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六)罗曼罗兰节选粤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六)罗曼•罗兰(节选)
(时间:40 分钟满分:44 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19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①据了解,市区宾虹路等路段都有过街广告牌,当年是名噪一时...的标志性广告街。
②春节期间,滨州市十几位知名书法家走进社区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他们现场舞.文.弄.
墨.,书写了近百副对联赠送给居民。
③这次义诊活动,退休的王医生也报名参加了,他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甚至和
患者谈心,真是无所.不.为..,许多患者很受感动。
④北京晚报的历史悠久,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品牌,是北京市信誉度最高、公
信力最强的报纸。
⑤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
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⑥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
生活。
B.②③⑤A.①④⑤
D.②⑤⑥ C.③④⑥
解析:选A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使用恰当。
②舞文弄墨:旧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泛指玩弄文字技巧。
褒贬失当。
③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
不合语境。
④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
使用恰当。
⑤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运用正确。
⑥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含贬义。
与语境不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地方对利益的渴
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
B.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电商发展的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
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C.“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这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
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一句话。
D.“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事迹分享团由21
名当代好青年组成,他们走进基层与
青年们面对面交流,提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风气。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
第二个分句没有主语,应该将“由于”与“某些地方”对
调。
B项,语序不当。
递进关系不合逻辑,“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与“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对调。
D项,搭配不当。
“提高”改为“引领”。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享受读书的乐趣,—①—得思考。
通过思考,你—③—获得知识,为懂得—④—兴奋,为解决疑难—⑤—激动,真正体会到创造的愉快,—⑥—感到愈读愈有味道。
解析:选A “就”,表示加强语气,且与前一分句关联,构成假设关系,应填入第一
空,由此可排除B、D两项。
第二空和第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条件(必要)关系,所以应分别
填入“只有”和“才能”。
“因而”和“所以”都是表结果或结论的连词,但用法有差别。
“因而”表示从现有的事实和道理推论出另外的事实和道理,还可表示前事和后事凭借条件,根
据句意,“因而”应填入最后一空。
4•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另选作家作品,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
成排比句。
(5分)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名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
听到了;我来到,听到了
参考答案:英国斯威夫特在叙述格列佛多次航海中的种种奇遇俄罗斯高尔基讲述
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艰辛生活。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120字左右。
(5分)
5•下面是我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120字左右。
(5分)
构图要素
寓意
参考答案:构图要素:标志主要由形似“ W的八只和平鸽环绕汉字“艺”组成,“艺”
由中心图形“ Z”与最上方两只“和平鸽”构成,“ CLAV为“中国文艺志愿者”英文首字
母缩写。
(3分)
寓意:来自四面八方的文艺志愿者团结凝聚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周围,怀着无私、友
善、互助的信念服务他人。
(2分)
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呢?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
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和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
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
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
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
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
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
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
他那年22岁。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 页纸的长信。
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
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
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
”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罗兰受
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
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
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
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
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
他还得经尝种种精
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他写了12 部长篇剧本,3 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一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 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瘁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
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
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
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
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
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
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
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解析:选AE A项,原文对应信息是“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
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
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其意思是说莫扎特的音乐和贝多芬的音乐在不同情形下给罗兰带来的影响,并不是说他“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
乐”,当然“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这一分析也欠妥。
E项,作者认
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像贝多芬一样,虽然很有才华并从少年起就不懈
地努力,但是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7 •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
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答:
参考答案: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
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
兰的心灵。
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
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6
参考答案: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
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
化身。
9 •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
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8分)
参考答案: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
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
莫扎特与
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
的榜样。
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
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
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努力。
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