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之我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掌握多少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学生观、课程观、知识观和评价观,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

标签:新课改;中学生物教学;创新教育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现代的教学很难能够适应将来的社会。

因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作为教育改革中心的课程改革也在进行着。

新课改既给中学生物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的舞台,也给中学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从教学的实践中,我浅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物教学。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具备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的能力。

积极、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

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理倾向。

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思维活动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

2、开展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教学,教师预先准备好教案,然后再按部就班的传授给学生,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调枯燥的模式中,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讲:
一是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从传统的“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入学前,可能受到家长和原学校的冷落,缺少关爱,思想偏激,学习兴趣不高,对个人前途较迷茫。

因此,在从事生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到教学的评价,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信任学生。

信任能给人鼓舞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再者,要善于激励学生。

教师的本质就是唤醒和激励,课堂上教师应重在激发与唤起学生的本能求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让人觉得你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学生自然的交流。

常言说:“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

激励是一种手段,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寻求闪光点,放大优点。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采
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职业中学的生物教学,教师不仅要通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着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要有效开发利用校外资源,如带领学生走进展览馆、科技示范园、农村等,利用演示、互相提问、共同讨论、做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发现、感知、领悟、交流,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整个教学过程中,社会知识、教师知识、书本知识、学生提问有机融合,并生成新的知识。

三是优化教学手段,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借助音像效果和电脑功能,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

优化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去学习电脑,学会编制程序、制作课件,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四是坚持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传统的生物教学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创新过程。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时,教师提出“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有何关系?”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而后进行总结。

接着,有的学生会进一步提出“怎样提高作物产量呢?”、“为什么同一作物,不同的种植方式,亩产量却不同?”、“为什么小麦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而大豆却不能?”、“什么叫套作?什么叫间作?”等等,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教师的知识被激活,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对“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五是联系生产实际,增强学习热情。

生物学教学必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生物遗传育种产生高产优质品种,可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遗传工程学的研究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医治疾病;食用菌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学习生物科学能为祖国建设作贡献,造福于人类。

这样可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也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以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载体,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力求变通等创造能力。

只要生物教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出中学生物教材中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实践,相信一定能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二、建构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智能一元论为基础,通过纸笔测验来判断教与学的好坏,这
样自然就有好教师、好学生和差教师、差学生之分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学评价要从重教学结果转向重教学过程,采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及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等,建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从教师和学生的德、能、勤、绩、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评判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前景。

因为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一个人很难具备各种智能的全部,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者两种在他的智能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多元化评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发挥独特的智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潜能,并促其发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使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学生观、课程观、知识观和评价观,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使教学成为乐趣,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