
为此,老师也会苦恼,怎能让学生“爱上读书没商量”呢?这个问题应该是即将实现教育职业理想的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老师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读书会等,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个表率。
老师们可以选择对学生成长、对教学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把令人心醉的小故事、富有启迪的话语、有感悟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看到老师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读书,学生会效仿,这是一种潜在而又巨大的动力。
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读书笔记,每周末和学生交换检查。
当学生看到老师工工整整写的满满一大本读书笔记时,惊讶和敬佩之情肯定溢于言表。
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老师发表的文章,那学生更会感受到“身教”的美丽。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教育学生,仅靠口头上的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为人师表的身教来感化和熏陶学生。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